第142章 國儲之爭(2 / 2)

胡善圍 暮蘭舟 9893 字 7個月前

他們父子兩個長的並不相似,沐英濃眉虎目,沐春則眉清目秀,頗為有些文官的風采。

但是他們在軍事才華和政見上則驚人的相似,上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見到沐英,是沐英向他提出百萬移民計劃,也是這樣侃侃而談,有理有據。

這就是長期鎮守雲南的好處了,父子兩個對雲南的了解就像了解自己的身體一樣,曉得問題的根源在那裡。

如今離沐英的百萬移民計劃過去了六年,沐春安頓了二百五十萬移民,一下子改變了雲南的人口結構,雲南雖還時不時有動亂,但是和以前相比,安定了許多。

關鍵是,新移民三年後都是會像朝廷交稅的啊,朝廷的投入可以見到回頭錢,沐英的建議是對的。

按照新移民的發展速度,百年之後,中原人就從客人,變成了主體民族,永遠都不會造反了。

如果說沐英的移民計劃是百年大計,那麼沐春的計劃就是千年計劃,從骨子改變土官們延續了幾千年的原始治理模式,改為朝廷派出的流官們管理當地。

這對父子的目光之高遠、計策之精妙,著實令洪武帝羨慕不已:為什麼不是我生的呢?為什麼最好的都是彆人家的孩子?就連沐春這種少年時素有“混世魔王”之稱的紈絝子弟,到了近三十而立的年齡,也真的能夠立住了。

“皇上,微臣這六年來已經基本解決了雲南二百五十萬移民吃飯和住房問題,沐家將世代鎮守雲南,可是單靠一個沐家那裡夠?雲南需要的一大批基層流官,何況,如果一直由沐家鎮住西南,世襲罔替,那麼沐家就會變成雲南最大的土官了,這不是皇上想要的結果。”

“所以,接來下是解決雲南教育匱乏,人才稀缺,文化融化的問題,希望皇上特許雲南按照當地情況搞自己的科舉考試,再鼓勵當地貴族、土官的後代來京城學習,鼓勵他們去學習考試,憑真本事回雲南當流官,將來土官和流官有了矛盾,他們可以當中間人,兩處說和,用土官來對付土官,避免發生流血衝突。”

沐春每一招都是大殺招,明顯是深思熟慮後的結果,看來他在這一百天喪假裡給父親辦喪事的時候,一直沒有停止考慮如何治理雲南的問題。

洪武帝歎道:“唉,皇太孫要是你一半見識,就不用朕為他發愁了。”

在政治嗅覺方麵,沐春和沐英一樣敏感,他連忙說道:“皇上,您就彆寒磣微臣了,微臣快三十歲了,皇太孫才十五歲,微臣十五歲的時候是個爛泥糊不上牆的紈絝子弟,不如皇太孫一半見識。”

沐春:千萬不要把我和皇太孫相比,我不想參與儲位之爭,我還想多活幾年,等孝期一過,就和善圍姐姐攜手白頭呢!

皇太孫朱允炆是懿文太子妃呂氏所生,是皇室長孫。但是呂氏是小妾扶正的繼室,懿文太子的原配是開國大將、開平王常遇春之嫡長女常氏。常氏生有嫡長子朱雄英和次子朱允熥,可惜朱雄英八歲時夭折了,如今隻剩下一個十四歲的朱允熥。

論年齡,朱允炆比朱允熥大十一個月。

論出身,朱允炆是繼室所生的嫡子,而朱允熥的原配嫡子。

按照宗法繼承規則,原配嫡子肯定大於繼室嫡子,朱允熥才是皇太孫。

但是,朱允炆從小就聰明,三歲開蒙,五歲能詩,深得洪武帝的喜歡。而朱允熥無論文武,皆是平庸。

對於同父異母兄弟兩個智力相差如此之大,宮中曾經有傳聞,說是先太子妃常氏在生朱允熥的時候難產,朱允熥在產道裡憋了好一會才生出來,憋壞了腦子,有些癡傻。

謠言一傳出,宮正司範宮正立刻開始雷霆手段,揪出了幾個帶頭傳謠的宮人,拔了舌頭,再亂棍打死。從此以後,無人敢胡說了。但是朱允熥癡傻的名聲最後不知怎麼還是傳出去了。

其實朱允熥能夠正常讀書應對,沒有癡傻,他就是太平庸了,皇室子弟們都經過名師指點,精力充沛,條件優越,有會文的,會武的,愛好戲劇的,甚至編寫醫書的,基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和特點,在某個領域搞出點名堂來,就連以荒唐之稱的魯荒王,也有幾筆好字,一些好詩。

而朱允熥連平庸都平的毫無特點,就是個普通人,這讓洪武帝很是失望,所以違背了宗法繼承基本原則,放棄了原配嫡子朱允熥,選擇了繼室嫡子朱允炆為皇太孫。

洪武帝此舉,在朝廷掀起大波,因為朱允熥的外公是開平王常遇春啊!鄭國公府常家如何能服?

除了常家,鄭國公太夫人藍氏的親弟弟,是涼國公藍玉——大明目前最出色的中年將領,在北伐捕魚兒海戰役中取得大勝,洪武帝把藍玉比作衛青,從侯爵升為國公,是大明最年輕的公爵大人。

鄭國公夫人馮氏還是宋國公馮勝之女,馮勝是沐春的叔外祖,沐春的親舅舅馮誠是郢國公——也就是說,除了藍家,馮家也是天然支持朱允熥的。

沐春從小父親不愛,舅舅不喜,宋國公馮勝總是催他討好父親,搞定世子之位,所以沐春不喜歡馮勝。

沐春不想卷進東宮儲位之爭,尤其是在洪武帝已經封了朱允炆為皇太孫的情況下表態,他又不傻!

洪武帝的決定是彆人施壓就能改變的嗎?

洪武帝在他闡述雲南治理若乾意見時,並沒有接茬說同意或者不同意,而是談起了皇太孫朱允炆,說“皇太孫要是你一半見識,就不用朕為他發愁了”這種話。

沐春立刻警覺起來,他意識到皇上是在試探他對新皇儲的態度,於是連忙撇清了自己,說他在十五歲的時候是一灘爛泥,不如皇太孫朱允炆一半見識。

沐春的反應簡直完美,看來平時和舅舅家關係不好,也不全是缺點,現在朝局敏感時期,保持距離,關起門過自己的日子才安全。

這也是胡善圍叮囑沐春的基本規則,不要和洪武帝對著乾,這個年老的帝王習慣要掌控一切,年紀越大疑心病越重,所以從一開始,胡善圍就斷定儲君絕對不會在兵強馬壯的藩王們中產生。

原因很簡單,藩王們不好控製,而且有可能把洪武帝變成太上皇的危險。

所以,儲君會在東宮兩個十四五歲的少年中產生。

皇長孫朱允炆,繼室嫡子,外祖家呂家,世代書香,是朝廷中等文官。

皇次孫朱允熥,原配嫡子,外祖父是鼎鼎大名的開平王常遇春,除了常家,宋國公馮勝,涼國公藍玉,以及常遇春以前幸存的老部下們大多已經封了侯爵或者伯爵,勢力強大,且掌控著大明至少一半的兵權。

選誰當皇太孫?胡善圍對洪武帝實在太了解,肯定是朱允炆,因為朱允熥背後的靠山勢力盤根錯節,實力強大,而朱允熥資質平庸,年紀又小,很容易被背後勢力所控製,而不是去控製勢力。

如果把大明江山交給朱允熥,朱允熥形同傀儡,將來龍椅上的人說不定要改名換姓。

洪武帝絕對不會容許這種情況發生,所以在彆人看來,選朱允炆實在令人費解,但在胡善圍看來,這幾乎是必然。

所以胡善圍要沐春時刻警惕,千萬不要站錯了位置,不要管儲君是否合理,隻要洪武帝選誰,他就要支持誰,反正都是老朱家的人當皇帝。

兩人還沒成親,沐春就聽老婆的了,故他立刻通過了洪武帝的試探。

果然,如胡善圍所料,洪武帝確定沐春和馮家毫無瓜葛,對皇太孫朱允炆寄予厚望的態度之後,立刻同意了沐春的請求。

“你的建議很好,但是雲南一個地方改變科舉製度和官員的選拔,不是朕一張嘴就能做到的。需要禮部、吏部等部門共同擬定章程,你先去鎮守雲南,等他們討論好了具體辦法,敲定規則細節,朕就會立刻批準頒布,趕在開始考試前實施。”

沐春大喜,“謝皇上恩典,此舉關係雲南千年百年的大計,微臣定會好好推行下去,解決雲南底層流官不足的的問題。”

孝陵。

沐春和胡善圍道彆,“二十七個月很快就會過去的,皇上已經同意我的雲南科舉自治的建議,這會培養出好多與雲南當地的人才,這是我未來工作的重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雲南以後有那麼多熟悉當地實際情況的好官,我就可以放心大膽的讓爵給二弟沐晟……到時候我們就……嘿嘿,你打算什麼時候離宮?我一回雲南,會在昆明為你準備一處清幽之地,等你去找我。”

胡善圍說道:“自從端敬貴妃去世,我就萬念俱灰,覺得這宮裡簡直不是人乾事,無論我如何努力,都改變不了什麼,我時刻都想著離開這個無情無義的地方,待端敬貴妃七七一過,我就向曹尚宮請辭。”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