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骸骨(1 / 2)

胡善圍 暮蘭舟 8619 字 7個月前

三朝尚宮胡尚宮要涼了。

這個傳聞和紀綱謀反被炸死的消息幾乎一起傳出來的。

身為女人,一旦取得一些成就,外頭總會幻想她是靠一個、或者好多個男人出頭的。

知道內情者嗤之以鼻,但是能有幾人是知情者呢?

大多數都認為,紀綱一死,胡尚宮自然乾不下去了,八成還要流放或者殺頭。

謠言越滾越大,見慣風雨的胡善圍並不懼怕,再大的風浪都親曆過了,她隻是為紀綱之死悲傷難過。

每次她看到宮廷獨有的明黃琉璃瓦,恍惚中,有一個身影蹲在屋頂上修瓦片,屋頂的漏洞被他的“巧手”越修越大了。

後來,乾脆從屋頂漏洞裡掉下去,落在她的床上。

他說:“……賠什麼都可以,賣身不行,這輩子都不可能賣身的。”

所有人都可以罵紀綱,唯獨胡善圍不會。

她甚至理解紀綱為了給毛驤複仇,把“朱明皇室”當成最後一個敵人的做法,因為當年範尚宮的屍首從沉船裡抬出來的時候,胡善圍就立下了為她複仇的誓言。

哪怕最後查到是大明皇帝,她也不曾畏懼,宮廷潛伏五年,一把火燒了真凶建文帝。

她和紀綱唯一的不同,就是她不傷害無辜,她點了建文帝,卻安排了馬皇後和兩個兒子漂洋過海,放他們自由。

紀綱為了複仇,幾乎是無差彆的攻擊,朱瞻壑那個乖孩子才十四歲啊,是她看著長大的孩子,就這樣一去不還。

如果我早點覺察紀綱的不對頭,及時勸阻,是否能避免悲劇發生?

怕是……不能。

一股無力感襲來,胡善圍心灰意冷,不如歸去。

永樂帝看著賬冊上的烏紗帽和令牌,“胡尚宮原本和家人在雲南隱居,生活安寧,是朕不打算立繼後,那時候張貴妃又太年輕浮躁,震懾不住後宮。便一道聖旨,召胡尚宮回宮,協助張貴妃料理後宮之事,這十年來,胡尚宮的付出,朕是知道的。紀綱狼子野心,連朕都未覺察,何況是胡尚宮呢?如果胡尚宮有失察之罪,那麼朕就更有罪了。胡尚宮無罪,不必自稱‘罪臣’。”

“所以……”

永樂帝站起來,將烏紗帽戴在胡善圍頭上,“朕當年與你約定,遷都之日,就是胡尚宮離開之時。朕一言九鼎,說話算數,不會因莫須有的謠言而讓胡尚宮蒙冤受屈。如果胡尚宮就這樣走了,豈不是坐實了那些不堪的謠言?”

胡善圍並不在乎謠言,說道:“微臣感謝皇上信任,隻是如今朝廷宮廷皆動蕩不安,微臣若還留在宮中,皇上和張貴妃要承受不少壓力。何況如今張貴妃已能夠獨當一麵,宮廷其他女官也能夠撐起尚宮之職,還有北京都城即將建成,這幾年即可遷都,是時候給新人騰出位置,讓她們提前曆練了。”

永樂帝不同意,“胡尚宮是朕下旨請來的,靖難之役、朕登基為帝,胡尚宮的功勞朕一直記在心裡,朕當年也答應仁孝皇後善待胡尚宮。”

“如今胡尚宮受小人牽連,朕豈能讓胡尚宮蒙冤受屈?留在宮廷,就表示朕是相信胡尚宮的,謠言不攻自破,漸漸消失。倘若胡尚宮若就這樣退了,外頭的小人會以為胡尚宮失去聖心,恐怕一堆人要踩你,朕是從藩王過來的,見慣了捧高踩低,朕不想見胡尚宮受委屈。”

胡善圍心想,我們全家回昆明隱居,想踩我的人門都不著,即便有人找上門,誰踩誰還不一定,遂一拜,“微臣年事已高,請乞骸骨,回鄉養老。”

永樂帝念及以往情麵,倘若就這樣讓胡尚宮走了,那些靖難的功臣們豈不寒心?故不肯答應,可是胡尚宮執意要走,永樂帝強留恐怕不妥,想了想,找到一個折中的法子,說道:“朕下旨請胡尚宮重新出山,即便要退,也要胡尚宮退的體麵,有始有終,不可能因莫須有的謠言而讓胡尚宮乞骸骨歸鄉。”

“當初朕與你遷都就走的約定,依然有效。如今北京的大明皇宮已見雛形,皇宮搬遷不能一蹴而就,新皇宮急需召一部分新宮人當差事,就請胡尚宮去北京皇宮主持大局,訓練宮人,待大明正式遷都,朕必定重謝,為胡尚宮設宴擺酒,送胡尚宮乞骸骨歸鄉。”

胡善圍並不在乎這些虛名,她一刻都不想這裡待著了,因為她心不靜,隻要抬頭看見鋪著明黃琉璃瓦的屋頂,恍惚能見一個熟悉的身影上房揭瓦,她已無法像以前那樣專注的當差。

去北京皇宮,能夠避風頭,遠離京城紛紛擾擾,胡尚宮將來有個完美轉身。永樂帝還算厚道,他曆經滄桑,深知人們的記憶是有限的,幾年之後,更多的事情衝刷記憶,有幾人記得現在風波?

胡善圍見永樂帝執意如此,君恩難辭,事到如今……胡善圍又一拜,說道:“去北京皇城當差,微臣隻有一個條件。”

永樂帝抬了抬手:“胡尚宮請講。”

胡善圍眼角餘光看著窗外的宮殿的琉璃瓦,說道:“聽聞不少朝臣進言,要將罪臣紀綱挫骨揚灰。紀綱謀反,證據確鑿,微臣無話可說,可是紀綱曾幾次救微臣性命,微臣……欠他的,微臣不忍見紀綱被人挫骨揚灰,求皇上網開一麵,紀綱已死,讓他的骨灰入土。”

永樂帝大怒,“若不是紀綱謀反,朕的孫子如何會死?胡尚宮你又如何會陷入謠言,名節受損,被人詆毀?這個時候,胡尚宮不和他劃清界限,反而為他求情?胡尚宮莫要癡迷不悟,包庇此逆賊!”

胡善圍一言不發,再次摘下烏紗帽,已是下定決心,不留退路了。

連骨灰都保不住,當這些年的尚宮有何用?

誰都可以對紀綱落井下石,唯有我不能。

有些事情是不能妥協的。

對於永樂帝而言,有些事情是需要妥協的。

永樂帝最終答應了胡善圍。

看著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胡善圍,永樂帝突然明白為何前麵兩代帝王都會對這個尚宮有著絕對的信任了,並不隻是她辦事的能力,宮廷女官都有本事,而是她無論經曆多少黑暗、經受多少打擊、麵對多少次危機,她都能保持一絲看起來幼稚衝動、不曉得明哲保身、感性執著的性格。

這種性格不適合當官,尤其在宮廷當官。可正是一直保持人性這一點,讓人覺得她一直堅守著底線,是可以信任的人。

黃昏,胡善圍把事情交代給了黃惟德——她本來向永樂帝舉薦了黃惟德和沈瓊蓮兩個人選。

沈瓊蓮出身豪門(土豪),驚才絕豔的女狀元,當過幾年尚宮,有足夠的經驗和震懾力。唯一的缺點是胡善圍回雲南照顧重傷的沐春時,朝鮮女團作妖,害死了權賢妃、永樂帝中了蘑菇之毒,元氣大傷,沈瓊蓮後來發威,亡羊補牢。

黃惟德官奴出身,從灶下婢開始做起,大器晚成,性格沉穩,幾乎一生都在宮廷,掌管了大明三代帝王的玉璽,無論人品還是能力,黃惟德都令人放心,唯一的缺點,就是太四平八穩,沒甚個性,不曉得她是否能夠擔當統領六局一司的重任。

如今局麵,穩定為主。永樂帝欽點了黃惟德。

胡善圍交代完差事,將符牌遞給黃惟德,“從現在開始,忘記你我師徒的往事,你就是黃尚宮了。你在南京,我在北京,你我皆是尚宮,官職平等。你在這個節骨眼上接任,肯定有許多風言風語,什麼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之類的,都不用理會,你隻記住,你坐穩了尚宮的位置,把差事做好,對我有利無害。”

不想到尚宮的女官不是好女官。

從最卑賤的灶下婢到尚宮,一路逆襲,最終登頂。

已經六十多歲的黃惟德本以為這輩子到頭了,那想還有今日?

黃惟德接過令牌,深深一拜,“我定不辱使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