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第133章(1 / 2)

第133章朝槿露葵

卓思衡曾被人說過一次類似的話,當時是綺英郡主似是而非的表白,令他手足無措,恨不得當場死掉就不用應對了。

可此時此刻,他雖然腦海也是逐漸空白,但心中的怡悅如此真實,以至於他下意識隻希望他能楞在原地更久一些。

沒有一本書教過卓思衡此時該如何做,也沒有任何聖人教誨提點過這種情形要以何樣的智慧去應對。

可能這種書是有的,但卓思衡沒有看過。

他好像在開卷考試裡忘記帶參考書的考生,情急之下,隻能求助於從沒認真聽得課上那些模糊的似是而非,他忽然回憶起,小的時候,曾經看過父親輕輕為母親整理鬢邊散亂的發絲……於是他也伸出手去,輕輕地,輕輕地湊近姑娘已然燒熱的耳際……

替她把本來很整齊的鬢發給塞亂了……

手就這麼尷尬得僵持在半空,生搬硬套答案的下場就是這樣,可在卓思衡不知所措之際,另一隻手解救他於困境,將他的手牢牢握住。

一朵雪白槿花似是看不下去了,隻熹柔的微風便將它抖落,滑過一人正緩慢消失的距離之間……

……

在回家的路上,任憑卓慧衡如何話術詭套、撒嬌軟磨和威逼利誘,卓思衡死都不將到底和雲桑薇說了什麼聊了什麼吐露半個字,卓慧衡無計可施,覺得此時就算三司會審自己哥哥都問不出任何話來。

可越是不說,她越覺得有古怪,通過觀察,卓慧衡發現哥哥自小芩園回來後更頻繁得去侍弄那盆石斛蘭,直到有一天,整盆花都忽然消失不見,慧衡忙去詢問卓思衡,得到的答複是:我送給桑薇以解她思鄉之情。

不久後,慧衡又在家中書房的窗下發現七八盆叫不上名字的花,卓思衡每天自國子監回來就算再晚,也要親自侍弄絕不假手他人。

卓慧衡明白這是再清楚不過的信號,兩個人的關係在當天定然有了她不知道的發展,以至於稱呼和來往都大有變化。

她意識到這件事後第一時間就是去清點家中賬簿,看看能拿出多少銀子來給哥哥準備娶媳婦的聘禮。

但卓思衡的平心靜氣卻被一封信打斷。

信是自瑾州寄回的,卓思衡原本寬綽鬆閒的心一下子提緊,果然信中是潘廣淩的筆跡,他如今做了安化郡通判,按照卓思衡在時的規章辦事,無不得心應手,然而這段時間朝廷公文逐漸下達至各郡縣,將學政官吏和地方官新添的考核標準公布,潘廣淩覺得這是好事,便興衝衝為了實施,準備讓道階書院一些學生來幫忙教山鄉的鄉民識字,願意承擔此項事務的學生,可以由郡上資助減免一定學資。

這是好事,無論初衷和手段,都十分有當年卓思衡施政的理念,但潘廣淩卻發現,山鄉的鄉民根本不配合,他們並不打算識字,也完全對書本不感興趣,從不去各鄉之間他專門選定的裡程合適的官驛去免費跟學,潘廣淩想不出辦法,隻能求助卓思衡。

信的開頭和最後都是同樣的字句:大哥,急!

卓思衡看完氣笑了,覺得他這個行文風格頗有當年自己高中舍友生活費告罄後跟家裡發微信要錢的風格。

潘廣淩跟著自己也有日子了,他隻學到皮毛,卻沒學到真正變通的核心在於了解。

卓思衡提筆,本來用得是很嚴厲的語氣回信,可想了想,小潘也是人生第一次遇到如此考驗並且主動嘗試解決方法,已經很是難得,還是以鼓勵和提點為主,警示為輔吧……

於是卓思衡回信將自己的意思以對方文化水平可以接受的方式寫了下來:

信收到了,姑且先不客套,來看看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事情。首先你在製定政策前沒有完整設身處地考慮對方所處的環境和情勢,貿然憑借一腔熱血做事,雖勇態可嘉,但卻失了本心。

要知道如今瑾州即將進入夏耕,正是鄉民們最忙的時候,你這個時候組織他們去到一處來聽課識字,不是有奪農時傷民根本麼?

你和我一同在瑾州時,我們去到各處山鄉與郊縣,在天地間見到的百姓,農忙時節隻能在閒暇時間在田野間歇息,那時我們還為他們修了好多田間納涼的蘆棚,你都忘了麼?

所以,教學的地點不該在選定的固定地方,應該就選在田間郊野,也不必固定地點,讓自願的郡內學生們走到哪裡時間合適便教到哪裡,不要拘泥於場所,要著眼於目的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次,你說百姓們對所教的書本不感興趣。這是當然,你拿學子們開蒙的教材去一板一眼的授課,這些講述的內容雖然做人的道理相通,可卻離百姓的生活有些遠了,他們如何愛聽?你自己讀到不喜歡的書時都會嗬欠瞌睡,請將心比心。

我的建議是,將去田間教百姓識字的材料換成宣講郡上租賦減免政策的一些條理,以及一些撫恤老幼的衙門惠澤,這些內容因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他們自然就會提起興趣。

還有《大律》和《刑誥》等我【】朝官方法律文典也可以作為教材,但不要死板的照本宣科,而是找些地方上衙門裡的案例,結合宣判定罪,用講故事的方式講給百姓聽,他們勞累一天,麵朝黃土背朝天,坐下來歇息卻要聽長篇累牘的大道理,這實在是強人所難之中不免有些負手清談的高高在上之感了。

雪赫,你在地方做事,務必腳踏實地,決不能隻想為解決問題而想辦法,這個問題也不是你政績的問題,而是百姓生活上的問題。

試想他們如果學會了簡單的識字,日常生活會帶來多少方便和快捷,你的政令下達也會更順暢,這不單單是應付禦史台,這是一地百姓的福祉。

最後,你要謹記,許多事情的解決之道不在事情本身,就在對象本身,多觀察多思考,才能更好麵對今後更嚴酷的考驗。

結尾處,卓思衡覺得自己通篇還是太嚴格了,於是將“最後”的那一段前添了幾行字道:

你能想到讓道階書院的學生在空閒的日子去教百姓,這是我都想不到的好主意。要知道很多學生雖是慕名而來,但為求學奔波千裡,銀錢怎麼會沒有羞澀?此舉既能解決學生的學資困難,又可以讓百姓得到來自正規書院人士的教導,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你能有這份見識和心胸,是自己這些年在地方曆練的成效,我看到你的信後感覺很是期待你今後的表現,希望再看到你的名字和佳績是在地方政奏之上。

這樣一來就和緩多了。

重讀一次重抄一遍時,卓思衡自己也思考起來。他眼下在吏學也麵臨一個問題。人力和場地都解決了,教材要怎麼辦?

作為開先河者,他並沒有什麼能夠參考的先例,為今之計他也打算先找真正的一線人員商量一下。

頭一個便是盧甘。

信寄出去第一日,卓思衡便去到工部,親自去拜訪盧甘。

如今的卓思衡是朝堂上的風雲人物,好些工部官員都跑出來想看看卓思衡到底是什麼樣的風采能一個人獨對吏部且大獲全勝。盧甘以侍郎之身命他們快些回去工作,才救了卓思衡於眾人圍觀的水火。

他將卓思衡帶至自己尋常處理公務的內堂,此處不似一般衙門長官的書房和堂室一般齊整和條理,雖是寬敞,可屋內四邊都是長桌子,上麵擺滿散落的紙張和各種木方與做到一半的木作小物,還有許多衡器尺牘橫陳其上,半點章法沒有。

盧甘見過卓思衡井井有條的內堂,同樣是文書堆積如山,他那處卻仍舊是齊整而規矩,自己這裡嘛……他略有些不大好意思,搬來個木條板的馬紮遞給卓思衡道:“我這裡簡陋又雜亂,卓大人不要介意。”

“挺好的。”卓思衡還沒被人請座請坐在馬紮上,倒也新鮮,他正想應邀坐下,卻看到西側條桌當中放著個極眼熟的建築燙樣,湊進去看才發現,這不正是他們國子監在建的吏學工坊麼?

“這是盧大人親手做得?”卓思衡被燙樣房屋的精湛程度驚住了。

盧甘有點不大好意思彰顯自己的手藝,隻點點頭算作回答。

“這也太厲害了!”

“不過是奇技淫巧罷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