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韃靼陣後,阿魯台亦是渾身披甲。
在他身旁,站著吳笙遊。
吳笙遊沒有披甲——他也不畏懼被大明的流矢所傷,稍後戰局緊張,他就要退後,他此刻在這裡,是為看清朱棣的虛實。
很快,一位斥候來報:“明軍中軍大營撤後了,負責拱衛的是羽林衛和錦衣衛!”
阿魯台精神一陣。
吳笙遊哈哈大笑,“果不其然,朱棣是在唱空城計,連天子親衛軍都帶到榆木川來,明軍沒有多少兵力!而朱棣他害怕我們兩翼騎軍繞過明軍騎軍,或者不顧明軍騎軍的撕咬去撲殺他的中軍大營,於是放棄了前線督戰,至少要退後二十裡,才能給他的騎軍支援留下足夠的空間。”
阿魯台握緊了腰間短刀:“所以,全線出擊?”
吳笙遊想了想,“不急,先假裝不在意朱棣中軍大營的撤退,悄悄派一支兩千人騎軍,繞過戰場,繞遠一點也沒關係,隻要沒有明軍騎軍的撕咬,兩千人的騎軍大概能在下午追上明軍中軍大營,隻要追上了,哪怕隻有兩千人,也有可能拿下中軍大營中的朱棣。”
阿魯台沉吟半晌,“主戰場這邊怕是要多有折損。”
阿魯台比較謹慎。
尤其是現在還不確定朱棣究竟有多少兵力,又有多少人投入了這場戰場,保不準還有騎軍和步軍拱衛在中軍大營的兩翼。
關鍵是這個偷襲要分兵。
而一旦分兵,主戰場這邊就可能有兵力劣勢,到時候主戰場的戰損會很大。
吳笙遊怒道:“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這點犧牲,就能換來大明君王的頭顱,劃算!太師可莫要畏手畏腳,我草原兒郎,豈有怕死之輩。”
阿魯台腹誹,你妹的才不怕死。
都是人,哪有不怕死的。
隻不過很多時候,對死亡的恐懼,都是被大義壓了下去罷了。
倒也是很快做了定奪,立即下令。
步軍全線壓上中軍,死戰,纏繞住明軍主力,不給他們撤退的戰機,同時左右騎軍對明軍的左右兩翼發起衝鋒撞陣,要絆住明軍騎軍的馬腿,借此牽扯住明君騎軍。
同時分兵兩千,暫時後撤後迂回,不計一切代價進攻明軍的中軍大營。
阿魯台知道,這兩千騎軍雖然可以追上去,但絕對要付出代價:戰場之上,不僅有雙方士卒的廝殺,而在廝殺的同時,戰場四周都布滿了雙方的斥候。
千萬不要小看斥候。
正因為斥候的存在,才能讓彼此雙方知曉敵方兵力的動向。
所以這兩千騎軍,首先要麵對的,就是明軍斥候那一關。
斥候,幾乎都是騎兵。
這也就意味著,當這兩千騎軍追擊上明軍的中軍大營時,最多還能有一千六七百騎,如果朱棣的中軍大營也有騎兵拱衛,這一千六七百人幾乎得全軍覆沒。
當阿魯台下令之後,吳笙遊就退後了。
大局已定。
當下的勝負手已經不在主戰場,而在韃靼那兩千騎軍,能否達到奇兵的效果。
戰鼓擂動。
旌旗簇搖。
殺聲震天。
碧血染空。
死人,每一刻每一分鐘都在死人,榆木川上山河變色。
大地之間,蟻群衝撞。
血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