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第27章(1 / 2)

() 競技狀態和運動員心理狀態, 聽起來似乎十分玄奧,但是對於教練員和運動員來說, 這些都是必須摸清摸透的東西。

這兩個多月的訓練以來, 蘇寅生和趙長河事實上一直在嘗試對蘇哲的競技狀態進行摸底, 從而做好相應的訓練計劃調整,以便在大賽來臨之前適當地對蘇哲的競技狀態進行調節。

但是令他們驚訝的是, 當他們通過日常各項訓練的波峰圖統計估算出的蘇哲個人狀態, 體現到實際的短跑測試中後, 蘇哲的狀態總會比他們預估的要好一些,訓練中和實測中的偏差值讓他們有些疑惑, 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他們也對蘇哲的競技狀態有了一個初步的曲線圖模板,就等待後續的印證與調整了。

而在心理狀態上, 過去一段時間,由於始終處於訓練期與比賽之中, 蘇哲在平常所表現出的對勝利的執著和訓練中的拚勁,他們看在眼裡,從來沒覺得這種狀態有什麼問題。

如果不是這次他受傷突然休息,或許這個問題還並不會這麼早的暴露。

蘇哲目前,大致就處於賽前過分激動狀態。

這種狀態的來由是因為蘇哲自身有著過強的勝負心、比賽動機過於強烈。

蘇寅生心裡清楚, 陳誌受傷這件事, 對蘇哲有著不小的影響,陳誌是他從小關係最好的朋友,他自然也能夠知道陳誌個人一直肩負著多大的責任重擔。

在陳誌受傷後, 網絡上竟然還有部分黑子對陳誌進行無腦的辱罵,更是讓蘇哲看到了國內短跑第一人這個稱號背後的不易。

如果在這種時候,蘇哲自身並不具備能夠幫助陳誌的能力的話,他或許隻會考慮從彆的方式上幫助、陪伴陳誌,但他卻偏偏在百米短跑上也具備了超凡的天賦。

不用想蘇寅生也知道,自己這個傻兒子肯定滿腦子都是’小誌哥身上的重擔這麼重,我有能力的話,為什麼不能幫助他一直分擔這些壓力’,當這個想法在心裡生根發芽後,心裡肯定不會再滿足於自己當前的訓練量與比賽成績,而開始有了一個明確的追逐目標,例如,跑進奧運參賽標準。

但問題是,他雖然確實有著超乎常人的天賦,可他回歸訓練的時間實在太短了,而本次東京奧運會的參賽標準,又被稱為史上最嚴苛的準入標準。

男子百米短跑的本次準入標準,被定在了10秒05這個數值上——在國內,目前的現役運動員中,僅有陳誌一人具備跑進這個成績的實力,並且有過切實的成績實錄。

在這樣的情況下,哪怕以蘇哲已經極為駭人的進步速度,也絕對無法在短時間內跑出讓他滿意的成績。

在原本就具備強烈勝負心的狀態下,又始終無法達成自己的參賽目標,這種時候,如果是其他人或許會選擇放緩自身的狀態,縮減目標,甚至是自暴自棄放棄目標。但對於蘇哲來說,他的詞典裡麵並沒有放棄這個字眼。

蘇哲隻會認為,自己還沒能達到這個成績,是自身的訓練不足,隻需要經過足夠的訓練,就能夠繼續提高成績,達到這個標準。

這個想法本身是沒有錯的,可他對於自身達成成績的時間限製太過急切,從而讓自身的精神狀態越來越緊繃,乃至於出現了這次休假中的焦慮狀態。

要蘇寅生來說,這純粹就是蘇哲自己的問題——會出現這種狀態,比賽經驗不足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在缺乏比賽經驗的情況下,運動員對於自身的臨場狀態與賽事成績容易出現誤判,這些都是需要具備一定的比賽經驗才能更好調節的。

另一個隱性的原因,蘇寅生估計,或許他那個傻兒子,在自身沒能跑出足夠好的成績的情況下,還產生了沒能早點兒幫助陳誌分擔壓力的負疚感。

因為過分執著,也對自己的實際情況缺乏明確的自我認知……俗稱沒點兒ac數,在比賽中場場必爭,不知輕重緩急,覺得自己是賽場永動機……

總之,作為多年的老教練員,蘇寅生在和趙長河以及自家夫人聊過後,基本就算摸清了蘇哲當前的心理問題以及出現問題的原因。

要他來說的話,蘇哲這毛病其實也還好,賽前心理過於激動,總比那些狀態一直偏冷、太過理智的選手,又或者是賽前緊張惶恐的選手要好搞得多。

隻需要跟他將這種心理狀態梳理清楚,將緊張、激動的心理狀態調節到賽事之中,那麼對蘇哲的競技狀態也將是一個質的飛躍。

所以在看到蘇哲上了田管中心的重點觀察選手名單後,蘇寅生嘴上雖然仍在吐槽,但心裡卻是有些慶幸的。

更多的比賽、更多的參賽項目,對於調節蘇哲當前的狀態來說,恰好是一劑良藥,讓他具備更多的機會,更能舒緩當前的心理狀態。

而隨著蘇哲比賽經驗的逐步豐富,蘇寅生也能不斷地為他安排階段性的進階目標,通過目標的階段化改變,也能緩解他內心無法一次性達到最高目標的焦灼心理。

當蘇寅生拿著田管中心關於重點觀察選手的通知還有世錦賽挑戰賽男子百米短跑項目、110米欄項目的參賽通知回到家時,蘇哲正陪著蘇晚琴例行觀看那些讓蘇寅生頭皮發麻的家庭倫理劇。

蘇寅生沒好氣地將通知文件丟到了蘇哲的手裡,然後慢悠悠地坐到沙發上,開始享受下班後的閒暇時光。

蘇晚琴在瞥了一眼蘇哲手上的文件後,嘴角也露出了略微輕鬆的微笑。

這幾天,她雖然暗中幫自家兒子做了不少心理疏導,但是他這個狀態,想要徹底改善,需要的還是蘇寅生所提出的那套方案——多參賽。

坐在沙發上的蘇寅生瞥了眼蘇哲躍躍欲試的眼,心裡也知道這小子又開始興奮了起來,隻怕接下來又想要開始沒腦子地訓練了。

果不其然,蘇哲在看到通知和賽事通知單後,隻猶豫了片刻,就開口道:“我的腳傷已經好得差不多了,今天已經17號,世錦賽的挑戰賽21號就要開賽,我準備明天就回隊裡稍微進行一下適應性訓練……”

蘇哲原本有些忐忑,擔心自家老爹和老媽會拒絕他這個要求,但沒想到兩人倒是沒有多說什麼,隻是老媽叮囑了一句不要太過疲勞,否則反而會影響後續的競技狀態。

而他老爹蘇寅生,則是指了指他手裡的文件,讓他翻到了最後一頁——一份全新的適應性訓練計劃表正放在這些通知文件的最下方。

比起過去的訓練表,這份僅僅隻有兩天訓練量的適應性訓練表格上,內容卻要比過去的周期性訓練表還要詳實得多。

包括訓練項目、次數、組數、該項目的訓練目的以及練到怎樣的程度算是達成多個百分比的訓練目標和效果,零零總總又極為詳實地記錄在表格上,幾乎可以說是將教練腦子裡在想什麼都掰開了揉碎了放在了這張表格之中。

看著這個表格內容,蘇哲略微愣了下,但隨即明白,他老爹蘇寅生也已經發現了他的心理問題,這個表格上如此詳細的解說內容,是讓他能夠更加清晰地認識每一項訓練的成效,讓他不斷積累訓練中的成就感,以此抵消自己的焦慮。

一時之間,蘇哲的心情有些說不上來的複雜,最終他起身給了蘇晚琴、蘇寅生倆人各自一個擁抱。

他們沒有再多說些什麼,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默契儘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