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第131章(一更)(1 / 2)

() 當晚, 在導演組例行會議中,專跟花滑分組拍攝的導演朱明旭興匆匆地跟周允之彙報了今天花滑分組的情況, 說明崔毅十分看好蘇哲, 很有可能可以給蘇哲單獨安排一組連續動作做展示。同時表示, 自己會努力跟崔毅爭取,讓他考慮儘可能地增加跳躍項目的學習, 哪怕另外兩位楊靖和鄧銘澤不行, 至少蘇哲可以再試試。

這番話一說出口, 總導演周允之就默默抹了把臉。

片刻後,周允之看著朱明旭, 難得地放下了臉色:“小朱,雖然現在咱們導演組的人設是憨批,但是我沒讓你的腦子真的變成個鐵憨憨。”

“實話跟你說吧, 崔指導在今晚開會之前已經找我投訴過你了,跟組的時候做好你該做的, 至於怎麼安排體驗項目,崔指導那裡說了算。”

朱明旭聽到這話,有些急了:“可是周導,如果就普通拍攝的話,花滑這部分的綜藝看點不足, 現在蘇哲的部分明明有機會補上缺憾, 為什麼咱們要繞過呀?”

周允之看著著急上火的朱明旭,火氣也有些上了頭,擰著眉頭道:“沒有為什麼!不論是蘇哲又或者是楊靖、鄧銘澤, 傷了一個後續他們的比賽是你能上呢還是我能上?”頓了頓,周允之壓下火氣,耐心道:“最早咱們是安排了想讓各位運動員有跳躍展示和30秒花滑展示沒錯,但是第一輪溝通會議的時候你也在場,崔指導當時就已經否決過這個提議了,原因是什麼你也很清楚!”

“射擊、遊泳和短跑這幾個項目,咱們玩出花來都沒事,但是這些前提都是對運動員的身體安全沒有影響。花滑,全都給我聽崔指導的,一旦崔指導覺得體驗內容不合適,他說換咱們就換!你要記住了,這就是個體驗項目!”

看著朱明旭蔫頭蔫腦的樣子,周允之還是有點不放心,於是揮揮手,指了指另外一位原本跟著冰壺組的導演楊文也。

“小楊,你晚上和小朱對接一下台本內容和進度安排,明天你轉去跟花滑組的拍攝。”

導演組這裡的爭執,運動員們自然不會知道。

第二天一早,蘇哲和鄧銘澤、楊靖一起到了花滑館,繼續做一些崔毅前一天交代好的練習。

楊靖和鄧銘澤兩人的基礎差不多,就是能在冰上正常滑行,大約就是從前出去玩的時候學會的冰上滑行,崔毅為他們安排了步法的學習,並安排了兩位花滑隊的隊員陪同進行相應的指導。

目標是,在這幾天的練習中,讓他們學會並掌握一級步法考核的內容。

除此之外,就是安排楊靖和鄧銘澤在陸地上的旋轉和跳躍練習,同時會考慮安排安排進行華爾茲跳,也就是俗稱的3字跳的冰上學習。

至於蘇哲,前一天,崔毅在看過蘇哲的冰上滑行後,倒是對蘇哲的安排有了另外的想法,就像他對朱明旭說的,如果蘇哲自己有不錯的基礎的話,他倒也是樂意給蘇哲排一組簡單的冰上動作的。

對於蘇哲來說,在花滑這一塊,他所掌握的技能實際上是有一些尷尬的,沙雕係統為他抽選到的技能是冰上跳躍技能,所以他在偶像訓練空間中所學習的內容,確實完全就是圍繞怎樣掌握冰上跳躍為核心的一係列子課程。

包括他現在所掌握的滑行技巧,就是在進行助滑訓練時所掌握的。

如果說,彆人學習花滑,是從一點一滴的基礎開始累積訓練並逐漸掌握了相應的技巧的話,那麼他在花滑這個項目上所掌握的技能,簡直就像是踩高蹺,除了跳躍之外,彆的技巧內容一無所知。

不過,所幸的是,在這段時間的學習內,他已經進行過兩次冰上跳躍技能的深化學習模式課程,這種學習狀態,除了讓他對跳躍的感覺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之外,帶著數十倍的高感知,在學習跳躍過程中所經曆過的痛,也成功轉化為了他對冰上感覺的掌握。

崔毅到達花滑館時,看到的正是在冰場上進行步伐練習的蘇哲三人,應該說,有著體育基礎的蘇哲三人,在冰上的練習也相對較普通的成年人要更快一些,但是在楊靖、鄧銘澤和蘇哲這三人之中,蘇哲的學習進度則又額外地好。

如果不是蘇哲確實對花滑的各種步伐都沒有概念,崔毅甚至以為蘇哲曾經係統地學習過花滑技巧——實在是,他對各種技巧的掌握速度有些出乎崔毅的預料。

不論是最基礎的左右側蹬冰滑行,或是略微進階需要在滑行中轉體的3字步,再到更進一步的規尺步、搖滾步、雙3字步等等等等,這種親眼見著一個從未學習過相關步法的花滑外行,在簡單的示範與講解過後,迅速掌握核心要點,然後一絲不差地將各種技術步法輕鬆掌握的感覺,饒是崔毅也有些驚訝。

前一天,他和那個跟組的綜藝導演說給蘇哲單獨安排一套連續動作,還帶著點玩笑的意味,但是在徹底看過蘇哲的這種學習能力之後,崔毅也不由得開始在腦海中編排起各種步法與自由滑動作的組合,在思考那30秒的連續動作組合倒也不是沒有可能。

在整個導演組在進行冬奧項目番外篇的拍攝時,後期組也正在對前麵6天的拍攝內容進行粗剪。

相對於彆的塑材料更大的綜藝來說,《全能運動王》的素材量已經算是較為普通,但即便如此,最終粗剪下來的第一期節目的粗剪成片,也有將近5個小時。

後期跟組的編導和果子台裡的領導在看過粗剪的內容後,倒是都還頗為滿意,第一期射擊專題的爆點確實出乎他們的預料,他們從沒想過,作為一位田徑選手,蘇哲的射擊水準能夠到達這種程度。

後期組的幾位後期人員在和跟組編導一起剪輯時還在一麵閒聊。

“誒,我說,蘇哲這個射擊水準,咱們以後彆不會在奧運的射擊項目上再看到他吧?那跨項目可就厲害了!”

後期的這番話一出,同一間剪輯房裡的人都笑了起來。

“哎呀,行了,孫老師,你又不是不知道,這次畢竟不是什麼正式比賽,計算環數的時候都沒計算後麵的小數點呢,真要是奧運會,那些選手哪一個不是一槍一個10環以上分數的?”

“我這不就是想想看嘛?”負責剪輯的孫老師看著自己眼前的顯示器畫麵上,正走到蘇哲射擊的部分,忍不住感慨搖頭道:“唉,你們看看這氣勢!不管怎麼說,這次的射擊篇放出去,蘇哲準得又爆一輪。”

就在幾人閒聊的當口兒,有工作人員敲了門走進來,將節目運營組的需求發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