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世界花滑篇(34)(1 / 2)

對於蘇哲的表現,現場裁判席上的裁判組成員心中都有各自的猶疑。

就剛剛的這一段短節目上的表現來說,蘇哲的表現足夠好嗎?

當然。

這一個短節目從技術動作和音樂的契合、呈現,再到整體難度的編排、對冰麵的利用程度等等評分相關的細節上做得足夠到位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仍舊是肯定的——今天的這個短節目《微風吹拂》在整體編排上已經補上了曾經的短板,短節目中,每一個動作都與音樂高度契合、最大程度地傳達了音樂中所表達的情緒,如果以滿分論,這一套的節目編排已經可以達到90分以上的高分。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應該給這位來自中國的新人選手打出怎樣的分數呢?

哪怕對此前蘇哲的節目表現再欣賞,此時,各個裁判心中都對打分的標準產生了遲疑。

花樣滑冰這樣的打分項目,裁判在給出自己的分數時,就意味著對一位選手表現的最終宣判,如果想要維持裁判公正嚴明的姿態,那麼每一位裁判在每一場比賽的執法過程中,都必須審慎對待自己所打出的分數。

不可否認,裁判作為普通人,同樣也會對來自不同國度的選手有自己的偏好,但是大多數裁判對此都控製得很好,而ISU也在不斷地修正著各種裁判判罰的標準與規定,儘最大的可能保證選手們在分數上得到的公平與公正。

也正因為裁判執法的重要性與公正性,反倒讓不少裁判在這時產生了遲疑。

花滑項目中’出場順序決定得分’的這個潛規則,若要說起來,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參賽選手根據世界排名倒序出場,就決定了最先出場的選手在世界排名上必然處於較低的位置,這個排名在大多數的情況下,與選手的個人實力是成正比的。

排名較低、實力較差的選手在最先出場,那麼他的得分較低,自然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了。

隻是在一些賽事中,偶爾也會有像蘇哲這樣的選手橫空出世,這種時候,往往就是對裁判判罰標準的考驗了。

裁判席上,各個裁判組的成員仍舊在思考對蘇哲的最終評判,現場觀眾們火熱的氛圍卻暫未停止。

冰麵上,小冰童們正在來來回回拾取各式各樣的老虎娃娃,蘇哲則和崔毅一起來到了等分席,坐在等分席上,等待最終成績的宣判。

“怎麼樣?對你的成績會緊張嗎?”崔毅笑著向蘇哲提問。

經過數月的相處,崔毅覺得自家這個弟子什麼都好,就是心態有點太過穩了,除了對花滑的知識了解有所缺陷之外,他在連續兩次大賽的賽場上,都舒展放鬆得讓人驚訝。

有時,崔毅也會在心裡感慨,這或許就是家學淵源——畢竟是蘇寅生家的小孩兒,大約從小就熟悉了賽場的氛圍。

蘇哲也笑著搖了搖頭,既然表演已經結束,他也沒有過多地考慮最終的評分,但是從賽前崔毅跟他傳達的語意中他也可以讀懂,這一次的中國杯比賽,他將處於一個十分艱難的位置,哪怕他的表現超過了賽場上的許多人,但最終的成績也有可能不夠理想。

這種久違的處在弱勢上的感覺,反而激起了蘇哲心中的勝負欲,在今天的冰麵上呈現出了他所能達到的最完美的表現。

現在,他已經交出了他的答卷,隻看閱卷者又會給予怎樣的評判了。

不能掌控的未知評判和他心中所想要呈現的完美,這兩者之間並不衝突,但又有著微妙的自我較量感,這其中的尺度,讓蘇哲也忍不住為此感到興奮。

體育頻道的直播間中,在蘇哲結束他的表演時,林雅的解說聲也適時響起。

“剛剛為我們帶來精彩表演的,是來自中國的選手蘇哲。這是他成為男子花滑運動員以來所參加的第二次正式比賽,也是他第一次在世界大賽上正式亮相。”

“如果說,上一次的《微風吹拂》是有輕風吹拂過耳畔,那麼這一次的《微風吹拂》,又更進一步地拂過我的心。短短半個月的時間間隔,蘇哲不僅在半個月後給出了同樣完美的表現,並且他在節目的表達上又有了更加撩動人心弦的細膩表達。”

“與此同時,在今天這個《微風吹拂》的短節目中,曾經在步法編排和聯合旋轉、跳躍等難度編排上的缺失也已經補足。”

“在今天的短節目表演中,這段《微風吹拂》的表演,他不僅在藝術上足夠動人心弦,同時在技術上也做到了讓人眼前一亮。在接續步的編排上,編排利用了大量的步法,包括撚轉步、刀齒步、莫霍克、喬克塔等,繁多的步法種類和諸如撚轉步的多次編排運用,增添了屬於’微風’的俏皮感,和蘇哲在表演之中肢體的柔軟相結合,細膩地傳達出了屬於’微風’的特性——溫柔和煦而又靈巧多變,難以琢磨。”

“可以說,今天的《微風吹拂》之所以在藝術感上也有了提高,編舞上的提升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冰雪王國的論壇中,關注著這場比賽的冰迷們自然也聽到了林雅的解說內容,對於冰迷們來說,林雅解說中所提及的,也正是他們此刻興奮討論著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