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4 章(1 / 2)

收到固倫榮憲長公主從蒙古傳來的消息後,康熙當下做了個決定——

第一次禦駕親征。

朝臣們的第一反應還是規勸他,畢竟康熙上一次出征就差點兒沒回來,雖然是瘧疾導致,但怎麼看都不吉利。

然而這個時期的康熙還在壯年時期,依舊是一個麵對困境勇往直前的君主,正因上一次的虎頭蛇尾,這一次他更需要出征證明自己,也證明大清的堅不可摧。

規勸不了,隻能商量萬全的準備,跟隨親征的重臣等。

康熙沒有再一起啟用宗室下五旗的打算,宗室的旗主領主都在京城歇著,為了一視同仁,他一向看重的一皇兄裕親王福全這次也沒有重用,閒賦在家。

福全其實也一直沒有忘記當初的事情,即便知道不全是這個原因,但他還是把這歸於上一次錯誤影響蔓延至今。

他心裡便不痛快起來,尤其是對大阿哥,芥蒂越來越深。

康熙不啟用宗室,但不代表不重視愛新覺羅,他隻是想把自己已經長成青苗的兒子們,插/入各個八旗勢力當中,得到成長,同時也是削弱宗室的兵權。

這也意味著伴隨,禦駕親征消息一出,皇子們迎來一次絕佳的立功機會。

大阿哥胤禔還等著一雪前恥,他不可能錯過這樣的機會,當即跪下請求隨行出征;一阿哥胤祉一直有野心,這種能夠直接觸碰兵權與八旗士兵們共度苦難的機會並不多,當然得好好抓住,和大阿哥一樣請求,願當巴圖魯,為大清效犬馬之勞。

太子,哦,太子監國,但監國的胤礽並沒有那麼開心。

首先,這不是胤礽第一次監國,他已經清楚即便監國,康熙的權限被對敞開的隻是其中甚少一部分;其次,兩位兄長與軍功頻繁親密接觸,此長彼消,也讓胤礽肩上的壓力越來越重,何況還有也開始成長起來的弟弟們在後麵追趕。

胤礽恨不得自己也出征,但知道這完全不可能,隻能站出來意思一下,這種被排在外的心情十分複雜。

四阿哥胤禛雖然騎射上麵並不出眾,且他不打算攪和三位兄長的奪嫡漩渦,但這種能夠掙爵位、立功勞的大清國事,他也義不容辭,申請隨軍出征。

五阿哥、六阿哥其實對戰場並沒多大執念。

但這一年頓,他們在康熙的準許下,與戴梓接觸,在戴梓的輔助下,真正實踐意義上的學習了解鳥槍、子母炮。

在拆解過後,很快,他們便對槍與炮做了進一步的改良。

值得一提,他們的額娘也參與其中。

馬佳芸蘭其實對於熱武器了解甚少,以前頂多玩一玩線上遊戲,型號可以說出一些,但原理從沒涉及過,軍/工廠來學校招他們專業都是碩士起步,根本無緣。

也就是說她和五阿哥、六阿哥的起點差不多一樣,他們還可以摸一摸鳥槍與炮火的實物,但她隻能盯著圖紙研究。

馬佳芸蘭並不氣餒,並且對槍/炮很有興趣,哪個女

人能拒絕的了槍與炮呢?

沒有!

真的有點羨慕塔娜他們,也不知道她能夠拿起槍時還承擔的起它們的後坐力不?

正因興趣濃厚,馬佳芸蘭學習的速度並不比他們慢,這也多虧這些年不曾間斷的回憶與學習。

而且,經過現代知識大爆炸時代,她了解的始終比他們廣一些,比如材質、性能、結構等,有時候一點點小知識靈光閃過,也能將乾坤扭轉。

馬佳芸蘭提出的建議可能與他們相撞,又在他們之前先解決,有時甚至是他們未思考到的新觀點。

“額娘太強。”

五阿哥、六阿哥也有與自家額娘良性競爭心理,當他們提出超過自家額娘的設計時,心中的成就感不言而喻。

他們的合作者之一,戴梓也是一個天賦型人才。

他對於流放不可能完全不記恨。

但這是封建社會,現實不得不低頭,人們往往局限於皇權大於天,他將更多記恨放到諂媚的南懷仁身上,且也需要為了子孫後代考慮。

戴梓收到命令重新進京到工部入職,官級還是不高,但怎麼說都是一個京官。

而且能夠親自與南懷仁對峙,看見他心有不甘的驚訝表情,知道他的權力在一點點瓦解,有種大仇得報的爽感。

再者,他是真心對槍/炮有濃鬱興趣。

戴梓一開始對五阿哥、六阿哥是抱著懷疑態度,直到接觸了一個上午,三人一下子變混熟,視彼此引為知己。

戴梓承認,五阿哥、六阿哥的確是天才,一點就透不說,他們還知道他許多不懂的知識,有些原理攤開來說很簡單,但卻是他思考了幾年未解決的難題。

五阿哥、六阿哥也很喜歡戴梓這個能夠跟得上他們一部分節奏的人才,聽說戴梓的一個兒子與最大的孫子也很有天賦。

這不得火速培養起來?

戴梓的兒子科舉屢次失敗,但因工學天賦被五貝子、六貝子看中,招為門臣,連彥郡王也愛屋及烏,對戴梓一家禮遇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