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6 章(2 / 2)

場麵震撼。

其實對於百姓而言,他們並不一定能搞清楚什麼是真正勝利。

他們每次都是一樣的歡呼與迎接,有圍觀熱鬨的心裡,也有對皇權的敬畏,但返京將領們如今卻有不一樣的心情。

百姓們也不是傻子,察覺到行軍的喜意與驕傲後,越來越響亮的呼聲也讓普天同慶的勝利更增一層喜色。

而康熙回京的第一件事當然是祭告先祖,第二件事才是論功行賞。

真正的論功行賞。

先說臣子們,主將費揚古占了頭功,孫思克次之,餘下薩布素、馬思喀、佟國綱等副將的功勞也不可忽略。

費揚古全名烏拉那拉費揚古,正是四福晉的阿瑪,在平定三藩中立了功,在第一次出征有亮眼表現,如今又立下此顯赫功勞,被提拔至侍衛內大臣,又封二等伯爵位,也讓四阿哥得到一些目光。

……

與上次不同,這一次隨軍出征的臣子幾乎全部獲得封賞,從上往下,參戰士兵們幾乎每一個都得到嘉獎與賞賜,至少也是奉例,國庫又狠狠再出一筆。

但這是應該的。

康熙大多時候都很大方,何況涉及兵權,時常打戰的他更加不敢忽視這個,在這場戰役中死傷的士兵們,也獲得名譽與經

濟上的雙重體恤。

大臣過後則是公主阿哥。

對,公主與阿哥。

朝臣們也未成想到過,會有公主參與這類事情的一天,這已經涉及到某些人的神經,但康熙顯然不給他們開口的機會,對著固倫榮憲長公主一頓猛誇。

固倫榮憲長公主這個稱號已經是公主頂端,升無再升,康熙便將駙馬提溜出來,誇讚、升爵、加薪、賞賜,一係列流水。

當然,榮憲長公主獲得的絕不止這些殊榮。

首先,噶爾丹在蒙古的勢力非常大,榮憲長公主在刺中噶爾丹的那一瞬間,她在蒙古的聲望再提一個台階。

不再止於經濟上,還代表著強大,遊牧民族有很強的慕強心理,在他們眼中,榮憲長公主已經能和梟雄媲美。

再者,噶爾丹雖然去世,但漠北的戰亂並未完全平定,準噶爾貴族殘留的勢力仍然在,還有策妄阿拉布坦等部落首領對大清虎視眈眈,又有羅刹國不斷在邊境使壞。

假如放任不管,還會出現第二個、第三個、第N個噶爾丹,繼續往壞的地方下去,蒙古的鐵蹄侵入大清也不無可能。

康熙需要一個在蒙古有真正話語權的大清代表人。

固倫榮憲長公主便是最佳人選。

他還記得塔娜口中的經濟製裁與文化融合,也對榮憲有一定的信任,且固倫榮憲長公主作為女人,始終存在局限性。

他也不打算未來讓塔娜的兒子子承母業,假如真需要,將來可以考慮讓塔娜的某個子嗣入京享榮華富貴。

種種原因加在一起,康熙正氏賜予榮憲長公主“巾幗公主”稱號,並且真正默認其加入大清政治決策。

"分疆彆界,各有定製",這是大清一向在國內實行的政策製度,即對應不同民族、按不同地區所確立實施不同的管理,關於西藏表示按照這個。[1]

既然轉世靈童都有了,再出一個巾幗公主也不算什麼。

也就是說,榮憲長公主有望成為蒙古的真正掌權者。

以往太子黨與大阿哥黨還會因她的女子身份而忽略,如今光是看見榮憲長公主走入朝廷,他們便知這件事事不簡單,想一想未來的蒙古,頭都大了。

要知道,榮憲長公主與彥郡王可是一母同胞姐弟。

不對,現在已經沒有彥郡王,二阿哥已經晉升為彥親王了。

其實康熙不打算這個時間點晉封胤祉為親王,假如沒有最後那一箭,他都可以找到借口,但偏偏有。

胤祉明晃晃立了功,假如他不升爵,隻賞其他皇子阿哥,尤其是把大阿哥胤禔晉為郡王,這非常不合理。

再者胤祁、胤祝與四阿哥一起晉升為多羅貝勒,他們的功勞其實壓下去了,但不壓又不行,三個郡王實在太過,隻能把他們的一部分功勞算在胤祉頭上。

也因此,結果為皇子們的晉封為彥郡王升彥親王,大貝勒升直郡王,四阿哥、五阿哥、六阿哥由固山貝子升多羅貝勒,七阿哥、八阿哥也被賜封固山貝子。

這次出征的皇子們全都得以升爵或封爵,一個不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