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曆史上最和平的一次王朝更替,當然,也可以稱作——
篡位。】
秦朝
嬴政皺著眉頭聽完了這段內容,隻覺著今天真的是開了眼,怪不得無才反複說體麵,皇帝無子,子嗣斷絕,過繼之帝壽命不長,子嗣更是隻有兩歲,都‘絕後’了,有他姓人接任新‘天命’,可是順應天命的事情啊。
可經曆過戰國末期,學過周失其鹿,諸侯如何變法爭奪霸主,乃至爭奪天下,又通過雄兵統一天下的嬴政,隻覺著——
“這是什麼堯舜禹禪讓再世?美的和神話似的,也就三歲稚兒會信吧。”
漢朝
劉徹不再生氣,他皺起眉,察覺到了不對。
拿著天人感應愚民的他,不會覺著天幕上那些給虛假的祥瑞讖語,真是因為王莽有狗屁的天命,每次王朝更替,其本質都代表著利益的再次洗牌,真正恐怖的,是居然會有這麼多人支持他!
吹噓天命和並不是劉徹的專屬,從高祖建國開始就已經開始搞封建迷信,昔日周勃陳平能挑動誅呂,擁文帝上位,他死後,霍光更是能廢立皇帝,這兩位權臣權勢滔天,更是同樣做了不少有益於天下的政事,可他們都不敢篡位,是沒有儒生給他們吹噓天命嗎?
劉徹眯了眯眼睛,極快的抓到了矛盾點:
“是真的被儒家天命忽悠瘸了,還是彼時的劉家,不隻是絕後?”
聽無才反問的意思,更應該是後者吧?
漢朝,太學
“後儒亡我!”
看著天幕上漢儒鼓吹,王莽篡位成功的操作,董仲舒立刻覺著自己脖子涼颼颼的。
後世的儒生也太坑先師了,祥瑞讖語這種東西騙彆人也就算了,自己人還不懂是什麼東西嗎?要是王莽真是聖德之君,坐穩了天下,董仲舒還能給自己辯解兩句,可之前的天幕明確的提了西漢東漢,這——
辯不動了啊!
想想天幕目前正被皇帝看著,董仲舒就覺著我命休矣。
而天音,還在‘誇’著這次更替。
【沒有流血犧牲,更換平穩,好像真的是劉家天命已儘,而王莽憑借著德行和仁政獲得了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人,也就是上自貴族,下至吏士,幾乎整個統治階級的歌功頌德與擁護。
可公元八年前被眾人捧上皇位的王莽,在公元十七年便迎來赤眉、綠林起義,緊接著就是國家動蕩,各地反莽,人心思劉。
其原因,便源於王莽的各種新政。
後世的我們調侃他為穿越者,多是因為他的許多政策和現代極為相,但他的改製,其實是屬於複古的周禮,比如土地收歸國有,恢複周朝的井田製,重建周朝官製、製禮作樂、大改地名、設立五均六筦、出台三種貨幣等等。
不考慮變法的後果,僅從變法本身來看,自春秋戰國以後,改革變法的人不是下場極慘,就是令社會動蕩不安很長一段時間,王莽顯然不會不懂這個道理,而他還要如此去做,甚至這麼多變法短短幾年就開始實行——他可能真把自己當成周公了。
抖個機靈,是因為當時的局勢,已經到了非變不可的地步了。】
秦朝:
看著天幕上的那些儒法,嬴政不由得麵露厭惡:
“儒生,國賊也!”
漢朝
“果然。”
劉徹點了點頭,這才對味,表相說的再好聽,再平穩,也不可能讓人皆不思劉,皆不向劉,肯定會有更深的,‘劉失其鹿’的本因。
不過——
“這王莽改的什麼鬼東西?八年就想把秦始皇高祖,朕和數百年的才試出來的政策製度改掉,他以為他是誰啊?”
尤其是改的屁也不是,光周井田製就夠讓文武百官和地方豪強提刀來砍了!
嗯……還得謝謝他改這麼一通,不然怎麼又會再次人心思劉呢。
【漢書中有雲,彼時歲比不登,天下空慮,百姓饑饉,百官群職曠廢,奸軌放縱,盜賊並起,或攻官寺,殺長吏,豪富民多畜奴婢,田宅無限,與民爭利,百姓失職,重困不足。
溫和體麵的上層更替下,是中下層已經激發到了極致的矛盾。
如:‘父子分散,流離道路,以十萬數。’‘今貧民菜食不厭,衣又穿空,父子夫婦不能相保。’的記載比比皆是,由土地兼並導致淪落成流民奴隸的人越來越多,矛盾大到人們已經不再相信劉家的地步,才讓上上下下轉投了王莽這位再世周公。
不過,從古至今,大部分朝代滅亡的原因都可以提一句土地兼並,而今天,UP主要多剝一層洋蔥皮,西漢的土地兼並,它到底怎麼來的?】
伴隨著天音,天幕突然一黑,緊接著,五個大字浮現了出來:
一、豪族崛起。
【豪族最早起源於從春秋戰國,身份也很多變,舊貴族、地主、官吏、豪商……他們通過各種手段占有土地和社會資源,發展壯大,有名的有範蠡、郭縱、呂不韋,巴寡婦清,這些人家財數億,仆從過千,依附者數萬,實力雄厚。】
秦朝,巴郡
聽到這裡,被點名了的巴清臉有點綠。
不是,天幕,我與你無冤無仇,你為何要害我啊!
這豈不是直接要被始皇盯上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