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除了皇後又還能有誰(1 / 2)

,最快更新開局就是一隻廢仙女了最新章節!

其實李承乾根本不懂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不過,從漕運也可以看得出來,在原本他爆破的地方收過路費,由專業的漕卒提供拉纖服務。

這的確是件十分賺錢的事,光是每年的船稅,都得為朝廷賺不少錢,以至於今年上半年,光是這水路的船稅,就已經快有五六十萬貫。

這若是放到以往,已經差不多是天下收入的二十分之一,當然,是把租庸調都按一定的比例進行折算後,然後得出的大概比例。

夭夭自然也明白,李承乾想的是什麼,不過錢這種東西,對他們二人來說,真的重要嗎,真正重要的,是如何把錢都花到基礎建設上麵去。

就比如說這個修路,要征發百姓可以,但是得付錢,不能讓百姓白乾活,得讓錢都儘快流通起來。

想到這裡,夭夭也是對李承乾道:“陛下可還記得,臣妾曾說過,要是想成為文治武功的千古一帝,那就必須在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麵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李承乾便道:“記得,怎麼了?”

夭夭便道:“如今,你已登基為帝,那麼,臣妾當初的藍圖,便也可以正式地施展了。”

“軍事方麵,爭取明年把高句麗、百濟滅了吧。”

“政治方麵,雖說暫時臣妾還沒有想到什麼具體的,但如同你作戰指揮那般,弄一個智囊團,開啟內廷近臣在禁中參決謀議的機製也挺好的。另外,可以嘗試製定官吏的遷調製度。”

“選取京官中有能之士,將其外調為都督刺史,以訓練他們的處事才能及培養行政經驗。同時間,又選取都督刺史中有作為者,將其升為京官。這樣內外互調,增進了朝廷與地方的溝通、了解和信任。”

“經濟方麵,這沒什麼好說的,百姓日子過得好了,經濟自然就會上去了。陛下此時也可以推廣自己的麥子了。”

“文化方麵,還是要多多重視科舉,以後,弄一個殿試,您親自監考,但凡考過以後,這些進士便都可以說是您的門生,到時候,朝堂之上,哪有作為門生的,忤逆頂撞你這個恩師的。”

“另外,把詩詞作為科舉必考科目,臣妾喜歡讓後人背詩。”

李承乾便也是笑著皺了皺眉,說道:“讓後人背詩?什麼意思?”

夭夭便道:“你以為千年之後,還有人能記得我們說過的每一句話、乃至每一句口音嗎,但是像詩詞這種東西,尤其是優秀的詩詞,即便過個幾千年,都不會被人所遺忘。”

“就好比,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以及……”

然後一邊推著李承乾到胡床上坐下,一邊做著動作地說道:“起來不梳頭,絲發披兩肩,婉伸郎膝上,何處不可憐。”

“隻有這樣的詩,才好流傳給後人,而且,後人為了了解我們,學習我們,都得背這些詩。”

夭夭配合著詩,將自己的可愛模樣,直接展現在李承乾的眼前。

隻能說……

夭夭似乎無時無刻都能給他一種新鮮感。

而且……

隔一段時間,她就會變成另一幅模樣,不過……都不過是取悅他的手段罷了。

若不是現在還是大白天的,他肯定就把夭夭給推倒了。

拍了拍夭夭的屁股,接下來也是道:“皇後說怎麼做就怎麼做吧。”

夭夭當然明白他的話是什麼意思。

也是道:“那臣妾接下來可就不客氣了。”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夭夭便首先把修水泥路的報告給提交了,用什麼人,具體施工時間,花費多少,需要什麼工具。

對了!

還有施工流程什麼的,都給設計了出來。

至於李承乾這邊,一方麵,則是接受吐穀渾大臣的請罪書,然而,如今吐穀渾群龍無首,到底是再扶持一個慕容家的血脈,還是自己派人取而代之。

最終……

似乎還是隻能扶持一個,不過卻已經是慕容世家的遠親了,關鍵還是一個小郡主,也就是女的,如今才七歲不到。

但至少還能有那麼一點關係。

至於日後怎麼說,因為郡主不是男的,隻能說,慕容家的血脈還是斷了。

或許……

以後等他有那個能力,再看看如何解決吧。

先穩住如今隴右道的局勢才是關鍵。

至於河西九曲的羌人部落,這些人倒是給自己找了個好借口,說自己也是被逼的,看在對方進獻不少牛羊的前提下,這一次便放過對方吧,但也留下了一句狠話,若有再犯,誅全族,並且在河西九曲之地,設了一個小小的羈縻州,以管理這些人。

不過說是管理,其實就是監視。

而吐蕃這邊,當吐蕃得知消息時,已經是差不多一個月後了。

十五萬吐蕃士兵全部葬身渭州,而且穆赤讚普身亡。

這下好了,作為穆赤讚普的兒子,達赤讚普光速上位,但是,估計也是被拿出來頂罪的罷了。

達赤派人來希望重歸於好,不過條件沒談攏。

李承乾希望吐蕃也必須納入北辰的國土,最多隻能給對方當個郡王。

然而……

吐蕃怎麼可能接受這樣的要求。

然後,就是互相扯皮。

但納入北辰國土就是李承乾最低的底線,其他都免談。

吐蕃使臣隻好暫時回去。

而李承乾也是說了,若是明年春天還沒有答複,那就等著北辰長驅直進,揮軍平定吐蕃吧。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那幾乎就是沒什麼好談的了。

吐蕃使臣回去後,果然就沒有了音信。

估計,也是學高昌,覺得自己路途遙遠,北辰不會真的打過來。

即便真的打過來,吐蕃也有本土作戰的優勢。

等到李象七歲周歲後,夭夭便也是開始修路。

首先修的是辰都到東都這麼一段。

總長度大概在七百裡到八百裡。

雖然這段路本身就有著很不錯的地基基礎,畢竟這是兩都之間商旅什麼的,都經常走的路,但是,從夭夭的角度來說,也不見得能省下多少工夫。

總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