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易經的正確使用方法!(一更)(1 / 2)

“第一卦乾乾為天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貞。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再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林從捧著書卷,認真讀著。

要問一個物理專業的在古代學玄學是什麼感覺,林從可以用三天的學習真誠的告訴你:

完全沒有任何感覺!

林從在學之前一直不大明白《易》為什麼是九經之首,設教之書,更想不通為什麼世家會用《易》這麼高深的教材啟蒙,孩子能聽懂麼,可等他家先生一教,林從才明白:

人家壓根就沒指望你聽懂,人家隻是拿來讓你認字而已!

也就是說,像林從讀的第一句,“乾乾為天乾上乾下”人家隻是為了讓幼兒認識“乾”“為”“天”“上”“下”五個字,知道這五個字怎麼讀,知道這個字怎麼寫,至於這句話什麼意思,抱歉,先生壓根不教。

所以說,世家用《易》給孩子啟蒙,隻是把《易》當成漢字表。

那既然隻是把它當成漢字表,那麼用《百家姓》《千字文》和用《易》有區彆嗎?

沒區彆啊!

所以隻要它是字,並且念起來朗朗上口,更有利於孩子記憶就行。

就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念起來是不是很押韻很朗朗上口。

那這就夠了!

而至於世家為什麼喜歡用《易》而不是《千字文》來教孩子認字,林從這幾日也想明白了,一方麵是《易》有六千多字,比《千字文》字多,容量更大,二是如今科舉考九經,易是科考內容,那既然識字哪本都行,那乾嘛不選本科舉考的,現在不僅能識字,還能把內容背下來,等到大了再由老師教內容的意思,準備科考,豈不是更方便。

如此一來,《易》自然成為各世家啟蒙的首選。

其實這種教學方法,魯迅的先生,就乾過,魯迅的先生就給魯迅講了,“不求甚解”者,就是不去看注解,而隻讀本文的意思。(你隻識字,彆管意思,其他的,等長大再想)這事還被魯迅他老人家寫在書裡。

而這種方法,其實也是中國古代傳統的教學方式。

至於為什麼會這樣教學,其實還和語文這個學科有關。

語文,是所有科目中分層最不明顯的科目。

在高中,曾有個打趣的說法,說高中語文老師是所有學科老師最難乾的,也是最輕鬆乾的。

因為語文老師再努力,學生的語文也很難考到130,語文老師再摸魚,學生的語文也不一定掉下100。

再例如林從學校的早年一次月考,月考是高一高二一起考,題也各自組長出的,由於隻是小考,試卷也很不規範,隻寫了《語文月考試題》,結果試卷印刷出來,高一高二抱錯了,開考半個小時,居然沒有一個學生發現,一直等到做到古詩詞填空題,高一的許多學生才一臉茫然地發現這十個空都沒背過,眾人才發現兩個年級抱錯試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