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李嗣源為何不知太子(1 / 2)

林從被自己這個突然冒出來的想法嚇得一驚。

可隨即林從就覺得自己肯定是腦抽了,要不怎麼會有這麼荒謬的想法,覺得他後爹不知道立太子是什麼意思呢!

是個人就應該明白立太子是什麼意思啊!

他後爹就算是文盲,也不至於不知道吧,畢竟,這可是常識啊!

可若不是不知道,他後爹為什麼會說出“文武百官嫌朕老,打算立太子,攆朕去河東養老”,畢竟就算立太子,曆朝曆代,也沒聽過立了太子就把皇帝攆去養老的。

而且這話是他後爹急怒下說的,顯然是真情實感,不摻水分。

想到這,哪怕覺得再荒謬,林從也忍不住想,難道他後爹真的不知道立太子的真實意思?

否則除此之外,這整個事沒法解釋啊!

可不知道立太子的真實意思,這個可能麼,就算是他後爹大字不識幾個,幾乎是文盲,可這超出文盲的底線了吧,就算去拉個目不識丁的尋常百姓,也不至於不明白太子是什麼意思。

畢竟,這玩意是常識啊!

常識?林從想著這兩個字突然愣住了。

林從發現他好像忽略了一件事,常識這玩意,好像得從小生活在某個地方受周圍潛移默化才有吧。

如果不是從小生活在中原呢?

林從忍不住想起前世一個教育上的問題,就是留學生出國留學問題。

學生在中國上完高中或者大學,然後出國留學,一出去首先就是遇到語言上的障礙,因為交流不暢,許多留學生會逐漸不敢開口,變得沉默寡言,變得自卑,然後有許多留學生在外麵留學四年,依然融入不到人家的文化圈,人家說起一件事,仍然一臉懵逼。

這還是留學生,是處於學習最好階段的年輕人,尚且如此,那如果出國的,是一個大字不識的文盲呢?

就算在外國慢慢地學會了外語,並且取得一些成就,可你覺得他就一定能融入到對方的文化圈,理解對方的一些曆史典故和常識問題。

比較上進,勤於學習的,或許會,可本身就不大學習的,隻怕也隻是隨大流,知道點皮毛。

如果這事換到他後爹身上,是不是就很好理解了。

他後爹李嗣源出生時,李存勖的爺爺雖然已經帶著族人逃到了大唐邊境,在邊境安頓下來,開始帶著全族給大唐打工,可因為和邊境節度使有摩擦,還被驅逐過,李存勖的爺爺還帶著族人跑韃靼待了十幾年,一直到黃巢起義,唐朝皇室為了驅逐黃巢叛軍,才派使者召回,用來打黃巢。

他後爹李嗣源也是這時才回到中原,可回到中原時,他後爹都十五了。

所以他後爹十五歲還連漢話都不會說,隻會說胡語,甚至都沒漢名,胡名叫邈佶烈。

直到後來李克用因為打黃巢有功,被封為河東節度使,沙陀族才在晉陽落腳,因為周圍都是漢人,中原又是□□,大家開始慢慢漢化,學漢話,改漢名,逐漸和漢人無異。

可外表看著無異,裡麵就真一樣嗎?

尤其像他後爹這批年紀大的,半路才回來的,哪怕起了漢名,改了漢姓,就真正融入過來了麼?

想到這,林從突然發現,他後爹不明白立太子到底是什麼,真是太正常了!

他後爹十五歲來到中原,一路跟著他義父李克用打仗,後來又跟著義弟李存勖打仗,光打仗去了,其他的大概也沒空乾。

等到一朝兵變當了皇帝,又六十多了。年紀也大了,眼也花了。

所以他後爹從十五歲來中原,到現在登基年,他到底讀了多少書,學了多少知識,知道多少常識,這都得打個問號。

不過不用想,肯定不多。

而他後爹,除了打仗,好像平日也沒表現出勤奮好學。

所以,在文盲加沒常識的雙重bug下,他後爹不知道立太子是什麼意思奇怪嗎?

真的一點都不奇怪啊!

而且意識到這點後,林從還發現他忽略的許多地方,其實已經證明了這些。

例如經常有人讚他後爹年輕時沉默寡言,為人穩重。

現在想來,是因為他穩重麼,是他語言不通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