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 杜重威投降,後晉滅亡 杜重威這次……(1 / 2)

杜重威這次去接應趙延壽歸順,其實並不是臨時起意,之前石敬瑭時,燕北各州因為契丹剝削太重,就有不少想重回中原的,隻是當時兩邊有盟約,耶律德光又對石敬瑭有大恩,石敬瑭在世時,實在不想擔個忘恩負義的名聲,所以就沒有接納。

而石重貴登基後,第一次對陣契丹大捷後,燕北不少州再次心思浮動,有重回中原的想法,所以不少有偷偷派人送信到京中,表達意思的。

隻是當初石重貴隻是取得一次大勝,很多人還在猶豫,所以也不過是提前聯係。

可等到石重貴第一次大勝後,燕北諸州意願就比較明確了,不少刺史紛紛投信,想要歸附。

隻是燕北這些州屬於幽州節度使治下,單個州回歸,很容易受到幽州控製,所以石重貴在第一次領兵時,就有意策反趙延壽。

在石重貴想來,趙延壽是漢人,又是駙馬,自己和妻兒都是漢人,跑契丹肯定也人生地不熟,在那待的也不舒服。

而且當初趙延壽投降契丹也是被迫投降,自己隻要開出合適的條件,趙延壽怎麼會不想回歸。

於是,石重貴就趁第一次領兵時,寫了一封信,派杜重威趁打仗的時候趁機給趙延壽。

而趙延壽在收到信後,果然送了回信回來,表示這些年在契丹背井離鄉,過得十分不如意,如果石重貴能不計前嫌,並且保住他現在的地方,他身為幽州節度使率燕北回歸。

石重貴收到信大喜,這就有了派杜重威李守貞率大軍接應的事。

而杜重威和李守貞,也借著巡邊為借口,率領大軍,從汴京出發,到黃河邊,度過渡口,到達河北,然後沿河北一路北上。

走了四天,終於到了離燕北最近的瀛洲。

而趙延壽在信中說,他也會借著巡邊,帶著軍隊來投奔。

於是,杜重威和李守貞就率大軍到了瀛洲。

到瀛洲之前,杜重威還給趙延壽去信,結果等大軍到了瀛洲,杜重威和李守貞發現瀛洲城門大開,裡麵寂靜無聲。

杜重威和李守貞見狀頓時心中打鼓,也沒敢進。

兩人見情況不對,就率領大軍撤軍打算回魏博。

杜重威率大軍往南在快接近魏博,走到滹沱河準備渡河過橋時,就發現了契丹大軍,而此時契丹大軍已經占據了橋。

杜重威和李守貞遣張彥澤擊之,張彥澤率騎兵與契丹戰於橋上,兩方爭橋,契丹不敵,燒橋而跑。

契丹在橋上大敗,本來正惶恐不安,擔心漢軍急行軍攻來,正要逃跑,可誰想到杜重威居然沒有派人來追擊,並且鳴金收兵,在對麵紮營,契丹頓時就沒有跑,而是也紮營對峙。

這時候杜重威大營中,磁州刺史兼北麵轉運使李穀就勸說杜重威和李守貞,說這裡離恒州近在咫尺,前麵不過一條河,咱們伐點木頭,弄點土,一天橋就造成了,咱們渡過河,和恒州的兵馬裡應外合,前後夾擊契丹,契丹大軍必然大敗逃跑。

和杜重威一起來的將軍都覺得這主意可行,隻是隻有杜重威不同意,覺得契丹勢大,不可輕舉妄動。

杜重威不僅沒聽李穀的,還把李穀派到了後方去轉運糧草。

而等李穀走後,沒兩天,耶律德光就親率大軍來了,並且派騎兵,斷了杜重威的糧道和後路。

杜重威大軍頓時不安,不過此時杜重威大軍兵馬好幾萬人,這時要和契丹開打,還未知誰勝誰負。

奉國都指揮使王清言是老將,就對杜重威說:“現在大軍離旁邊的恒州就不到五裡,你一直守在這乾什麼,這裡就一個孤營還沒糧食,越待越匱乏,要不你給我步兵兩千,我自己領為前鋒,去前麵奪橋開道,你率大軍跟上就行,隻要等咱們到了恒州,就安全了。”

這次杜重威倒是聽了,就給了王老將軍兵馬,於是王老將軍率領兩千步兵,做前鋒衝上橋,與契丹兵戰在一起,王老將軍一馬當先,氣勢極盛,契丹兵不能擋,漢軍大營中將士見狀氣勢大振,紛紛要求跟著王老將軍一起,可杜重威也不知道是懼怕契丹,還是什麼原因,死活不讓眾人出去。

王老將軍與契丹戰至相持階段,多次派人請杜重威遣兵相助,杜重威卻不發一兵。

王老將軍見狀,對身邊眾人長歎一聲,“主帥握兵,卻坐觀咱們被困危急而不救,隻怕是起了異心,這種時候,咱們隻能以死報國了。”

王老將軍率兵一直戰到天黑,契丹不斷派遣新兵湧上,而王清言老將軍和兩千將士,最終全部戰死。

而王老將軍所言不虛,杜重威在營寨中,不想著怎麼突圍,確實已經想著怎麼投降。

漢軍大營

杜重威在帳中焦急地走來走去。

突然,一個親衛帶著一個生人進來。

杜重威看了,立馬迎上去,討好地說:“契丹陛下可有什麼教諭下臣的?”

來人揚聲說:“陛下讓我特來傳話,燕王雖為明宗女婿,可在中原名聲並不好,卿為石郎妹夫,長公主之夫,同為駙馬,若能歸降於朕,等朕得了汴京,可立卿為帝。”

杜重威大喜,自這次接應趙延壽不成,又戰事不順,他生怕回去被斥責,就起了小心思,再加上如今兵權在握,就心生了何不趁此機會向契丹投降,換取厚賞想法。

想到昔日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對他姐夫石敬瑭之厚,他姐夫本來隻是一鎮節度使,明宗駙馬,卻被扶持成皇帝,如今他亦是節度使,朝廷駙馬,若他投誠,契丹皇帝素來厚道,定然不會少了對他的封賞。

所以杜重威就偷偷派人聯係了契丹,沒想到,契丹居然真派人來,而且耶律德光還承諾扶持他為帝。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