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七十三章 造假有傳統(1 / 2)

“倒也是。”大家到今天才算是知道了這樁公案的答案,蔡榮斌說道:“好像康熙為了模仿宣德青花還讓瓷工搞出了‘墨分五色’模擬暈染,‘青上點青’模仿串珠紋,做工到這程度,已經是寄托款的巔峰了。”

老李也說道:“原來模擬永宣青花純屬費力不討好,所以並非沒人想仿宣德,而是仿宣德一眼假,掙得可能還不如仿成化多。”

道理的確是這個道理,除了像康熙這樣動用國家力量能夠模仿個七八成,依然能夠被行家一眼看出寄托款,純屬為了滿足自己過乾癮的“奇葩”外,對於其餘需要靠賣瓷器掙錢的瓷工來說,首選肯定是模擬相對容易的成化,而成化的器型又已經從雍容端莊變成了清新秀麗,這才是後仿品中缺少永宣器型的真實原因。

“其實我還挺理解康熙的。”周至也挺認同:“永宣器型的確漂亮,尤其是搭配青花。”

“我覺得國內瓷器廠商應該好好學習一下,不說仿古了,就做出來當做實用器銷售,其實也很好嘛!”

“這件東西,價值如何啊?”柴榮斌問道:“我不是想賣啊!我先交個底,這罐子我是五千收的,我就想知道它現在值多少,將來能值多少。”

“五千,漏大了啊!”肘子再次認真打量起這個罐子來。

罐子無論是造型、紋飾,還是青花色澤,所體現的時代風格均與宣德晚期署款的官窯器接近,是宣德製瓷風格的延續,又有所演變和創新。

造型則直接繼承宣德器物一樣飽滿,隻是罐口部略收,與宣德器口部外撇稍有不同;

線條方麵,因為多了比宣德更高的底足,變得比宣德線條更加平緩,多了過度,不如宣德起伏明顯。

紋飾布局方麵和宣德一樣,采用三段式布局方法:即肩、腹、足三部分。

頸飾忍冬紋,肩飾纏枝牡丹紋,腹部繪月映鬆竹梅紋,輔以花草、坡地、靈芝等植物。

近足處繪變形蓮瓣紋。

底足還有一個變體的“福”字。

這款罐子所用的青料有兩種,進口蘇料於國產青料相混合,呈色較蘇料淡,略顯灰藍,但蘇料本身該有的四大特征,卻反而更加明顯,因此即便沒有款識,也能一眼認出,屬於大開門的東西。

加上精湛繪工,即便不是官窯器,沒有年代款,但因為時代特征相當明顯,已經具備了官窯的“氣質”。

不過現在還是大家認官窯底款的年代,有錢的大富豪們對於這樣的“爭議”貨還沒有什麼購買欲望,畢竟“大開門官窯”五個字特征明顯,識彆容易,工藝精美,美學價值曆史價值通通拉滿,投資價值很高,升值空間明顯,當然是所有人都趨之若鶩的藏品。

而空白期和崇禎時期的青花瓷器因為無論是官窯或者名窯,都沒有款識作為明確區分,因此對於藏家的鑒賞水平,文玩知識和經驗,就有了一定的要求,也就是說,光有錢行不通了,容易被坑,還得具備相當的素養才能玩。

這就多了一道“準入門檻”,這道門檻攔住了如今絕大多數的人,需要再過十年二十年,具備素養的人越來越多以後,人們才能正視空白期和崇禎青花中那些精品的價值,成為青花瓷收藏中最後的一匹黑馬。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