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怪不了彆人不知道了。特麼對邛窯的研究,好像就是你們蜀大曆史係的蔣院長和幾個教授厲害一些。」張誠羨慕的說道:「而且他們會的都是拿著現成出土的東西搞研究,真要在文玩市場裡一眼將玩意兒挑出來,也不是他們的強項,這方麵……好像就你可以哈?」
「嘿嘿嘿……」周至也老實不客氣:「一般一般,全國第三。」
「邛窯的東西不是你都玩過很多了?」張誠問道:「怎麼這個玩意兒有點特殊?」
「之前對邛州窯的研究,都是在青瓷白瓷黑瓷上,」周至將兩個手指伸進罐子裡,頂著罐子將兩個指頭分開卡住,然後左右轉著欣賞:「這個玩意兒啊,的確太特殊了。」
「哦?特殊在哪裡?」
「要是它真的是五代邛窯燒造的,那麼它至少創造了國內兩項第一!」
「艾瑪你是不是想要我罵你?趕緊說!」
「第一,它這片紅彩看到沒?這是銅紅釉,要這罐子真的是五代的,那麼就將我國燒造出紅釉的曆史提前了一兩百年!」
「第二,這個罐子是先在陶胎上繪上紅綠釉,其後才施加的白釉,因此……」
話說到這兒張誠已經明白了,隻感覺自己的心跳在加速:「釉下彩!這特麼還是化妝土基礎上的白底釉下彩!」
釉下彩,也稱「窯彩」,是一種瓷器的釉彩裝飾。其製作方法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乾的素坯上繪製各種紋飾,然後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淺色麵釉,一次燒成。
燒成之後,瓷器的圖案會被一層透明的釉膜覆蓋在下邊,這樣瓷器表麵便會變得光潔柔和、晶瑩透亮,平滑不凸出。
釉下彩瓷的出現其實最早應追溯到漢末三國時期,在南京博物館有一個青瓷釉下彩羽人紋盤口壺,八三年出土,瓷胎白中略帶灰,上腹除了貼塑,通體繪有褐彩勾勒的紋飾,其外再施青黃色釉。
不過這種隻以赫色顏料簡單點彩來裝飾瓷器的工藝,還不能算作刻意的紋飾創作。目前業界一般還是以晚唐長沙窯用氧化鐵,氧化銅為彩料在素坯上繪製圖案,題寫詩句,然後施青釉經一千兩百五十度左右高溫燒製出來的瓷器,作為釉下彩瓷器的創始期。
但是上述的幾種瓷器都隻能算是「原始」形態的釉下彩,胎底顏色為黃色或者青色,釉彩同樣為黃色或者青色,釉麵還是黃色或者青色,隻是深淺的程度不同,雖然說工藝已經具備,但是效果卻完全沒有出來。
再往後,瓷器進入了真正的彩瓷階段,標準的就是唐三彩,宋三彩,但是這個時候卻又變成了釉上彩,而且化妝土依然沒有使用。
再往後,就是周至所寫那篇文章的來源地,陝地黃堡耀州窯,浙地慈溪越窯,終於開始出現了真正的在覆蓋了白色化妝土陶胚上繪製濃色線條或者斑紋,再施以幾乎透明的保護釉麵的正式意義上的釉下彩瓷器,影響中國瓷器非常深遠的釉下青花,最早就是在宋代出現的。
但是如果認真追究上述的發展過程,大家就可以發現一個困擾業界時間很長的問題——那就是從原始期釉下彩瓷器到成熟期釉下彩瓷器之間的數百年間,缺少一個支持其發展軌跡的過渡期代表。
似乎釉下彩瓷器,從三國唐代的原始狀態,突然就進入了宋代的成熟狀態,中間那部分過渡期,空白!網站轉碼內容不完整,退出轉碼頁麵。或者下載無廣告閱讀網站轉碼內容不完整,退出轉碼頁麵或者下載歡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