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大博物館的學術水平,如今在川內已經變成了頂級,甚至超過了川博,有點倒反天罡的架式了。
究其原因,一來是係裡諸多的教學力量本身和省博來自同樣的高校,學者和省博的學者水平相近,甚至有些專業上還有超出。
二來是新館建成的過程中,係裡對館藏的文物來了一次係統性的搶救,維修和研究,「被迫」將水平拔高了一大截。
三來就是作為國內首批211大學,學校得到了更大的支持力度,人才,資金,項目,這樣的支持還是全方位的。
第四就是社會力量了,比如周至給學校拉來的幾位大佬和企業讚助,修建了一個大場館,幾棟大樓,同時還引入了幾個合作課題,甚至捐贈館藏,將水準直接給拉了上去。
最後就是合作課題引來的相關投資,比如蜀大博物館現在還和三峽文博基金會成立了聯合研究中心,很多針對三峽文博保護的課題倡議者,研究者,參與者,每當三峽文博基金會需要舉辦研討會,論證會的時候,都會將地點設定在這裡。
因為是新館,會議室,辦公室條件都很好,而且從峽江運過來的各種待考察,待整理樣本已經堆在了木綜廠,為學者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而這些學者在蜀大舉辦各種講座,進行駐場研究,又再次提升了學術水平。
這還隻是一方麵,這些研究者還來自五湖四海,甚至國外,他們的眼界和經曆都非常豐富,且各不相同,帶來了許多對於內地研究者來說還非常陌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技術,包括各種最新的研究設備。
比如周至去國博送了一次三聖像,回來就鬨著要基金會在蜀大博物館也引進設備,成立熱釋光定年實驗室和同位素定年實驗室。
這兩個實驗室的成立直接將川大博物館的學術水平提升到了國內一流,就連川博的人都羨慕得口水長流。
打不過就加入,現在那邊也經常帶著東西過來進
行「學術交流」,說白了,其實就是蹭蜀大的設備。
當然也因此培養了省博的幾位專業人才,對於這些人才,蜀大博物館用起來也是一點不客氣。
幾天後,在周至的指導下,盧巧的考察報告也算是完成了,文章從青神白坡窯的地理優勢,瓷土釉料種類,曆史背景,窯口傳統,支燒方式,瓷器種類,甚至民間傳說等各個方麵,形成了一篇《青神白坡古代瓷窯主要分布地點田野考察暨存續年代與流變關係研究報告》的文章,引起了蔣天晞和省文物局的重視。
而李二瞎子給周至的那件綠紅釉下彩瓜棱罐的鑒定結果也出來了,一如周至猜測的那樣,為晚唐到五代創燒的高端產品,結合斜削足端的餅形器足,應該就是邛窯的器物。
這個鑒定結果,直接將邛窯的地位再次提升了一個檔位,成了中國第一個采用銅紅釉作為裝飾的窯口,也為中國瓷器上接漢代綠釉,唐代三彩,下接宋代用化妝土裝飾的定窯,用銅紅釉激發窯變的鈞窯、甚至是產生兔毫,鷓鴣斑的建窯,都提供了一個過渡期的源流依據。
這件帶有白色妝飾土,使用青綠釉和紅銅釉裝飾,再覆蓋乳化白釉為保護層的小水盂,成了中國接下來發展出的妝飾土瓷,紅銅釉瓷,釉下彩瓷的共同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