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 明四代(2 / 2)

但是用色就十分的精心了,鮮紅豔如血,杏黃微閃紅,水綠,葉子綠,山子綠更像水彩般透明,而姹紫則需要玻璃麵釉不光,否則就無光,其中赭紫顏色暗沉,葡萄紫透明真如葡萄,油紅色重而光亮,薑黃色濃而光弱。

每個杯子都不會把所有顏色用滿

,當然也不會用的太少,一般會按照畫麵設計,安排三到四種顏色。

當前已知的鬥彩器物當中,成化的隻有鬥彩卷葉紋瓶用了一兩種顏色,雞缸杯用滿了五六種顏色,其餘的基本都是選取三四種,而明代已經創設出的孔雀藍和孔雀綠,卻從來沒有出現在鬥彩杯子上。

小巧玲瓏,端莊圓潤,清雅雋秀。無論是胎體,造型,畫麵,設色,明代鬥彩小杯的「氣質」都是統一的。

這是明代瓷器甚至是古代瓷器工藝當中最高的級彆,也成了後世諸多皇帝瘋狂追求並且複刻仿造,以及繼承發揚的樣板。

四隻杯子單看都很厲害,但是四隻放到一起對比,就能夠看得出來還是以成窯為最,宣窯次之,剩下才是嘉萬。

其餘的杯子,就一下全跳到清三代的了。

「喬治,好像你們國人對明四朝鬥彩瓷器,還有三種細分?」

就在周至小心取出一隻康熙琺琅彩蟋蟀葫蘆撇口杯的時候,安思遠看著四隻明朝小杯子問道。

「這個分法其實是中國一本重要的瓷器書籍《南窯筆記》的理解。」周至回憶道:「這本書作者不詳,成書年代也有說雍正,有說乾隆,不管哪個朝代吧,它將五彩瓷或者"青花間裝五彩瓷",分成了三種——五彩,鬥彩和填彩。」

「這三種瓷器,其實都是白胎加青花,然後使用釉上五彩裝飾,但是書中認為五彩瓷器是特指沒有將青花線條作為骨乾線條,其地位僅僅與其它色料一樣,甚至有些瓷器上壓根都沒有青料。」

「各種色彩如水彩畫那般運用,這種繪畫方式,頗有些類似國畫中"沒骨花卉"的畫法,書中稱其為五彩。」

「鬥彩則指青花開始充當線條,但是隻作為大骨架來表達,色彩依托於大骨架的附近進行點染,如此構成畫麵的方式。」

「比如表現衣袖的時候,青花隻用來表現袖子底部輪廓,以及袖口的褶皺,上半部分則由顏色來堆填,合起來構成衣袖整體,這種兩者拚合的方式,數理將之稱為"逗彩"。」

「而填彩就簡單了,那便類似古代字帖的拓印方式——雙鉤筆法,類似工筆白描,將顏色需要填充的區域都先由青花勾出來,然後在封閉的區域內填充色料,這種方式,稱為填彩。」

「但是因為鬥彩瓷器的數量本身就不算太多,後來的學者覺得這些都是在繪畫手法上的差異,乾脆也就沒有細分了,隻將青花釉下彩存在與否作為區彆,將這類瓷器分作五彩瓷器,釉裡紅瓷器和鬥彩瓷器。」

「原來是這樣,要不還是先吃飯吧。吃完繼續。」

「好。」

免費閱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