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兩百零八章 侘寂的柴窯(1 / 2)

吃過飯,周至又帶著鬆井造和金淳一去九口鄉看柴窯。

九口鄉的窯口都是鄉下的小窯口,俗稱“饅頭窯”的那種,很多人一說起燒窯就想到大龍窯那種一燒半個月的工藝,其實要是產量不要求太高的話,從北宋就成熟的饅頭窯,是性價比最高的窯口。

節省燃料,節省時間,產量中等,特彆適合燒造精品。

當然了,如果要性能穩定的話,最好完成煤改電的改造,追求窯變風格的話,電爐也可以調溫調氧,還是比純柴窯可控。

但是人之所以有追求,就是喜歡在刀尖上跳舞,戴著鐐銬寫字,先給自己搞出一堆的條條框框,然後再艱難地去踩著鋼絲完成,方能稱其為藝術。

九口鄉燒饅頭窯的老鐘肯定是意識不到這一點的,不過是受條件和資金所限製,沒辦法不得不采用全手工而已。

“這裡的柴窯用的是紫土作胎,胎質厚重,與宋代建窯,定窯的燒造方法是完全一致的。”周至端著一個刻花青釉酒盞對兩人介紹道:“宋代哥窯的紫口鐵足,金絲鐵線的特征,後者說的是因為應力產生的開片,而前者,則是器口薄釉,底足露胎,由紫土胎顯現出來的特征。”

“紫土胎除了後來演變為沒有釉料的紫砂器外,從明代開始,全麵為高嶺土所代替,工藝早就失傳了。”

“所以你們知道我在這裡發現了紫土胎的‘原始’瓷器,心裡是多麼的高興嗎?”

鬆井造看著這款胎土厚重,釉料顏色白中泛青,底足露胎,底部甚至能夠看見流釉聚集凝結,胎釉結合部釉皮略帶開片的瓷器,感覺完全符合島國人所追求的“侘寂”之美。

應該說,侘寂到了極致。

“這種釉料,是老鐘在山裡邊尋找的‘釉果’,加熱悶燒後磨粉,用水飛法去除雜質後選出來的細料陳化而成。”周至說道:“我們現在不知道宋代窯口名瓷的選釉之法,但是從成品特點來看,某些宋代官哥二窯瓷器,湖田窯瓷器,甚至唐代越窯瓷器的特分釉色特征,在這裡都能夠看到。”

說完又拿起另外一款小碗來:“這是一款木葉盞,木葉盞最早創始於唐代,流行於宋代,是吉州窯傳統製瓷工藝,特點是以黑釉為底色,將天然樹葉浸水腐蝕到隻剩下脈絡,再將葉脈沾釉水後貼於盞壁,入爐燒造而成。”

“現在的木葉盞仿品流於粗糙,一般都是用印花或者貼花工藝,樹葉脈絡過於呆板,釉色過於光亮,失去了木葉盞真正的‘古風’。”

“真正傳統全手工製作的木葉盞,黑釉底色不可太過晶瑩,對於玻璃料的控製要足夠精細,木葉痕跡相對模糊,但是滲入胎土和底釉當中,過度自然和諧,能夠仿出宋盞七成的韻味。”說著托著木葉盞轉了一圈:“像這樣的,才是真正的精品。”

“東京博物館有一件宋代吉州窯木葉盞,外殼還有玳瑁狀斑點,被譽為‘世之神作’,在島國被評為了國寶級文化財產。”

“這件作品就是我讓老鐘仿造出來的,除了玳瑁殼還差點意思以外,彆的都差不多了,看看吧。”

鬆井造和金淳一就想上手,珍寶一樣欣賞完兩件瓷器,鬆井造又被房間裡一件香爐給吸引了:“這個上麵的顏色也好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