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舉一個例子,比如‘東坡’二字,在曆史典籍裡隨時會出現,隻有在作為主語和賓語,而且謂語為人可以施行或者接受的動作的時候,我們才可以大體判定這裡的‘東坡’是指人。”
“因此‘與東坡同醉’,這樣的語句我們可以粗判為與蘇軾有關,而‘醉於東坡’,東坡不是賓語,我們就讓程序認為與蘇軾無關。”
“當然也有兩可之間的,例如‘東坡有田’,這一類語句就還需要擴展判定,這底下涉及到一整套的句法分析邏輯。”
“最後我們會得到這麼一批和蘇軾有關的子標簽,還有一批與其關連較為緊密的關係人,比如這裡的‘蘇洵’,‘蘇轍’,‘王弗’,‘宋仁宗’,‘曹太後’,‘章?’等。”
“我們暫時先屏蔽掉這類人物標簽,僅通過之前的‘軾’,‘子瞻’,‘東坡’三個標簽來確定子標簽,開始在文庫當中檢索。”周至熟練地操作和講解道:“看,最終我們就會得到幾千條與蘇東坡有關的資料。”
“當然了,我給幾位老師展示的是以前的項目,這是運算後的結果,具體的真實運算過程還是需要一些時間的,不可能這麼快。”
“在這幾千條記錄當中,我們可以分作幾類。”周至一敲鍵盤,數千條記錄,分出了好幾種顏色。
“一類是包含時間的,一類是包含地點的,一類是包含官職的。”周至再一敲鍵盤,三類數據開始重新排列聚合:“我們根據蘇軾的職官、任職地變化,宋史年號,用字用號的變化等等,便能夠將這數千條記錄排出一個《蘇東坡行狀》,並在此基礎上排出一個《東坡軼事彙編》。”
“這兩本書對於研究蘇東坡生平履曆,職官履曆,朋友,親友,政治盟友與政敵,思想理念等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非常好用的工具書。”
“現在我們已經完成了這兩步工作,正在分析《蘇東坡全集》中的詩詞,以確定其詩詞的創作時期。”
“比如他的《贈劉景文》,我們可以從他的章奏和筆記中看出,他是在哲宗元?五年,在任杭州時認識的,在元?五年蘇軾曾經向朝廷奏報已經五十八歲的劉景文,稱許他為‘慷慨奇士’,結合詩歌環境,應該是作於元?五年秋末冬初。”
“諸如此類的分析函數有很多,我們甚至有了許多新的發現。他的《和子由黽池懷舊》,詩歌的背景,在檢索資料當中就顯得一目了然。”
“蘇轍十九歲被委任為黽池,不過並未就任就中了進士,隨後改任,因此懷舊不會是懷的這個舊,而是嘉佑三年,蘇軾父子三人入京應試,路過黽池,寄宿僧舍時作過幾首詩於牆上。”
“嘉佑六年,兄弟二人同中製科,蘇軾被任為鳳翔通判,蘇轍送蘇軾上任,至鄭州分手,因為蘇軾此去要經過黽池,想起弟弟的舊作,便取出來寫了一首和詩。”
“因此這首詩的年代就可以確定了,乃是嘉佑六年去鳳翔任中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