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八章 211下(1 / 2)

“那是。”辜振鐸點頭:“不過黃先生學問雖深,人品卻是……”說完又搖了搖頭。

“毋庸諱言,黃先生學識精湛,但是性格狂狷,頗有名士派頭,因為本身是庶出,因此用章先生的話說,是反封建反的走火入魔了,以至於忘乎禮法,蔑視道德。”辜幼文說道:“私生活尤其不檢點,一生經曆了無數次婚姻,章太炎夫人湯國梨罵他‘有文無行,為人所不齒’,是‘無恥之尤的衣冠禽獸’。”

“但是他為人子卻是至孝,章先生對這位大弟子就頗為寬容,認為他酷似阮籍,喪母時哀痛嘔血,仍是純孝之人,內心是善良的,並非殘忍之徒。”

周至這次卻直接搖頭:“沒有這個說法,在儒家的思想傳統裡,家庭隻是社會最小單元,而維持家庭倫理的最基本一條,也的確是孝。”

“孝心是起源自嬰兒初生時,對父母的孺慕之心,是良性的本能,以及這點良性本能的初級延續。”

“《三字經》所說的‘性本善’,指的就是這一點。”

“可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社會關係會也會漸漸擴展,相應的道德標準也應該跟著提高和寬泛。”

“如果一個人到了進入社會,還沒有建立起除‘孝’以外的其他道德品質,那麼他的人格就是不健全的,他其實還是社會學意義上的‘大嬰兒’。”

“修齊治平,不能修了一輩子,還隻修得一個孝字,那是頑童,就算老了,也隻是老頑童。”

“妙哉此論!”辜幼文不但沒有指責周至對師長不敬,反而舉起杯子來示意他和自己碰一個:“看來周至是修過大學之道的,內心明達通透,至少在這一點上,勝過黃先生了。”

江舒意有些疑惑:“師祖祖,周至還是中學生,你說他修過大學之道,剛剛講黃先生的時候,說他在那麼多大學裡當教授,做校長,為何還是‘小學的集大成者’呢?”

辜幼文笑而不答:“這個讓達文跟你解釋。”。

周至給江舒意挑了一箸她最喜歡的牛肉炒青菜:“我說的這個小學,大學,是國學裡的分類,《尚書大傳》雲:‘古之王者必立大學、小學,使王子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十有五年,始入小學,見小節焉,踐小義焉。二十始入大學,見大節焉,踐大義焉。故入小學,知父母之道,長幼之序。入大學,知君臣之儀,上下之位。”

“班固《漢書·藝文誌》:‘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國子,教之六書’。”

“這裡提到的《周官·保氏》,裡邊有一句:‘掌養國子,教之六書、九數。六書者,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也’。看得出來,小學裡的‘六書’,指的就是學習文字的音,形,義。”

“段玉裁深通音訓,幼時讀朱子《小學》,其文集中嘗言:‘小學宜興全體,文字僅其一端。灑掃、應對、進退,未嘗不可謂之小學’。”

“這也和《大戴禮·保傅篇》裡所言的‘古者八歲出就外舍,學小藝焉,履小節焉;束發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相匹配的。”

“而《保氏篇》以禮、樂、射、禦、書、數為六藝,因此六藝者,小藝也。而後代則垂髫而諷六經,六經者,大藝也;”

“所以小學和大學的意思就很明白了,小學學的是基礎、技能、個人品質修養,是為了讓個人臻於完美。”

“而大學學什麼呢,四書之首就是《大學》,第一句開宗明義:‘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這意思就非常明確了,和小學讓個人臻於完美不同的是,大學之道,是想要讓社會整體,更加臻於完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