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你給我出一套,你來考我得了?”李老手底下嘩嘩地圈改著試卷,一邊跟周至逗悶子:“不要驕傲啊,你看還是有錯吧?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你選了D:季羨林認為:‘東西方文化的相互關係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
“這道題明明應該選C、魯迅《文化偏至論》:‘外之既不後於世界之思潮,內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脈。’才對嘛。”
“如果真是高考我就選C了。”周至依舊笑得賊膩兮兮:“不過D選項,才是我內心真正認為正確的答案。”
“年輕人有這樣的想法……”李老給周至的說法弄笑了,拿紅筆在周至的答案旁邊打了個叉,然後寫下四個字——其誌可嘉。
現代文第二題取材於曆史《伍子胥》,這是寫於1942年的,材料取自第六節《江上》。
這也是出題老師沒有辦法的事情,要給題增加難度,一般就得往前找,最好就是找這種帶曆史典故的題材,然後遮一半掩一半,拿不知道典故的學生逗悶子開心。
但是這一套彆說對付周至,就是對付紮紮實實通過完國史的江舒意都沒轍。
古文部分就更是大送分了,如今《史記》、《漢書》、《資治通鑒》都不大敢作為出題的材料,更早的先秦文獻不可能拿來考高中生,於是老師們開始尋找彆的出題材料。
毫無疑問,被曆史學家批評為“失於瑣細”的《宋史》,以及中華文華巔峰,華瞻豐美的宋代文人筆記,就淪為了老師們選題的“寶庫”。
這就又直端端地撞到了對宋代文獻穩拿手的周至和江舒意的槍口上。
五道古文題,三道出自宋人筆記,一道是宋人傳記,想丟分都難。
評完二人的語文試卷,李老心裡竟然莫名其妙升起了一種“江郎才儘”和“黔驢技窮”的感覺,於是“惱羞成怒”地找茬,活活給周至完美的作文扣掉了兩分。
結果就是蜀都前三的重點中學七中,這一期高二的語文試卷,滿分一百二十,給周至拿了一百一十二。
太過分了。
難度比高考還厲害一個檔次,讓七中文科才子張蔚然都直呼凶殘,隻考了九十七點五分的試卷,給周至刷到了一百一十二!
而且失掉八分的錯題裡,還有一道周至故意做錯的三分選擇題,以及本該滿分,但李老怕他驕傲,特意扣掉兩分的作文題。
太恐怖了,用李老的話說,就是如果這不是我自己出的題,我也不可能考到周至這個分數。
同樣突出的還有江舒意,沾了古文材料都是研究過的光,也拿了九十六,隻差原本第一名的張蔚然一點五分。
最後的總評,周至第一,比第二的張蔚然多了十一點五分。
江舒意因為優秀的語文成績也進了兩名,第五。
這成績讓所有七中老師都無可挑剔,劉副校長更是樂得直誇兩人是好樣的,是夾川中學和七中所有同學的好榜樣。
這樣的成績,就是一手親抓兩校交流工作的劉副校長的政績,周至和江舒意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案的同時,也標誌著劉副校長交給了學校黨委和省文教局一份令人滿意的答案。
同校長和老師們道彆,從教室出來,還沒走過操場,校門口一男一女就對著江舒意和周至招手。
“慧慧!蔚然!”見到兩人,江舒意和周至也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