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氣氛(2 / 2)

“一九五一年郭沫若出席第三次保衛世界和平大會,並被授予‘加強國際和平金質獎章’。徐悲鴻聞訊欣喜萬分,抱病為他繪製了這件宏幅巨製。一來是對他獲此殊榮的慶賀,二來也是出於對和平的渴望。”

“這件作品完成後,徐悲鴻便立刻送給了郭沫若,此前曾藏於郭沫若紀念館,之後流入民間,屬於國家一級文物。我們是前年,從一位中學教師手裡收到的。”

周至對這種融入了西洋繪畫技法的現代國畫其實不太明白,有些看不出這畫到底好在哪裡。

就聽費觀繼續介紹:“大家看,畫中是一牛,一樹,外加三個耕作的老農。”

“牛與三個人依次漸遠,漸小,乃取用西畫中焦點透視的原則,但忽視了遠景的描繪,僅以數筆鬆散的淡墨表現出泥土地的模糊影像,進而使視覺焦點仍集中在農耕場景上。”

“畫麵右側這棵粗壯的柳樹,其樹杈呈V字型向上生長,不過畫麵隻截取了柳樹的局部,並利用它將畫麵分割成三部分,造成空間分布的豐富性。”

“同時,柳樹與人牛隊伍又基本上是垂直的,這就使整體構圖雖簡單,但在穩定中富於變化,變化中趨向穩定,拓展了畫麵的空間表現力。”

“這些都是西方的技法對吧?”周至問道。

“是,我們再看人物和動物。都是寫生法描繪,三個農民均上了年歲,但仍不輟勞作。”

“最前者牽牛犁地,其雙腳邁開,身軀前傾,手掌攥緊,臉部和手部的肌肉因凝聚力量而呈現出收緊之感,將正耗儘全力驅牛犁地的動態瞬間描繪得生動逼真。”

“而後兩者為一農婦和一農夫,一揮鋤,一彎腰,動作幅度並不大,表情亦平靜,與前者形成反差。”

“此外還有一些細節,比如農民腰間的煙袋,說明了傳統,而農人采用新式的雙鏵犁,又說明了時代感。”

“畫中的耕牛瘦骨嶙峋,與徐悲鴻其它牛的造型差彆甚大,畫法上先以墨筆勾勒外形,再以赭石敷色,筆致精確,每筆的濃淡和乾濕皆表現了牛毛的質感,畫出了牛身各部分的向背凹凸。”

“而牛腿最特殊,看上去則酷似徐悲鴻擅長的奔馬的雙腿,形成了牛身馬腿的獨特造型。與齊白石‘六須八足蝦’一樣,也是畫家彆出心裁的創新。”

“柳樹的主乾以重墨寫出,既表現出了樹乾的粗糙質感和滄桑效果,亦與淡墨細筆寫成的輕柔柳條和藤黃渲染出的柳葉形成對比。國畫筆墨章法非常精到。”

“整幅作品,將西畫造型和國畫筆墨相結合,既有準確生動的造型,又有靈活多變的筆墨,因而是一幅結合中西畫法精髓的寫實主義佳作。”

周至轉頭問乾爹:“乾爹,你怎麼看?”

“不如《萬馬奔騰》,更不如《八駿圖》。”

廢話,那倆是國寶級的東西。

徐悲鴻是全才,國畫,油畫,素描,人物,山水,動物,無不精妙。

周至心裡也認同乾爹的說法,這幅《九州無事樂耕耘》,的確比不上著名的《八駿圖》,但是他更加確信,就算《八駿圖》現在就擺在自己麵前,自己傾家蕩產也買不起。

“怎樣?”費經理小心問道。

“好,要了。”周至點頭。

“那這些也是你的了,贈品。”費經理鬆了一口氣,見周至似乎情緒不高,趕緊笑道:“肘子你要這樣想,反正是賣郵票的錢,好歹是書畫,總比印刷品要強,何況還留了一半,是吧?”

“啊?哈?!”周至愣了一下,不明白費經理為何要這樣說。

接著才反應過來,他是怕自己花錢花得肉痛!

他……他竟然在安慰我!

氣氛都烘托到這兒了,周至隻好歎息一聲:“四表舅教我的,寧入一件精品,不要百件普品。我這也是承他老人家的教導,是賺是虧……唉,以後再說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