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歸途(1 / 2)

“根據縣誌記載,當時果山迎到經卷和鑾儀,還特意建造了萬壽亭與藏經樓。”

“萬壽亭是法王寺最具代表性的石木結構建築。高五丈,廣三分,二層。其上鏤空木雕精美無比。一樓正中,則立有高七尺,寬四尺的‘法王寺紀恩碑’。”

“碑以鏤空雕刻手法雕刻‘九龍透雕’,供奉‘當今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的牌位,碑額刻有‘聖旨’二字,碑文記錄有‘大清皇帝敕賜龍藏經,賜法王寺為十方叢林,令其開期傳戒’的聖旨。”

“二樓就是藏經樓,《龍藏經》最早就收藏其中。”

“不過到後來這部重要的典籍就不再有什麼記述,包括當年駐紮在蠻州一帶的人,喜歡帶著隨從在法王寺周圍種樹,也沒有資料表明他對這套典籍下過手。”

“再到後來各地的傳統文化設施、收藏、典籍,都遭到了程度不同的損壞。”

“這持續了好多年,法王寺在這個過程中,損壞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寺內繪製佛像的粉壁、雕塑,都已經蕩然無存,關於經書的描述是‘流落散佚,未可名狀’。”

見到辜幼文和袁老師麵起憂色,周至又趕緊說道:“這是法王寺第十四代住持慈相,在七六年寫給縣裡的信中記錄的。新縣誌在描述法王寺這一段的時候,將它加了進去。”

“但是慈相禪師口中‘流落散佚,未可名狀’的經書是不是就是《龍藏經》,這個也不一定。”

“之前我們沒有把工作做好,精力更多放到了不可移動文物和容易保存的墓石、漢棺等的統計調查和保護,我跟師祖祖和袁老師檢討。”

“這個倒也不能怪你們。”袁老師笑道:“要這麼論修複所還有幾萬冊亟待修複的古籍,其中還有幾千冊的珍本,還有吳門四家、八大山人的書畫珍品,都撂在庫房呢,我跟誰檢討去呀?”

“現在這種情況,真的就是那四個字呀……”辜幼文搖了搖頭:“百廢待興。”

“肘子你也不要妄自菲薄,你和正平已經做得很好了,可以說夾川的文保工作,正是因為有了你們,才做得如此出色。”

“那是,肘子謙虛了。”費經理說道:“辜老他還沒有告訴你,關於幾件文物定級已經出來了,建元墓石和新朝衝壓當十錢,都定為了一級文物,不過嘛……怕是回不來了。”

“幾個俑的重要性也毋庸置疑,尤其是秘戲俑,這是首次發現。”

“其實我覺得巫神俑更重要。”辜幼文說道:“這個俑之前在彭山也有發現,彭山什麼地方?天師道北平治所在地,而且俑的年代又是東漢。”

“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認為?這意味著當時蜀中的漢族宗教力量勢力,已經擴張到了蠻州夾川這一當時傳統少數民族地區?或者說,這古怪的禮儀,本身就是幾種宗教勢力共同融合的結果?”

“對。”周至對辜幼文的觀點表示認同:“帶有宗教性質的陶俑,攜帶的古代信息量遠比秘戲俑大得多,背後有趣的謎團也更多。”

“呃……這個可不可以留著到以後再討論?”費經理看了看表:“辜老,袁工,我們該要出發了,要不然今晚到夾川就太晚了。”

“啊對。”辜幼文笑道:“這一聊起來就沒個完,是該趕緊出發了。”

袁老師笑道:“這兩部書作為我的個人感謝,肘子你拿著,《龍藏經》找到的可能性非常渺茫了,但是關於它的資料信息,還麻煩你上點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