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美和酒(1 / 2)

“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宇宙美學理論,以對數學、音樂和天文學研究為基礎,認為‘美是數的和諧’。”

“笛卡爾在《第一哲學沉思錄》中提出‘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題,認為‘美和愉快的都不過是我們的判斷和對象之間的一種關係’。”

“休謨認為對於美決定性東西還在於‘人性本來的構造’、習俗或者偶然的心情。”

“康德《判斷力批判》認為:審美判斷是‘憑借完全無利害觀念的快感和不快感,對某一對象或其表現方法的一種判斷’,是‘惟一的獨特的一種不計較利害的自由的快感’。”

“黑格爾在《美學》中指出:‘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正是概念在它的客觀存在裡與它本身的這種協調一致才形成美的本質’。”

“桑塔耶納在《美感》提到:美是積極的、固有的、客觀化的價值。”

“車爾尼雪夫斯基在《藝術與現實的審美關係》中提出了‘美是生活’,是自由的勞動,堅持美以及藝術都來源於現實生活,強調現實美高於藝術美,反對純藝術論。”

“普列漢諾夫在《再論原始民族的藝術》指出:社會人看事物和現象,最初是從功利觀點,到後來才移到審美觀點上去。”

“他認為人類以為美的東西,就是對他有用,是為了生存而和自然以及彆的社會人生鬥爭上有著意義的東西。”

說到最後,費經理舉著酒杯來了一段朗誦:“功用由理性而被認識,美則憑直感的能力而被認識。人在享受著美的時候,雖然幾乎並不想到功用,但功用可由科學地反思而被發見。然而美的愉樂的根底裡,倘不伏著功用,那事物也就不見得美了。並非人為美而存在,乃是美為人而存在的。”

周至也舉起杯子,大家第三次將杯中酒喝完:“從我個人創作經曆出發,這裡邊很多觀點我並不認同,我們就以畢達哥拉斯學派‘美是數的和諧’這個觀點為例,很明顯這個學派有作弊的嫌疑。”

“所謂數的和諧,本身就是一種具象之上的抽象,何謂‘和諧’?”

“我們的問題不在於‘黃金分割’能夠產生‘和諧感’,我們的問題在於‘為何黃金分割就可以讓我們產生和諧感’?”

“我個人認為人類產生美的心理,其實是一種實踐,是用‘經驗’去解釋和處理‘陌生感’得到成功之後,產生的一種滿足。”

“人類對於未知的好奇和探究是一種本能,當這種本能被滿足之後,就能夠產生滿足和愉悅。”

“而任何‘美’感,其實都是一個從陌生到熟悉的,愉悅認知的過程。”

“為什麼我們讀詩和日常說話的區彆如此之大?就在於它的結構方式,表達方式,營造方式,和日常說話是不同的,這就是陌生感。”

“而這種陌生感,卻又是巧妙地建立在‘經驗’之上的,也就是它的基礎無非還是文字和語法,而文字和語法,恰恰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東西。”

“這就給了我們可以探究的‘方法與工具’。”

“詩歌是情感的寄托與交流,人們在詩歌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利用自己現成的經驗,‘方法與工具’,去完成這個與‘陌生感’交流的過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