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是……真的?”
“找不到任何一點理由認為它是假的,自然就是真的。”
“那器型呢?”
“那位劉三爺太機械了。”四表舅說道:“首先我們知道,哥窯其實是仿造官窯燒造出來的,那麼即便是哥窯傳世極少,都是陳設器,也不能憑這一點就得出‘哥窯隻燒陳設器’的定論。”
“因為即便是宋代官窯瓷的造型,品種包括也很廣,固然官窯以燒造陳設用瓷為主,但一樣有文房用具,也有日用器皿及裝飾瓷。”
“陳設瓷如尊、壺、琮、裝飾日用如爐、瓶、碗、碟、洗,甚至就連鳥食罐這類小玩意兒,可以說五花八門樣樣都有。”
“其中陳設器器型多仿自周、漢古製,造型嚴謹肅穆,古風樸樸,又配以‘紫口鐵足’,更顯得風韻彆致、古色古香。”
“但是那般中型器其實極少將,兩宋官窯瓷器主要還是以小型器為多見,雖然體積不大,但是它所表現的氣度,卻仍然不可作等閒觀。”
“好了,我們已經知道哥窯其實就是追求工藝儘量達到官窯的極品民窯,處處以官窯瓷器為目標和藍本,那麼既然官窯瓷器都並非隻有陳設器,那麼哥窯瓷器裡怎麼可能就隻有陳設器呢?”
“我這也不是胡亂推論,是已經有資料和事實可以證明的。”
“與哥窯相關的文字最早見於元至正二十三年,孔齊所著的《至正直記》:‘乙未冬在杭州時,市哥哥洞窯者一香鼎,質細雖新,其色瑩潤如舊造,識者猶疑之。會荊溪王德翁亦雲,近日哥哥窯絕類古官窯,不可不細辨也。’”
“這裡指的‘哥哥洞窯’和‘哥哥窯’,即為哥窯,‘絕類古官窯’,也正與以後的文獻描述的哥窯特征相符。”
“其後明代《宣德鼎彝譜》說:‘馬祖之神供奉獅首馬蹄爐,仿宋哥窯款式,爐高五寸六分。”
“此文多處提到‘仿宋哥窯款式’,兩篇文章,說明了幾條信息。”
“其一能夠說明哥窯在元明時期,就已經被認為是宋代的名窯,這是順理成章的。”
“其二能夠證明哥窯並非隻有陳設器,兩部著作裡提到的哥窯器,一為香鼎,一為獅首馬蹄爐,很明顯,這兩樣都不是仿自周、漢古製禮器。”
“除了曆史記錄外,“五三年青浦縣發掘的元代任氏古墓,出土了宋代官窯瓷器,元代卵白釉瓷器。其中有一件南宋哥窯貫耳瓶。”
“七五年的時候在凓水出土的一批元代瓷器,其中包括哥窯型黑胎青瓷、景德鎮卵白瓷及元代青花瓷。包括了哥窯撇口直頸瓶、鳥食罐、三足爐。”
“七七年,在安慶出土了一批元代青瓷器,這批青瓷的特征,器型有些接近南宋官窯,底足帶支釘,釉質高度失透乳濁,開片明顯,紫口鐵足現象明顯,但是釉色卻普遍油灰帶黃,不同於宋官窯的粉青和天青色。”
“專家將這兩批瓷器定為元代哥窯。”
“於此同時,南朝鮮新安元代沉船出水文物當中,也發現了一件元哥窯三足爐。”
“這些瓷器都不是仿自周、漢古製禮器,它們的發現,其實已經糾正了‘哥窯皆禮器’的說法,隻是劉三爺可能囿於故知,不知曉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