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現在的消費理念來看,這就叫“華而不實”,但是周至提議老媽這樣搞,理由就是外婆腿腳不方便,以後就住樓上,做針線敞亮,伺候花草菜園子開心。
這個理由很強大,加上反正是兒子出錢,老媽樂得讓周至多出點。
而另一套則被外來的集資戶給認購了,這人也是修這棟樓的老板。
到現在周至才知道老爸為什麼對對外集資這麼有信心,工商局和企業家們的互動比較多,在普遍單位分房,商品房還未興起的年代,好的住房,對個體工商戶們來說,堪稱痛點。
周至喜歡的小院兒他們是看不上的,但是高大的樓房他們卻又“高攀”不上,因為他們是“體製外”的人。
因此現在有集資住樓房的機會,那些人踴躍得很,很快便交齊了款項。
這裡邊還有兩套,戶主分彆是江橋和吳靈均,算是給乾爹和江叔謀的“福利”。
“等到有了實力和機會,完全可以把菜壩酒廠盤下來。”周至盤算著:“到時候廠家一體,甚至停車場,職工宿舍都夠。”
“那可不敢想。”小娟兒姐笑道:“就把窖池改發酵池都是一大筆開銷。”
“關鍵是銷路。”周至說道:“要走蠻州食品批發市場那條路,就得創立商標和品牌,然後用這兩樣去打開銷路。”
“嗯,肘子你主意多,你說我們的泡菜叫什麼名兒好?”
“這還用想?就用你那六姑泡菜攤的名字,叫六姑牌啊!商標就是我大姑的頭像就好。”
“啊?這麼簡單?”
“也不簡單,敢把自己頭像印在商品上,這表明了對自己產品的極大自信。”周至說道:“這事兒還不是我們的獨創,豫省那邊的駐馬店有個賣十三香調味品廠,王老板就把他父親,十三香的傳承人的頭像印在了產品包裝上麵,作為防偽標誌,聽說在北邊賣的可好了。”
“好,我們的品牌就叫六姑泡菜!”小娟兒姐也表示認同:“師傅的手藝在夾川也算有名了,大家對六姑泡菜這個稱呼也認可。”
“接下來,我要讓六姑泡菜在蠻州也響亮!”
“嗯!相信小娟兒姐一定行的!”
兩人聊著天就來到了市場,周至一看小娟兒姐邊上那水產攤位就感歎:“三爺這是發達了啊?”
以前這裡都是大塑料盆子,現在卻多了一溜玻璃缸,每個缸裡還有供氧和過濾設備。
有些缸空著,有些缸裡有東西——鯽魚、黃辣丁、鯉魚、草魚、花白鰱、大口鯰……
隻有鱔魚和泥鰍還保持著最早的居住條件,放在白瓷磚台子上的大牛筋盆裡。
“現在不光收鱔魚泥鰍了,還要搞河鮮。”
“那日子就得徹底過顛倒。”周至說道:“下午睡覺,晚上乾活,上午賣貨。”
“那是,”小娟兒姐邊用抹布擦攤位邊點頭:“我們說吃午飯,他偏說是宵夜。吃了就長睡,可不是宵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