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因為那個最常見的技術壁壘——專利。
毫無疑問,如果unicode最後被完美地搞了出來,第一受益者,當然就是聯盟會員。
甚至該協議也大有可能成為一個和UNIX一樣的免費協議,能夠提供給全世界所有軟硬件廠家使用,極大地降低大家的成本。
作為出力最大的中國,倒也沒有必要在專利上摳搜,畢竟這個協議的出台,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中國。
其它國家對於使用何種協議興趣並不大,因為字碼少,啥協議都夠他們用。
但是對於存在大量字碼的中國來說,能夠不被彆人搜刮大筆協議使用費,這個意義可就太重大了。
於是話題很快就轉到了技術細節上來,好好的一頓早茶,變成了一個除周至和李樂山,彆人越來越聽不懂的“大字庫設計答辯會”。
也不能怪李樂山的迫切與上心。
一來他不大相信國內有此技術力量,要知道這個工程技術準備工作還是相當繁雜的,尤其是以周至纏著馮雪珊用這樣的“笨”功夫來完成準備工作,本身就是不大合理的。
軟件工程準備工作是一項龐大的技術工程的基礎,除非經過嚴格的需求論證,經過嚴謹的技術論證,確定可行之後,才能進行立項工作。
項目成立之後,方才可以開始資金、技術、人員等方麵的投入,進行前期開發準備。
周至的做法,說輕易了像是個腦袋一熱一拍的做法,但是一熱一拍能夠與國際協議合拍,甚至是將工作做在了前頭,打出了一個巨大的提前量,給了所有聯盟會員一個巨大的驚喜。
無論如何,這都不像是一個信息技術產業並不發達的發展中國家的應屆高中畢業生能夠搞出來的事情。
更像是一個離奇的幻夢。
因此李樂山甚至已經有些顧不上禮貌了,他迫切想知道這個大字庫的設計和開發工作,到底是已經在一步步實現的技術真實,抑或僅僅是一個高中生異想天開的虛妄。
哪怕胡部長和蜀大計算機係麥主任一再跟他強調是真的,他也有種不太敢相信的感覺。
不過現在這早茶是越喝越舒坦,因為隨著交談的深入,李樂山已經能夠確認,這件事情已經在做了,而且取得了不小的進展。
甚至可以說,國內已經把做得差不多了,留給國外能做事情都已經不多了。
經過幾個小時的答辯之後,李樂山知道這次挖到了一個寶,基本上留給聯盟的就剩下一件事兒——給漢字編碼劃出足夠的碼位區間。
之後便能夠將字庫移植到unicode字符集當中,這會讓字符集一下擴充到現在的數十倍,這將是一個震驚行業的爆炸式增長。
最關鍵是其中蘊含的人文內涵,足以讓一切之前敢於提出異議的人閉嘴。
能夠拿著捍衛人類文明成果這個大命題去碾壓非議,李樂山現在就敢站在聯盟會議的發言席上問一句:“還,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