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章 鐵鎖橫江(2 / 2)

小樓雀簷翹角,畫梁雕窗。樓上為閣,樓下為廓,外形雋秀精美,樓欄造型典雅。樓正麵涪翁樓三字匾額,為著名的“魯迅三兄弟”裡,老三周建人所書。

不過現在這棟樓明顯是重修的,因為是一棟鋼筋水泥的建築。

好在據說是在涪翁樓原址上,依原樓圖樣重建的,從邊上有《培修涪翁樓募捐功德》碑可以看到說明。

這裡保持的天然的景致和園林,是古代文人造園時,崇尚依托自然山水理念的產物,可以想見此樓建成後,黃庭堅極愛此地,常邀約宜賓的文人雅士在此聚會。在這裡以山水為友,與林泉相鄰,讓仕途受挫人生失意的黃庭堅得到了明月清風的慰藉。

在這風雅情境之中,黃庭堅留下了《安樂泉頌》、《苦筍賦》、《荔枝綠頌》等華章傳於後世。

沿著石階一路向上,來到山口高處一棟樓前,便能夠見到山後的岷江了。

景色到此又是一變,平台上有一座小樓的台基,這裡便是“吊黃樓”的遺址了。

傳說黃庭堅喜歡在此欣賞江景,這傳說倒是頗為真實,因為黃庭堅的詩歌裡提到過在這個位置看到的岷江景色。

吊黃樓始建於宋代,到了清代又進行了重建,到了現在又隻剩下了台基。

但是位置是確定的,那就是著名的“鎖江石”。

“宋代有這樣的工藝水平嗎?”在廢墟上看著下方豐水期裡的岷江水麵:“這也太寬了吧?”

“鐵索橫江隻是個形容。”周至說道:“《宋史·劉廷讓傳》裡邊講過‘鎖江’這類設施的工藝:初,夔州有鎖江為浮梁,上設敵棚三重,夾江,列炮具。廷讓等將行,太祖以地圖示之,指鎖江曰:‘我軍至此,溯流而上,慎勿以舟師爭勝。當先以步騎陸行,出其不意擊之。俟其勢卻,即以戰棹夾攻,取之必矣。’”

“《大明一統誌》裡也有類似記錄:‘鎖江,在成都府城北,兩岸大石屹立,昔因置鈇絙橫截其處,控扼夷蠻’。”

“所以這種設施其實是用來保護港口用的,在地形允許的情況下,將江灣用鐵鏈攔截起來,讓敵人的船隻無法過度逼近灣內的港口城池,同時還能利用它架設浮橋,構成一道前出的防禦線,而不是真的將整個江流橫截,因為那樣成本太高,而且毫無軍事價值和意義。”

“走吧,我們去找找看,看看還有沒有固定鐵鎖的痕跡。”

於是大家嘻嘻哈哈地下山,朝著江邊走去。

江邊石頭上打出來的固定纜繩的“牛鼻子”倒是很多,不過也沒法確定哪些是當年留下來的。

不過總體還是能夠看得出來,灣子兩側都有不少的“牛鼻子”,如果真拿鐵鎖將之連接起來,架上浮橋和敵棚,真的就可以構建一所“水寨”。

張路有點明白了:“曹操赤壁之戰前,將水寨修在濡須口,就該是類似的地形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