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鬥嘴(1 / 2)

比如王崗現在剔著光頭,周至就問他《宰相劉羅鍋》的拍攝進度到哪兒了,知道他可能是來跟啟老請教清宮和官場常識的。

墨言的《紅高粱》已經成名已久,但是這人比較低調,能把他直接認出來的人也不多,但是周至做到了。

而且周至對他剛剛出版的《酒國》也很熟悉,而且去年墨言在米國出版了英譯本的短篇集《爆炸》,知道的人並不多,周至卻也知道。

“莫要驕傲啊。”說起這事兒,劉正勻便開始打趣:“我是說二位莫要驕傲啊。”

“二位?”墨言吃了一驚:“老劉,你是說小周他……”

“他的作品被譯成英語出版,可比你要早。”劉正勻對這效果很滿意:“你那個集子算啥,小周的作品在歐美都成暢銷書了。”

“我那更不算啥,就是本講做菜的書,普及普及中華亞文化。”周至趕緊謙虛:“不是我寫得多好,是老外們自己沒見過世麵。”

“就是。”說起這個王老爺子最有發言權:“我在《錦灰堆》裡寫了匏器,說葫蘆可以拿模子套起來,等它長好後就會變成模子內壁的樣子,連同花紋都能長成,老外們愣是不信,說什麼葫蘆那樣套著不見陽光會壞掉。”

“直到我把實物種出來給他們見著了,這才信了!”

如果說周至認識墨言都還好解釋,但是他連於華都認識,卻讓所有人都覺得匪夷所思。

於華之前是牙醫,後來混進在海鹽文化館混體製,直到八八年才進入魯迅文學院和北師大聯辦的研究生班,和墨言,劉怡然等人做起了同學,開始和京城文學圈裡的大佬們做起了朋友。

之後受魯省電視台邀請去西部采風,用半年時間穿越整個西部,又和劉正勻等人結交。

同時,於華還和浙江文學院簽了一年的合同,成了改製試驗品“合同製作家”,然後在《收獲》發表了真正有影響力的代表著《活著》,文風才算是正式確立。

今年八月,於華調離了嘉興文聯,成了“北漂”,開始職業寫作生涯。

這幾個月也沒彆的地方可去,劉正勻就找到老馬,老馬就安排他住到了德綿堂,這邊有二老鎮著,相對沒海馬那邊鬨騰,也方便創作。

“你就是周至呀。”於華看到周至比周至看到他還要驚奇,伸手和他相握:“厲害厲害,就是你搞那個字庫,他們都用得著,我用不著。”

於華的風格就是用最質樸的文字寫出最深厚的情感,這種強烈的反差衝擊會成為他將來在文壇獨樹一幟的風格特征,彆人也是學不來的。

周至就表達了自己的仰慕:“大象希形,大音希聲。這話聽得耳朵都起繭子了,可真正能夠實踐起來的,除了您,我還沒見著有誰。”

“你也彆把他抬得太高。”墨言和劉正勻都表示周至的表述有毛病。

墨言就說道:“我們就拿殺豬作比喻,殺豬匠殺豬,自然要用自己最趁手的刀子。”

“就是。”劉正勻點頭:“所以用什麼形式來組織內容,端看作者自己感覺什麼樣的方式是最流暢最舒服的。”

接著就開始惡毒攻擊:“老於喜歡那樣表達,是因為他文化水平太低,會寫的字不多,會的成語典故也不多,研究生白讀了,因此表達的形式就隻能那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