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將字卡翻過來:“麻煩兩位師兄,簽上你們的名字。”
“咦?這又是什麼規矩?追索到人嗎?”冷玉龍問道:“前麵有製卡人啊。”
“那個太製式了。”周至笑道:“背後的簽名請兩位師兄按照自己的個性來。”
“為什麼啊?”韋一心也感覺好奇。
“因為這兩張卡會成為我的收藏品。”周至笑道:“留貽子孫那種。”
“哈哈哈哈……”冷玉龍不由得大笑,隨手寫上自己的簽名:“小師弟你真是太有趣了!”
“好像聽學生說,他們喜歡影視明星的簽名照。”韋一心也樂嗬嗬地簽上自己的名字:“托小師弟的福氣,今天還開了一盤洋葷。”
瀚文字庫項目在首都也有一個工作組,地點卻在華清園。
首都瀚文字庫工作組的工作,並不是進行采碼轉字等基礎工程,他們的工作重心在“環境遷移”,就是將瀚文字庫往各種應用係統和硬件上移植。
這也是科技轉化很重要的一環,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曙光超算的環境運用功能。
將重點放在曙光超算上的原因,卻又是因為一個堪稱“上帝之光”的偉大構想——GNU計劃。
所謂的GNU計劃,是由麻省理工學院的理查德·斯托曼在一九八三年公開發起的自由軟件集體協作計劃。它的目標,是創建一套完全自由的操作係統,即GNU。
到了八五年,理查德·斯托曼又創立了自由軟件基金會,為GNU計劃提供技術、法律以及財政支持。
當GNU計劃開始逐漸獲得成功時,一些商業公司開始介入開發和技術支持。
到了九零年,GNU計劃已經開發出的軟件,包括了一個功能強大的文字編輯器Emacs、一個C語言編譯器GCC,bash shell部署調度程序、gdb調試程序以及大部分UNIX係統的程序庫和工具。
唯一依然沒有完成的重要組件,就是被稱為HURD操作係統的內核。
情況在一九九一年得到改變,一個叫林納斯·托瓦茲的程序員,編寫出了與UNIX兼容的Linux操作係統內核並在GPL條款下發布。
很快,Linux就廣泛流傳開來,全世界無數程序員開始“為愛發電”,參與了開發與修改。
去年,Linux與其他GNU軟件結合,這套完全自由的操作係統正式誕生。該操作係統往往被稱為‘GNU/Linux’。
或簡稱Linux。
雖然GNU有計劃開發自己的內核,但是因為Linux內核加GNU軟件的搭配實在好用,很快成了一股“新興力量”,對全世界的軟件開發發揮了巨大影響。
許多程序員開始自發聚集起來,開始開發一個自由的、高質量、易理解的免費軟件。
對,之所以說GNU的天才思路,上帝之光,核心就在於它的GPL條款。
GPL,及通用公共許可證,是由自由軟件基金會發行的,用於計算機軟件的協議證書,使用該證書的軟件,有一個美妙的名稱——“自由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