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問題就是每個C端需要安裝一套C端服務程序,每個C端所需要的計算機性能,也比BS模式的下的終端機性能高得多。
而最大的問題不在成本上,而在與係統的統一性,數據的唯一性,以及管理的複雜程度上。
一旦係統需要升級,那就是所有的C端都要進行同步的升級,工作量巨大。
此外數據、程序、服務器都是分布式的,很容易造成C端和S端係統的版本不一致,兩地數據存在差異等問題,係統小,數據簡單還好辦,要是係統和數據量都非常龐大的話,很容易給信息管理工作帶來巨大的困擾,甚至造成係統和數據因為時間節點上的程序版本差異和數據差異帶來的不可備份性和不可恢複性,這就相當的致命了。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BS模式下,數據備份很簡單,因為數據隻在S端,隻需要選一個時間階段,將當前數據備份下來,就完成了防範風險的工作。
可是換成CS模式,數據備份就麻煩了,需要給S端和C端全都配備一套備份機製,並且要統一設定備份時間點,這樣備份下來的係統才能夠讓全係統恢複到那個時間點上。
然而係統備份設備也要考慮成本,因此一般隻會在S端進行,又由於CS係統的天生局限,S端在備份的時候,C端還在繼續運轉,那這部分新數據將永遠無法進入到S端的備份數據中。
S端和各個C端,永遠存在數據差異,且這部分差異永遠沒法備份。
那麼在做數據恢複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不管恢複哪個時點的備份,都會存在各個C端的部分數據缺失的情況,係統再也恢複不到一個所有C端和S端完全符合一個曆史狀態的時間點上,這就造成了係統的部分不可追溯性。
很多場景這樣的不可追溯性並不嚴重,然而對於某些場景,不可追溯就容易造成管理陷阱,給人以自由犯罪且能夠完全銷毀罪證的絕佳機會。
對於財務、金融工作來說,數據不可信任不可追溯,這將是致命的。
然而如今的係統設計工作中,由於網絡的局限,徹底限製了BS模式的發展,因此大家主要都采取CS模式設計係統,而且又因為如今的係統都相對比較“小型”,所以CS模式用得還非常的順手。
然而陷阱就隱藏在這個“順手”二字裡,等到繼續發展下去,無數科技公司就會發現必須將自己的係統全部推倒來重新構建,到那個時候,他們更會發現,係統已經龐大到一旦重新設計,成本將大到企業難以承受的程度。
船大難掉頭,不如從還是小船的時候,就讓其設計可以發展,可以持續。這是周至從另一世漢語字庫的命運當中獲得的深刻教訓。
總之在這套“神器”的輔助下,企業管理變得相對輕鬆,因而企業的側重就更加傾斜到了關大斌這邊,提拔重用都是題中之意。
現在有一個蜀都超商話把子老公,關媽的機會,也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