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 命名區彆(2 / 2)

“周桑,馬先生,請問什麼叫做……薄帖子?”小野平次見兩人聊著聊著就說起了“黑話”,連忙提醒他們,這兒還坐著個中文的二把刀呢。

“爆鐵子,是含鐵量太高的胎土,在燒造的過程中,在表麵形成的還原鐵小鐵珠。”周至耐心地解釋道:“這本來是一種器物上的瑕疵,可是在長久傳世以後,這些鐵珠會重新氧化鏽蝕掉,留下一個個的小坑,這些小坑就和宋代汝窯、哥窯的開片一樣,成為一種美學特征和防偽特征。”

“明白了。”小野平次點頭。

看完底足,馬爺點頭:“的確,除開配方調整和包漿因素,這個底足北方窯口特征很明顯了。挺漂亮的一個小盞……釉色不考慮小銀斑的話,花斑石釉的特征也很明顯了。”

“隻可惜油膜衍射光還是沒能仿造出來,不然真就拿捏住建窯的絕活了。”周至說道:“花斑石釉在這個茶盞上看著不如磁州窯典型器上那麼黑,一是缺乏磁州窯的白釉底襯托,還有就是這些小銀斑的反光減持了。”

“不過馬爺啊,我有一個疑惑,我們國內磁州窯器物眾多,難道就沒有發現過油滴盞和兔毫盞,或者類似的器物嗎?”

“哈哈哈……”馬爺笑道:“說起來真的很神奇,這個問題之前竟然無人關注過。”

“在得到你的提醒後,我們在國內做了個簡單的摸底,發現好幾個博物館裡,都有類似的收藏。”馬爺說道:“國博,晉、冀、魯、豫四省博物館,都發現了類似的藏品。”

“而且從發現線索來看,這類盞、碗大多出於磁州觀台,不過和這隻相比,形狀多為侈口,而且胎體精薄,滿釉,裹足,工藝上,還在施釉後重新上慢輪,對底足進行過刮削修整。”

這些都是新到的信息,小野平次趕緊拿出紙筆來記錄,“看來我們也應該在國內進行一次器物排查了。”

“我們國內,傾向於將這個新發現的瓷種稱為‘觀台窯盞’,你們呢?”馬爺對小野問道。

“我們傾向於命名為‘北天目’。”小野說道。

大家都笑了。

這也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兩國對同樣的瓷器有不同的稱呼體係,比如帶著小圈圈小點點的建窯茶盞,島國將之稱為“天目”,而中國更直白地稱為“斑”。

比如曜變天目,中國古籍上並不以其為最貴,卻是斑紋細如兔毫,毫周同樣具備曜變光環的為極品,稱之為“異毫”;

而島國的曜變天目和油滴天目,在中國古籍上被稱為油滴斑和鷓鴣斑。

周至估計更大的可能,是宋代真正的異毫盞,島國人士壓根就買不到的緣故。

而在中國古籍當中,建盞的釉麵花紋種類多達幾十種。可是除了有限幾種,其餘如烏金、兔毫、黃金,鎏金、雜色這些,島國人又看不上了,引進得極少。

兩國在文明背景和審美情趣上的差異,同樣也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