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七十章 相互影響(2 / 2)

“如果曆史書裡沒有新鮮事兒的話,你這個推理也算有道理。”盛兆明認為周至說的也對:“從出土器物看,大溪文化與其他文化的關係,應當是該文化同下遊的屈家嶺文化,更下遊的青蓮崗文化及河姆渡文化,都存在著相互交流影響的因素。”

“大溪文化與仰韶文化都出現了外形近似,而各屬自身係統的折沿盆、斂口缽和小口直領罐等陶器,反映了在同一時期南北所流行的器物形製和作風。”

“另一方麵,如淅川下王崗的早一、早二期遺存中的陶豆、盂、筒形瓶式細高器座等,又是受大溪文化影響的產物;”

“而大溪、關廟山、紅花套等處發現的圓點鉤葉紋和花瓣紋的彩陶罐、垂幛紋彩陶缽片、雙層小回尖底瓶片等,卻又是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南下影響所及的實物例證。”

“這些陶器的工藝水準已經相當高了。”周至拿起一個尚待修補的細泥彩陶曲腹杯:“這個胎就一個毫米左右吧?還塗了紅衣,紋樣結合了條帶和旋渦,算得上藝術品了。”

“燒成溫度怎麼都在八百度以上了。”

“肘子你對新石器時代陶器也有研究?”盛兆明有些驚喜:“要不你就多待一陣子,我這段時間有點忙不過來了……”

周至嚇得連連擺手:“沒有沒有,我對瓷器的研究多一些,不過陶瓷不分家嘛,薄胎彩陶要燒成這樣,水平不低了。”

“不過比屈家嶺出土那個高溫黑釉蛋殼陶,還是不如。”周至接著說道。

蛋殼陶是龍山文化的重要特征,陶杯鏤空加工的地方,最薄隻有零點二毫米,達到了高超的水平。

但是在大溪附近下遊的屈家嶺遺址,曾發現了一個高溫黑釉陶的蛋殼陶杯,是國內至今為止發現最早的高溫黑釉技術。

“你的估計幾乎全對。”盛兆明對周至表示佩服:“我們在劃城崗遺址發現一座保存稍好的窯址,由斜坡狀火道、火膛和出煙口三部分構成。火膛下半部挖在生土中,上半部用大塊紅燒土壘成。火膛之上未見窯算,圍繞窯壁內側有一圈放置陶坯的平台,我們仿造測試過後,發現燒成溫度在750度到880度之間。”

“所以屈家嶺文化,其實應該是大溪文化發展到那兒去的?”周至問道。

因為兩處文化的地點非常接近,文化特征存在極大的融合性,屈家嶺文化的技術水平比大溪文化的技術水平要更高超,因此很容易讓人產生周至現在的想法。

“呃,這個倒也不見得。”盛兆明說道:“畢竟兩種文化存在時間都非常的長,完全可能是先各自獨立發展,然後相互影響。”

“你不能隻看兩種文化的發源時間,更要看它們的持續時間。雖然屈家嶺文化比大溪文化出現的年代稍晚,但是兩者並存的時間卻近千年,中間出現你超我趕的現象十分正常。”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