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 大院兒(1 / 2)

在當地人的講解下,大家算是明白了為何這個古鎮會是徽派的格局了。

原來修建這些房屋的人,都是在外頭“見過世麵”回來的。

溫家大院位於古城的南街上,是具有明顯清代早期特點的建築。

“明末清初,溫家祖先曾在廣東梅縣擔任過知縣,後官至巡撫。”鎮乾部介紹道:“湖廣填四川時,溫家舉家遷到了巫山大昌,修建了這座大院。據說當時溫家除了大院,還建有一座寶塔和千頃良田。不料,溫家不肖後人因為抽大煙,變賣了良田和寶塔。到上個世紀,隻保留得這座大院。”

“從清初到清末,這也不得了了。”周至感歎道:“底子還是夠厚的,吃完了一整個朝代。”

“那是,當年溫家在我們這兒有個諢號,叫‘溫半城’。”鎮乾部給大家說道:“不過這宅子具體得有多少講究,我們也說不出來了。反正來考察過的專家們都說不錯。”

“肘子,這和你在BJ搞那幾個院子相比如何?”李老三看著精美雕飾的門樓問道。

門樓是徽派建築的標準格式,徽州建築大門上均配有這個,不過氣派的門樓,規模稍小一些的稱為門罩罷了。

門樓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順牆而下濺到門上,在離門框上部少許的位置,用水磨磚砌出向外挑的簷腳,頂上覆瓦,並刻一些裝飾。

但是這個設施發展到後來,就成了豪門大戶誇耀家底的身份象征,越做越講究,最終發展成不計工本,以磚雕或石雕裝潢。

溫家大院兒的門樓做成了仿明代牌坊的格式,分了三間四柱五樓,用青石和水磨磚混合建成,門樓橫枋上是鬆鶴梅鹿雕飾,形象生動,刀工細膩,兩橫枋間一幅磚雕“嬰戲圖”,所雕八個手持“暗八仙”玩具的嬰兒形態各異,神韻畢現,栩栩如生。

柱兩側配有巨大的抱鼓石,相當高雅華貴。

周至也抬頭打量著階梯狀的山牆,沒有拿自己做對比:“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和傑西成弄到海外去的那套沒法比。”

“那套是徽派裡邊頂級的了。”林婉秋說道:“價格也不同。”

說完瞪了周至一眼:“滑頭!這套跟你在首都的比,也隻能算中檔。”

“走吧,咱們進去看看,能在這兒住幾天也不錯。”周至倒是覺得各有千秋。

大院裡一共有三個天井,一個大花園,外加幾十間房屋。

之前這裡是生產隊的食堂和庫房,也曾經有幾戶人家。

現在幾戶人家都已經搬遷到了水線以上,整個大院兒理論上都已經屬於三峽文保基金會,鎮政府隻是代為看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