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第 93 章(1 / 2)

七零年代青雲路 鹿子草 12645 字 7個月前

當初從蕭廷芝那裡聽說縣委宣傳辦提出了所謂的“南灣速度”,宋恂就知道他們早晚會遭遇質疑。

“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全國學人民解放軍”的指示已經提出十多年了,在此期間,幾乎全國人民都將大慶和大寨當成了學習的標杆。

每年光是去這兩處實地考察學習的各地乾部就有上萬人次,人家大慶和大寨的事跡和精神是經得住質疑和考驗的。

而南灣這個算什麼?

南灣縣的領導不止一次在會上提出過“一年變大寨”的口號,隻是宋恂著實沒想到,縣委會這麼著急,匆匆忙忙地弄了一個什麼“南灣速度”。

既然想將自己打造成標杆,那麼大家看到優點的同時,必然也會用放大鏡查找他們的缺點。

宋恂在準備發言內容時,換位思考也覺得去年新建的兩個廠會成為被質疑的焦點。

而且這家織襪廠是他誤打誤撞撿來的,他沒什麼先進經驗可以總結,所以也不打算在發言中提及這一部分。

台下沒有人提問了,工作人員收回代表們手中的喇叭,又示意台上的宋恂繼續發言。

“近幾年,我們南灣縣團結公社一直‘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全麵貫徹發展國民經濟的總方針,將圍繞農業辦工業,用工業支援農業發展作為興辦社隊企業的落腳點。即便在去年那種工業產值翻了近兩番的情況下,也是始終堅持走工農結合的路子。”

宋恂正式發言以後,台下的代表們終於開始動筆記錄了。

“所以,我首先要明確一點,發展社隊企業,壯大集體經濟的想法很好,但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為農業服務,為人民群眾服務,條件成熟以後,還要為出口服務。本小利大的產品確實賺錢,但我們是農村集體企業,要將支農放在首位,要堅決克服‘支農吃虧’的思想。”

許多農村代表在台下肯定地點頭。

“全國的社隊企業都普遍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產供銷並沒有並入國家計劃軌道,企業自產自銷,容易盲目發展盲目辦廠,偏離支農的出發點。針對這個情況,我們團結公社工業辦與南灣縣委商議後決定,將90%以上的支農產品納入國家的計劃軌道,打通產、供、銷渠道,對支農產品進行統一安排。因此,凡是與農業相關的項目,我們都大力支持,比如農機修造,糧食加工,飼料化肥,以及生活服務類的工廠都必須辦,審批手續也是一路綠燈的。”

“我們公社的社隊企業可以為支農做到什麼程度呢?在這裡我給大家舉一個比較具體的例子。”

代表們都停下手中的動作,看向台上。

“團結公社近兩年的農業機械化進程比較快,拖拉機、旋耕機、脫粒機、打穀機等機械設備的應用相當廣。如今在貧下中農中流行著這樣一句話,‘社社隊隊辦工廠,耕脫排灌機器響,人民公社實力強,社員生活有保障。’而隨著農業機械的增多,機械維修和零部件的購買也成了一個問題。”

宋恂簡單與代表們講了農村社員購買大型農機零配件的難處。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團結公社機械廠,主動與我省規模最大的農機商店聯係,由雙方合作開辦了一家農機銷售門市部,解決農民們購買農機配件難的問題。除了銷售常見的農用機械外,還有多達五千種的農機零配件。”

宋恂看向台下笑著說:“借此機會,我還想為我們的農機銷售門市部打個廣告!”

等了幾秒,見台下領導不反對,他又繼續道:

“這家門市部將是我省沿海地區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農機門市部,如今市麵上所售賣的農機配套配件,都可以在我們這裡找到,即便是門市部裡沒有的老型號,也可以讓售貨員跟生產廠家直接訂貨。所以沿海地區的同誌們,再有配件需求時,可以乘船走水路在瑤水村或金海大隊的碼頭下船。”

有個臨萬縣口音的農民代表問:“宋同誌,下了船以後,到你們公社要走多遠哩?”

“乘車不過一刻鐘。”

“那還挺近便的,比去市裡方便。”

“對,從硯北港到我們公社有擺渡船,隻需要二十分鐘就能到碼頭。”

第一排有個戴眼鏡的女領導,見宋恂居然還跟人家有來有往地聊上了,不禁出言提醒:“宋同誌,廣告打得差不多就可以往下進行了。”

附近的代表們抿著嘴樂。

宋恂不好意思地笑笑,做了一個抱歉的手勢。

“下麵我要講的也許就是許多同誌想要知道的,我們團結公社是如何在缺錢少人的情況下,堅持自力更生,讓工業產值翻番的。”

“大家在發展工業時,首先要麵臨的問題就是——資金從哪裡來?”

代表們不禁讚同點頭,辦廠的啟動資金才是關鍵。

“團結公社在這方麵的做法是,因地製宜,充分利用本地的資源,首先發展最簡單的原料加工業,從而為發展更大規模的工農業生產積累資金。目前團結公社的每個生產隊都有三個以上的隊辦工廠,大家充分利用沿海資源,發展海產品的粗加工,打磨貝殼紐扣,近海鹽場等簡單的輕工業。而海洋資源欠豐富的地區,則發展了水泥、酒精、人造板加工等原材料工業。”

“其次,通過最基礎的原料加工積累了資金以後,我們深挖了一些老廠的潛力。去年團結公社雖然隻增加了織襪廠和建築營造廠兩個新工廠,但是我們選中的工業項目其實不止這兩個,最起碼有二十個之多。”

“那些項目已經被我們放棄了嘛?答案是,並沒有。我們在公社原有老廠的基礎上,土法上馬了一批投資少,見效快,能夠迅速投產的新項目。比如在機械廠的基礎上擴建車間,辦了一個小型發動機廠,年產發動機五千台以上,這種發動機可以用於輕便型自行車的改裝,在市麵上十分暢銷。再比如,我們在糕點廠的基礎上,增加了產品種類,除了供應特需部門營養糕點外,還反複調整配方,擴建了一個麵包廠。”

那位鬆褲腰帶的領導舉手問:“你說的這種擴建工廠,後續發展情況怎麼樣?”

宋恂實話實說道:“大多數擴建廠的產值還不太穩定,畢竟是與老廠合用工人和場地的,還得先完成老廠的生產任務。不過我舉例說明的這兩個廠,在今年就有望分出去單獨建廠了。特彆是麵包廠,這是我們市裡開辦的第一家麵包廠,群眾們接受良好。不但在公社裡賣,還要給縣裡和市裡供貨,有幾個月的效益比老廠還好。所以今年就要將這個廠分出去,擴大規模了。”

那位領導點點頭,在老廠的基礎上,用土辦法上馬新廠,確實是比較經濟實惠的辦法。

對於某些不合適的項目,也能最大程度地減少不必要的投入。

“第三點,就是利用‘老雞生蛋孵小雞’的辦法發展企業。這個辦法是由我們南灣縣革委會的馮文濤主任率先提出來的。什麼是‘老雞生蛋孵小雞’呢?就是由縣辦廠支援社辦廠,由社辦廠支援隊辦廠,同類大廠幫同類小廠,一個廠幫多個廠,逐步擴大全公社甚至全縣的工業規模。用這種方法發展工業,受益的是全縣的公社。這裡也可以給同誌們舉個具體的例子。”

“南灣縣有一家規模和效益都十分可觀的國營製衣廠,生產的絨花牌成衣已經遠銷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咱們省城的百貨商店應該也能買到絨花牌布拉吉。”

宋恂看到前排有幾位年輕女代表點頭表示聽說過。

“縣裡的這家國營製衣廠發展壯大後,幾乎是讓全縣所有紡織相關企業跟著受益的。製衣廠會將上百種,幾十萬件的邊角配料分散到各公社生產。具體到團結公社,我們依托這個製衣廠,開辦了針頭廠、紐扣作坊、織襪廠。而且縣製衣廠還會派老工人和技術員作為質檢員,到社辦廠指導技術,檢查產品質量。”

“第四點,就是要重視技術革命和技術革新。在這個方麵,團結公社在過去做得並不出色。後來還是由我們公社的老書記,如今縣革委會的苗利民同誌,下死力氣號召大家重視技術革新,收集行業情報,提高生產效率,喊出了‘創優爭先走前麵,評比競賽拿獎牌’的口號,激發了社員們比學趕超的熱情,才讓所有社隊企業對技術革新提起了重視。”

“工人們采用新工藝,研發新產品以後,效果十分明顯。不但擴大了生產能力,節省了原材料,還讓我們公社集中湧現出了一大批的優質產品。在今年一月份的全國工商係統優質產品評比中,團結公社報送了十五個產品,其中有六個產品入圍,三個產品獲獎!”

“機械廠知青技術員研究出的一種新型汽化器節油裝置,榮獲科技進步銅獎,瑤水村牌蟹醬榮獲食品飲料類銅獎,榮盛糕點廠與市糧食局合作研發的麻酥糕和兒童營養餅乾,專門針對營養性缺鐵貧血症的輔助治療,榮獲了食品飲料類金獎!”

與會代表們為團結公社取得的成績獻上了掌聲。

介紹完經驗,宋恂又舉例說明了幾個社辦老廠的發展情況,就打算進行收尾了。按照國際慣例,這會兒他是要代表集體表一表決心的。

“團結公社社隊企業的蓬勃發展,說明社隊工業具有很強大的生命力,不但能為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補充作用,還能加速農業的全麵發展,促進農村麵貌的改變。為了保證社隊工業的高速發展,團結公社會進一步落實上級的戰略決策,繼續開展‘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的群眾運動,號召全公社的乾部群眾上下一心,為把團結公社建設成為穩定高產的農業漁業基地,為全麵實現農業機械化,公社工業化而努力奮鬥!”

在整個會場熱烈的掌聲中,順利完成發言的宋恂終於暗舒了一口氣。

後半部分舉手提問的人就比較少了,大家都在埋頭做筆記,沒有被人中途打斷,讓他思路比較清晰連貫,總算是一口氣講完了。

下一個發言的乾部已經候在了主席台旁邊準備上台發言。

宋恂不再耽擱時間,在經久不息的掌聲中鞠躬下台。

不過,走到舞台旁邊與下一位代表錯身而過時,他突然想起什麼。

硬著頭皮跟對方說了聲抱歉,讓對方稍等片刻後,他又重新折返回講台。

代表們以為他還有什麼話忘了說,紛紛停下鼓掌的動作,不明所以地望著他。

宋恂的視線在觀眾席的第一排快速睃巡一圈,很快便鎖定了一位手持照相機的中年女同誌。

他撓撓下巴,有些尷尬地開口問:“這位記者同誌,能不能請你幫我拍張相片啊?”

眾人:“……”

居然會有人主動要求記者給他拍相片?

這臉皮可真不是一般的厚,咋好意思當著大家的麵問出口呢?

宋恂趕緊解釋:“那什麼,這是我頭一回代表集體來省裡領獎,也是頭一回站上這麼高的講台發言。我媳婦馬上要生娃了,想看看我在全省最高的講台上發言是什麼樣的……”

他剛把照相機借給老袁,要是這麼快就跟人家要回來,有點不像話。

所以,這會兒就隻能當著更多人的麵丟人了。

觀眾席裡一陣哄笑,後麵有一個年紀挺大的女代表幫忙攛掇:“記者同誌,你就給這位小宋同誌拍一張吧!”

“就是就是,拍一張吧!”更多的人跟著附和。

在宋恂後麵排隊發言的那位老兄也衝著台下喊:“記者同誌,我們都不著急,你給他拍一張!”

那位記者同誌其實早就已經在宋恂發言的時候拍過了,她就是省委宣傳部派過來,專門給每位上台發言的同誌拍照的。

不過,這會兒大家都在熱情地幫宋恂說話,她也沒掃大家的興,拿著照相機走到舞台側麵找好一個角度。

那些替宋恂說話的代表們,見到記者果真答應了為他拍照,像是共同完成了什麼大項目似的,不約而同地鼓起了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