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第 138 章(1 / 2)

七零年代青雲路 鹿子草 13226 字 6個月前

按照計劃,宋恂打算在24號上午先送小妹去報到,將她安頓好以後,再送項小羽去省大報到。

可是,一家人洗漱吃過早飯以後,正準備出發時,卻接到了大姨的電話,

她讓宋悅先不要急著去報到,在家等她通知。

孟玉裁今天特意空出時間,送閨女和兒媳婦去上學,這會兒脫下外套問閨女:“你大姨沒說有什麼事?”

“沒有,讓我先在家等著,她一會兒抽空過來一趟。”

孟玉裁在屋裡坐不住,想了想跑去廚房給大姐煮了一碗餛飩當早餐。

延安跟在奶奶身後跑進廚房,拍著挺起的小肚子,可憐兮兮地說:“奶奶,你多煮點,哥哥也沒吃飽!”

“你倆剛才一人一碗餛飩,還沒吃飽?”

“沒有一碗!隻有半碗!”作為一個早就會數數的寶寶,延安熟練地告狀,“爺爺把我和哥哥碗裡的餛飩都吃啦!我們隻吃了五個!”

孟玉裁:“……”

這老頭子為了偷吃一口肉,連孫子的早飯都不放過!

“行了,我給你們也煮一碗,”她交代小孫子,“以後你爺爺要是再偷吃肉,你就大聲告訴奶奶!吃肉對爺爺的身體不好,這段時間不能讓他吃肉了!”

她在廚房裡跟孫子說著悄悄話,客廳裡孟淑君也踩著點進門了。

“小悅,你上午先彆去報到了,中午到軍區醫院找我一趟,到時候我送你去中醫學院報到。”

宋悅趕緊擺手說:“不用了,大姨,讓我媽和哥嫂陪我去就行。”

孟玉裁端著餛飩出來,也說不用她操心報到的事。

“你以為我想操心呢!今天可不隻是去報到那麼簡單!”孟淑君坐到飯桌前,一邊挽袖子一邊對宋悅說,“我特意跟人打聽了,你們學校今年要為國家培養一批高素質的中醫學徒,帶徒老師是咱們省在世的最後一批有名望的老中醫,這些老中醫現在急需招收學徒繼承他們的衣缽!”

孟玉裁將勺子遞給她,奇怪地問:“中醫學院不是每年都在招生嗎?應該不缺繼承衣缽的人吧?”

“以前那些學生都是社來社去的,學個兩三年,剛懂了點皮毛就回原單位了,無法繼續教學。”

所謂社來社去的,就是不轉戶口,不包分配,從公社來,回公社去的工農兵大學生。

去學中醫的工農兵大學生都是麵向農村,從最基層招收的,文化水平有限,接受能力也一般。

孟淑君自己也帶了幾個工農兵大學生,對此深有體會。

宋悅坐到大姨身邊問:“這批學徒怎麼選呀?總得有個範圍和標準吧?”

“具體怎麼選我還不清楚,聽說每個老中醫隻帶一兩個學徒,你要是能被某個老中醫選中,以後無論是校內學習還是校外實習,都要跟著這位老師,完成他布置的作業。”

這就相當於一對一教學了。

像是他們西醫,甭說本科生了,即使是研究生也很少能做到一對一教學的。

雙胞胎已經被姨奶奶說懵了,又是老中醫,又是學徒的,根本沒懂她在說什麼,吉安咬著勺子問:“小姑,咱們還去不去學校啦?”

宋悅也沒搞懂大姨到底想乾嘛,隻好看向她尋求答案。

“老中醫的人數有限,僧多粥少,你們學校那麼多人,不可能每個人都有隨著老中醫學習的機會。”孟淑君攪著碗裡的餛飩說,“今天我們醫院的席大夫會來門診坐半天班,他是咱們軍區醫院首屈一指的老中醫,聽說他今年也會去你們中醫學院收學徒。我先帶你去跟他見個麵。”

省中醫學院是全省唯一一所中醫學校,這次上級部門下了很大的決心,將這些老中醫都動員去了中醫學院帶徒弟。

旁聽的項小羽插言說:“我對這位席大夫還有印象,他前些年給我娘治過失眠的毛病,我娘喝了他給開的幾副藥以後,效果還挺明顯的。”

聽說那老爺子已經七十了,但當時看上去頂多六十,保養得挺好。

宋悅知道大姨是為了自己好,但還是有點彆扭地說:“要不我還是先去學校報到吧?要怎麼挑學徒,還得由學校說得算。”

孟淑君瞟一眼還帶著點天真的外甥女,笑了笑說:“既然是給老中醫挑學徒,那當然得由老中醫自己挑選合眼緣的。學校隻能推薦學員,但沒有決定人選的權利。我帶你去也隻是提前混個臉熟而已。”

一直等在沙發上看報紙的宋恂,突然抬頭說:“務學不如務求師,既然有機會提前見一見,你就去爭取一下吧。”

“我是覺得不太好,弄得好像走後門似的。”

孟淑君好笑道:“我這點麵子可不夠給你走後門的,人家收不收你當學徒,還得看人家能不能瞧得中你,有沒有師徒緣分得看你自己的表現。”

“你們這批學生剛入學,大家都是一張白紙,選誰都一樣。”宋恂放下報紙說,“你自己不去爭取展示自己,難道還等著人家主動來挖掘你身上的優點啊?這也就是軍區的大門不好進,才輪得到你。估計彆的大夫那裡早就有人去拜訪過了。”

“哎,軍區大門也攔不住有心人!席大夫那裡早就有人去過了,不然我還不知道有這碼事呢!你們這一屆大學生,很多人都是有十來年工齡的大齡考生,人家可比你這種高中生明白多了。”孟淑君吃完早飯看一眼手表說,“你自己斟酌吧,我先上班去了。”

她這個外甥女下鄉好幾年重新返城,有些想法居然還跟高中畢業的時候一模一樣……

臨出門前,她又回頭補充道:“這次中醫學院還男女各招了十名老中醫子女,跟你們這批大學生一起上課學習。他們這二十人是肯定要由老中醫們親自帶著的,所以你們這批大學生裡,能被人家挑中的頂多有三十人。咱們省城的老中醫隻有那麼有數的幾個,剩下的都是外地的,外地大夫也有自己的工作,到時候一年能來省城幾次就說不好了……”

要是給這樣的老中醫當了學徒,跟普通學生也沒什麼區彆。

*

宋恂把宋悅交給了親媽和大姨,先送項小羽去省大報到。

孟團長還想給他們安排一輛車去省大,卻被小夫妻婉拒了。

省大距離軍區大院不算遠,搭乘公共汽車隻有四五站路。

而且項小羽這次沒帶什麼行李,隻隨身帶了鋪蓋卷,臉盆,暖水瓶這類日常用品,以及兩套換洗的衣裳和幾本書,剩下的東西都放在了家裡。需要用什麼,可以隨時回家取。

宋恂已經與爸媽商量好了,讓這兩個大學生每周回家過周末,一是陪陪父母,二也是希望她們能回來改善一下夥食。

根據他自己過往的上學經驗,學校食堂的飯菜隻能說是量大管飽,大家都餓不著。但是要想吃點好的打打牙祭,就隻能去學校外麵解決了。

宋吉安和宋延安兩位小朋友,一個負責抱著檔案袋,一個負責捧著洗臉盆,跟在爸爸媽媽身邊來到了省大的校園。

這兩天正是新生集中報到的日子,校園裡的樹枝上,路燈上,到處掛著歡迎新生的橫幅。

從他們身邊經過的,都是背著鋪蓋卷,手提黃帆布袋、柳條包和各色小皮箱的叔叔阿姨。

小哥倆一人拽住一邊衣角,亦步亦趨跟在媽媽身邊,眼睛不夠用似的到處觀望。

嘴裡還要跟著廣播裡的《紅星照我去戰鬥》,一起搖頭晃腦地哼哼。

像他們這樣一家人來報名的不在少數,從校門口走進來的一路上,他們已經碰到好幾個年紀差不多的小朋友了。

延安還自來熟地跟人家小朋友揮手打招呼,把項小羽逗得直樂,感覺延安才是來上學的那個。

快到新生報到處的時候,項小羽看見了一個大著肚子來報到的女學生。

她“哎呀”一聲,頗覺可惜地說:“早知道大肚子也能來上大學,還不如讓我姐也參加考試呢!她當年比我學習好,沒準兒也能考上呢。”

宋恂瞟一眼那個女生的肚子說:“人家那個肚子,頂多四五個月,可以等到放暑假的時候再生孩子坐月子。你大姐再有一個來月就要生了,不讓她參加考試是對的。孕婦需要多休息。”

項小羽望見了前麵新聞係的大牌子,便站進隊伍裡排隊報名,歎息著說:“也對,她年紀也不小了,能平平安安把第一胎生下來最要緊。我還攢了好多複習資料呢,等她出了月子再郵寄給她。”

排在她前麵的是個身量魁梧的老大哥,與宋恂的身高差不多,但是人家的手臂上都是腱子肉,一看就很不好惹。

吉安和延安站在後麵不老實,用臉盆和檔案袋相互推推搡搡的,撞到了前麵那位男同學的大腿上。

宋恂忙將孩子拉回來,讓兩個小毛頭跟叔叔道歉。

那位男同學看起來不好惹,開口時卻意外的溫和,在雙胞胎臉蛋上摸了摸說:“沒事,小孩子就沒有老實的。我小兒子跟他倆的年紀差不多,整天皮得要命。”

他給宋恂遞了一支煙,主動自我介紹:“我叫沈太行,太行山的太行,也是新聞係的。同學你怎麼稱呼啊?”

宋恂接過煙夾在手裡,笑著瞅了一眼旁邊的項小羽說:“我叫宋恂,隻是送媳婦來上學的,以後你們就是同學了。”

沈太行熱情地與項小羽握了握手,笑道:“你這樣算是幸運的,家裡還能留個人帶孩子。我家就不行了,我跟我媳婦都得上學,家裡四個孩子,有上托兒所的,上小學的,上中學的,現在又多了我們這兩個上大學的。隻能把孩子往雙方父母那裡送,我出門的時候,最小的一個還在家哭呢。”

錄取通知書發下來以後,需要麵對這種情況的夫妻多得是,項小羽笑眯眯地說:“那你們兩口子還挺厲害的,居然都考上大學了!夫妻一起上大學多好呀!”

“哈哈,本來我學習不怎麼樣,但我媳婦是我們縣的民辦教師,整天光聽她備課,也能耳濡目染嘛。”

吉安瞅瞅眼前的魁梧壯漢,慫嗒嗒地撇嘴咕噥:“我爸爸也是大學生,早就畢業了!”

沈太行是個很活躍的人,隻是排隊報到的這會兒工夫,就已經跟新聞係這條隊伍裡前後好幾個同學聊開了,項小羽因為他的引薦,也提前認識了幾個男同學。

聽到這些新同學聊天,她才知道,中文係、外語係和新聞係是省大最好的三個院係,但新聞係的招生人數遠沒有另兩個院係多,今年隻招了九十多人,分成了三個班。

輪到她報名的時候,吉安像是完成了一項重要使命一樣,終於可以將抱了一路的檔案袋交出去了。

項小羽按照新生入學須知上的要求,將戶口遷移證、糧油關係轉移證和商品供應關係轉移證一起交給報名老師,換回了一遝紙和一串宿舍鑰匙。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