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清平歲月(25)三合一(1 / 2)

清平歲月(25)

金家的學館, 招收的學生不少, 但也緊緊是不少。多是本縣的, 近處的比較多,州府的人就比較少。彆的縣也有,但這得是那種推薦的生源或是壓根就不想走科舉的那些學生。畢竟這考童生考秀才, 這得在各自的縣考。不在縣裡混個臉熟,連縣裡的縣學的教諭你都瞧不上,那你往後還考不考了。因著有這麼一層顧慮,所以,來的人就有限的很。也有說蒙童可以在這邊讀呀。但如今這交通, 去個縣城都如同出遠門, 去個臨縣那就是及其遙遠的地方, 能供養孩子上私塾就不錯了,誰把孩子送那麼遠去?開銷不起呀。

如此,學生就分為了三撥:本縣的、外縣的、州府的。

這是地域劃分。

而地域劃分完了,這又有貧富的劃分。

比如本縣的, 其實多為貧寒人家出身的。這裡一天保質保量的抄夠多少頁書, 可換一日三餐。餐飯簡單, 一碗雜糧粥,一個菜窩窩, 一碟小菜。吃不飽, 也餓不死。抄的多了, 累計幾頁可以多換一樣吃食。隻要勤奮, 在這裡是餓不著的。

若是旬考成績好, 還可得獎勵。從一兩銀子,到一吊錢不等。進步的也可獲得餐券,拿著餐券領你想吃的吃食。

一時間,好些人都知道,在這裡讀書,花銷可能是最少的。

但相反,這有錢的,日子過的好的便又不一樣了。專門有小廚房伺候著,第二天你要吃什麼,前一天把餐單放在門口,有專人收起來,第二天單給你做。隻要有錢,日子也可過的不差。

因此,分住處的時候,珅哥兒就儘量的叫避開了。儘量按照地域和家庭條件的差異給做了區分。

相比起本地的學生而言,外縣或是州府的,家境就都挺好。

外縣能被舉薦過來,一定不是最有才的,有才的人那邊怕人才被金家連累。所以,舉薦來的一定是有點關係有錢家財的。而不奔著科舉讀書的,哪家是沒錢人?

至於州府,情景相似。有些不是家境好,而是家族大,被族裡送過來了,族裡負責開銷。所以,手頭也不緊。

而這州府的學生裡,有一個比較特殊的。此人叫路六爻,這才多長時間,這些學生,進進出出,不管貧富,都叫這家夥一聲‘六哥’。

珅哥兒覺得很有意思,他比較留意這個人。

等父親問起這些學生裡有沒有得用的,珅哥兒第一時間就想起了他:“……他是胥吏出身。”他把這人的詳細情況跟父親說道,“……家中父母亡故,無親眷。在府衙當過差……”

這邊話沒說話,李弩就插話:“原來是他!他也來了。”

珅哥兒就奇怪:“你認識他。”

李弩點頭:“我不光認識……還跟他……有過一些交情。”

嗯?

四爺看李弩:“交情?”

“交情!”李弩一臉的肯定,“他也不是真無父母,隻是他的父母在鄉下,上麵還有五個哥哥,守著百十畝地,日子能過活。他是家裡的老六,因著他的叔叔一直沒子嗣,才將他過繼了出來。他二叔原本是銀州縣戶房幫閒的書吏……”

銀州雖是府,但首府所在的銀州縣也設有縣衙。就跟城市裡有市政府,也有區政府是一個道理。

四爺點頭,叫他繼續往下說,這些東西不用解釋,都明白。

“他九歲就跟著他叔叔進出縣衙……給當時的縣太爺的公子當伴讀……讀了幾年書,十三歲的時候,他二叔身子不好了,他就頂了他二叔的班……班房也不是那麼好進的,他又沒得經驗,當時伴讀的縣太爺公子原本還有幾分交情,人這一走,他也沒的靠山。就在衙門裡打雜,混那份錢。他叔他嬸病了,他得到處踅摸錢。這街麵上誰家要是出事了,都願意花錢請他幫著了事……沒兩年,就把衙門裡那一套給摸熟了。也是運道,那當年的縣令又高升了,坐鎮府衙,他從縣衙去了府衙,在戶房裡當差……他叔叔嬸子也去了得有兩年多了,他一個人在府衙當差,還置辦了產業……卻不知道他為何好好的差事不乾,跑出來念書了……”

哦?

還有這麼一碼事呀。

四爺就覺得有點意思了,這小子當真是精似鬼,滑如油。

為什麼要來?這還不是那位府台大人這官做不了了,他身上貼著前任的標簽,要是不把這層標簽洗乾淨了,誰以後也不敢用你。

況且,彆人怕金家連累,那是想著以後的前途。但對於胥吏來說,那是流水的大人,鐵打的胥吏,這是祖祖輩輩都傳下去的一個職業。他又不考慮出了銀州之外的事,怕的什麼?

因此上,果斷的來了。

可光是奸和滑,卻不一定當用。四爺就問李弩:“你是怎麼跟他認識的?”

一個乞兒,一個胥吏。

李弩沉默了半晌才道,“我們一起殺過人!”

嗯?

珅哥兒都變了臉色:“你說什麼?”

李弩語氣平淡,但雙拳卻握在了一起,這是很緊張的態度,就聽他特彆肯定的道:“我們一起殺過人。”

四爺攔住要說話的珅哥兒,“我不信你無緣無故會殺人!”

李弩這才鬆開了雙手:“城西的老癩子欺負張寡婦……那張寡婦……男人死了,無兒無女……為人卻和善。隻要我討要不到東西,就蹲在她家門口。不管啥吃的,總會給我扔一口。我知道,她也看不起我。但看不起我,也沒看著我餓死,我得記著這情分。那老癩子不是個東西……欺負了張寡婦不說,還想叫張寡婦掛個暗簾子做皮肉生意給他賺錢……可巧了,我盯著老癩子的時候,路六爻也盯著呢……路六爻他二叔的病,根子上就是老癩子害的,那老癩子做賊偷到路家去了,結果被發現了,路二叔和路二嬸攆出來,結果老癩子下手沒輕重,把人給打暈了。打暈就打暈了吧……不給弄屋裡去。大冷天的在院子裡凍了一宿,落下病根了……”

這麼算的話,這兩孩子殺人的時候,也就是十二三歲。

李弩說起殺人的過程說的輕描淡寫,“他把人騙到城外,然後灌倒……然後我背著人,往深山裡去……我們一塊,看著狼把老癩子分著吃了……”

四爺就不再問了,他看金逸:“抽個空檔,將人請來我見見。”

金逸應了一聲,轉身便出去了。

路六爻在金家書館,那也是如魚得水。這些學生可比縣衙府衙那些老吏好打交道多了。今兒午飯隨著大溜吃的,昨兒抄的書,今兒換了飯。想另外吃,再拿錢買就是了,是真的很省錢。今兒吃完飯,接著昨天的往下抄呢,結果有人傳話說,學館外麵有人找。

誰?

誰找自己找到這裡來了。

他從裡麵出去,這傳話的人才說:“六哥,是那個大爺。”

那個大爺,是大家都金家的義子金逸的稱呼。都知道金家養著義子,學館的先生身邊收著的也是義子。但也都是常跟在先生身邊,端茶倒水的人。可那個大爺卻不一樣!他們這些學生,不上遊廊往上麵去的,一邊都在莊子口附近。一般出來活動,也都是這一片。湊在一起,也都說說這個帝師家如何如何。

那位帝師,至今大家都隻是傳言,從沒見過。

學館裡上學的,也有金家的公子,但瞧著,也很稀鬆平常。並不是驚才絕豔的人物。隻那個學館好似是金家的三少爺,為人頗有些叫人稱道的地方。再其餘,就不怎麼能接觸的到了。剩下的要麼是族人親戚,要麼就是義子。金麒金霸這些年歲還小,像是路六爻這麼大的,不怎麼關注這些孩子,倒是這個進進出出,好像每天都有事在忙的金逸,大家關注的比較多。

好些人以前對金逸還都有些輕視,可時間一長就知道了,金家的仆從對他都不曾輕視,彆人豈敢?

路六爻關注金逸,更關注金家的四房。因為……收了李奴兒這事,他不得不關注。

他笑著走出去,遠遠的就拱手:“原來是逸大爺……在下有理了。”

金逸還禮:“路兄客氣。不知路兄這會子可有空檔?”

沒有也得有呀!人家這麼客氣。

卻怎麼也沒想到,帶自己見的是金家的四爺。

他二話不說,見麵納頭就拜,執弟子禮。

這君子六藝,射和禦都由四爺偶爾去客串一把老師。

四爺沒叫起,就那麼看著他:“聽說你殺過人?”

路六爻心裡咯噔一下,眼睛隻能看見李奴兒的雙腳。他的腳上踩著一雙九成新的羊皮小靴,恍若富貴人家的公子。可這樣的話怎麼敢說出來呢?

他深切的體會到‘事不密’的害處,頭上隱隱的已經有了汗意。若是彆人,他還能狡辯,還能將事情給圓回去,但此時,坐在眼前的這個人,他甚至都不敢跟他對視。

以前,他隻覺得那些大人們是頂頂叫人害怕的,此刻才的發現,這人的一雙眼睛看人的時候,叫人隻覺得膝蓋一軟,就要往下跪……連一點反抗的心思都不敢有。

路六爻心裡想的挺多,可那也不過是一眨眼的事。就像是隻略微沉吟了一瞬,就開口了一般:“是!”一旦開了這個口子,一下子就變的流利起來,“父母皆為他所害,此仇不共戴天,不殺不當為人子。”

四爺不置可否,叫他起來,上下打量了幾眼。

然後叫看李弩:“既然是舊相識,那就出去敘敘舊吧。”

路六爻一愣,微微躬身致謝,然後跟著李弩從裡麵退出來。

從裡麵出來,誰也沒有說話,一路慢慢的朝莊子外麵走。

一出了大門,路六爻就似笑非笑的看李弩:“你倒是什麼都敢往外說!”

李弩嘴角一挑:“好賴我分的清!什麼話對誰能說對誰不能說,我自有分寸。”

路六爻眯眼,卻不辯解,隻道:“以你我的交情,給我露句話……這事……是福還是禍?”

“你的鼻子比誰都靈,是福是禍你自己端詳。”李弩左右看看,問說:“你怎麼也來了?你的差事丟了怪可惜的……等再回去的時候,那差事未必就有你的……”

路六爻搖頭,“我的處境有點尷尬,所以,我得賭一把。人這一輩子,總是要堵的。賭對了,海闊天空。賭輸了,大不了回鄉種地去。我父母哥哥都老實……回家未必沒有一碗消停飯吃。”說著,又問李弩:“你呢?你了什麼?”

“活著!”李弩也看他:“為了活的像個人。”

這話一出,兩人都不說話了。

站在莊子門口的路邊吹了半個時辰的風,才各自回去。

隨後,琨哥兒跟州府來的學生,得閒了就閒聊,多是聊路六爻的事。比如怎麼在州府那些幫派間周旋,怎麼幫著手重意外打死流氓的憨子保住性命從牢裡全身而退……什麼經年老吏有些事上都要找這個少年拿主意等等。

其實這些事不用去打聽,隻看著小子再學館的所為就知道了。人說人數上百,形形|色|色,學館裡這些學生矛盾也不少。他能在其中幫著調和,誰都覺得他公正,這就是本事了。

四爺跟林雨桐把這人選一說,林雨桐當時就比較心熱。第二天,叫珅哥兒叫了那孩子出來,林雨桐遠遠的給看了一眼。

是個挺拔俊秀穩重斯文的少年。

不說家世,隻看容貌和性情,這該是相配的。

於是,這天,就出去偶遇吳姨娘了。吳姨娘不太喜歡孫氏,但那是真疼倆孩子。如今比以前過來的更頻繁,那是因為這邊的倆姨娘都不是省油的燈,她雖然是做姨娘的,卻真真是護著孫氏的。

吳姨娘算是個比較守時的人,一般什麼時候來,什麼時候走,要是沒啥大差錯,都不帶差的。

覺得時間差不多了,林雨桐帶著金舞和金柳,把這幾天弄回來的野菜,鋪在外麵的青石板上,叫且乾著吧。今天太陽不好,有風,晾乾菜卻也行。

這不,剛晾好,林雨桐站在邊上指揮著來回的翻呢,那邊吳姨娘就出來了。

林雨桐朝她一笑,吳姨娘明顯愣了一下,還是站住了腳。

兩邊站著隔得不遠,但說話必須得特彆大的聲。因為三房和四房中間有一道從山上傾瀉而下的水流,就跟個瀑布似得掛著。如今,冰雪消融了,這水聲著實是不算小。一股子水流順著小花園流出來,鋪院子的時候,給水上又搭了一層青石板,看起來是平整的。其實這莊子裡,水流蜿蜒的源頭就在這裡。

林雨桐沒動地方,吳姨娘卻還是走了過來。

這兩人說起來也沒什麼矛盾,之前林雨桐頂了她一次,其實也算不得什麼。

以前不知道吳姨娘是乾什麼的時候,隻覺得這個女人瞧著溫婉,但見識上還是有些短的。可直到了真實的身份,這又不得不說,她很會偽裝。

這會子她信步走來,一臉的笑意:“四奶奶著實持家有道,這乾菜到了冬天,吃著可就稀罕了。”

金舞和金柳見了禮,就去一邊忙去了。

吳姨娘就又道:“四奶奶就是會調|教丫頭,你身邊養的這幾個,當真是好。也不知道誰將來不挑不揀的,能得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