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1 / 2)

眾所周知,經常鍛煉的人,身體會更輕盈和靈活。

這和身體的靈活性,以及綜合協調能力有關。

彆以為四肢長在自己身上,就真的和自己很熟。等真正用的時候,大部分人都要承認,自己其實和四肢一點都不熟。

尤其是腦子反應過來了,四肢沒來得及跟上,更是運動受傷的主因之一。

舉例來說,沒有良好運動基礎或者受過專業訓練的人。

做波比跳的時候,剛開始都會比較標準,大腦控製身體,在反複重申動作要點,手臂打直,垂直跳躍,下蹲跳出,直立複原。

但幾次之後,動作就會變形,大腦再怎麼喊口號,身體也接收不到,開始亂擺。

仿佛和線路接觸不良的機器人一樣,要散架了。

類似的場景,還發生在摔倒或出意外的時候,腦子裡甚至已經反應過來,知道要保護自己團身或躲閃,但可惜,身體已經啪嘰躺那裡了,根本控製不了。

這種對身體的掌控力,是需要係統鍛煉的。

夏鹿帆雖然沒有接受過任何運動科學的指導,但天賦和本能是另一種罕見的優秀教師。

她活躍在各類體育活動之中,對自己身體的熟悉度蹭蹭上躥。

甚至可以說,她的基礎運動能力,不比一些開始早期專項化訓練的同齡運動員差。

其實,這也是現在運動員培養的兩條路子。

第一條路子,就是大眾比較熟悉的早期專項化訓練。

尤其是女子體操、花樣滑冰、冰上舞蹈等,都是要在十歲前打下基礎,從童子功開始,咬牙和身體發育較量。

優點就是表現提升迅速,最佳表現也能在十五歲前後出現,冉冉新星,但缺點則是比賽表現可能不穩定,發育期波動更大,受傷幾率增加,同樣也更容易出現運動倦怠。

尤其是運動員繞不過的傷病問題,和早期專項化訓練也是有一定關係的。

當然,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完善的醫療條件,一定程度上也能消抵負麵影響,國內體育運動發展初期,創造奇跡的也多是早期專項訓練的運動員。

但是,自家運動員傷病纏身,誰不心疼?

第二條路子,則是多項綜合訓練,夏鹿帆就有點像是這類的野生好苗。

因為,除了少部分必須要早期專項化訓練的運動外,絕大部分運動取得巔峰表現的平均年齡,都相對比較晚。

所以,更重視基礎運動能力,讓訓練量和身體發育能力平衡,通過多項運動形態訓練避免損傷,培養全麵運動員素質,再逐步開始專項化練習。

這種方法的缺點,就在於運動員的表現提升相對緩慢,最佳表現也會推遲到十八歲,對於一些賽事項目,就已經成為老將,失去一定優勢。

但這也讓多項綜合訓練出來的運動員,比賽表現更穩定,傷病和倦怠幾率降低,整個運動生涯延長。

目前,已經有一些體育項目,開始考慮兩種方法的優劣,綜合去培養運動員,幫助運動員減少傷病延長運動生涯。

當然,夏鹿帆小時候的運動天賦就很突出了,也有教練看上她,想培養她走上運動員的路子,差點走上第一條路。

但那個時候,普通人家能接觸的體育運動,真的都很辛苦。

夏家舍不得孩子,再加上夏鹿帆的興趣愛好過分的廣泛,喜歡的運動特彆多,專注度反而不高,最後就婉拒了人家。

訓練哪有不吃苦的,天賦再好的孩子,不全身心配合也白搭,所以教練也隻能放棄夏鹿帆了。

而且,天賦這東西,誰也說不準,能持續多少時間,能強到什麼程度。

說不定等孩子年齡大一些,就沒有這麼愛運動了,天賦也慢慢熄滅,體育屆的傷仲永比例更高。

這樣想,還不如讀書考學,這也是國內大部分孩子的選擇,最穩當的一條路。

夏鹿帆這種,天賦和小太陽一樣,燃燒到十五歲還不見黯淡,的確是少數情況。

當然,這麼多分析,就是為了解釋一下。

夏鹿帆這種安全意識極強的家夥,現在為什麼能踩著輪胎往下跳的同時,還可以空中再翻個跟頭,或是平轉兩周。

因為,這是屬於她能力範圍內的安全動作。

放在高台上的輪胎是起跳區,略鬆軟的土地是落地區,隻要控製空中的動作,就沒有什麼危險。

而控製身體,有什麼難度嗎?

在空中做團身、旋轉的動作不是本能嗎?

尤其是在發力起跳到穩穩落地的幾秒內,人的感知是被拉長的,幾秒被放大成近乎時間靜止的效果。

她甚至有餘力調整自己在空中的動作,調整身體,穩住重心,再細品一下和地心引力糾纏的感覺。

在落地的那一秒,這種“時間放緩”才會消失,感知和時間概念迅速擠回來,一切複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