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對簿(1 / 2)

石母當年也是石家村出了名的潑辣婦人,隻是後來石永靖從醫,為了名聲,她才刻意收斂自己的脾氣。

這一次聽到有人居然敢這麼汙蔑她兒子,石母提了把柴刀就衝到了宗祠門口。

村長一見,當即嚇壞了:“我說石三家的,你這是做什麼!趕緊把刀放下!”

石母已然是篤定有人在背地裡汙蔑她兒子,衝著村長就道:“村長,你可要為我們做主啊!你也聽到了那些不三不四的傳聞,我生的兒子我難道不知道嗎?”

村長當然早就聽到這個傳聞了,他就是因為猜到石母會情緒激動,才會選擇隱瞞,也不知道是哪個大嘴巴子這麼喜歡嚼舌根子:“老夫知道永靖是個好孩子,可你看這都七年過去了,他也不續娶,前頭那個什麼樣你又不是不知道,也難怪彆人會說你家是非。”

“你這話什麼意思!”石母氣得鼻孔大張,拿著柴刀就道,“我家現在這個條件,哪裡還娶得起媳婦!我不管,今日我要你將所有人叫來,替我兒澄清!況且我家清兒那麼大個活人,難道不能證明嗎?”

這就是無理取鬨了,宗祠大會哪裡是說開就能開的,村長當即道:“這種事情,要怎麼澄清啊!你都說你家永靖沒錢娶親了,名聲壞點也無所謂,你們自家人知道,不就成了。”

石母急了:“現在不娶親,不代表以後也不娶啊?我家永靖醫術那般好,以後定是要重開醫館的。”

在石母看來,自己兒子千好萬好,從前那姓沈的賤女人還在時,竟要兒子小意哄著,明明是個不下蛋的母雞,還矯揉造作,真真是看不進眼。

“可得了吧,打從沈柔死後,他天天醉酒,上個月我去看他,手抖得比我這老頭子還要厲害,他要再開醫館,誰敢去治病啊!”村長一臉輕蔑道。

石母氣得臉都歪了:“他會好的!”

“老夫看他,是好不了了,說不定他就是喝酒喝得不行了,人保和堂的老大夫親口說的,那還能有假!老夫還是勸你,等永靖回來,好好去醫館看看,那酒也不是什麼好東西,又金貴得很,正好趁此斷了酒癮。”

石母雖然拿了把柴刀壯膽,但她也知道自己得罪不起村長,又被話堵得說不出口,便隻能憤憤地回家。

可一路回家,全是村人對她的指指點點,那難聽勁,簡直要將她整個人湮沒。

石母愈發憤懣,心中對沈柔更是恨極,若不是娶了這麼個會偷人的兒媳婦,她家永靖也不會變成現在這番模樣!前幾日那奸夫居然還敢上門來,石母心裡越想越嘔,根本坐不住,想到兒子和孫子都還不知道村裡的情況,她乾脆收拾了一點行囊去城裡找人。

可這七年來,石母極少進城,根本打聽不到兒子的落腳之處。暈頭轉向地找了一圈,最後找上了開封府。

也是巧了,前日石清在葉府換藥時被擄,雖然半道被展昭救了回來,但這事兒總得解決。於是今日,包公正好有空,便再度宣了石永靖和柳青平前來問話。

柳青平今日,可謂是趾高氣昂,眼前仿佛已經看到了石永靖將石清交還給他的樣子。

“柳青平,你說你有了證據證明那石清是你的孩子?”

“回包大人的話,是的。”

柳青平說完,便從懷裡掏出了一張紙遞上去:“這是保和堂賀大夫出具的脈案,乃是我請他趁石永靖安睡時診的脈,他的脈案證明,此人先天沒有生育能力。”

石母進來的時候,就剛好聽到這句話,氣得當場就摔包袱!

“你這人究竟是誰!為何要如此汙蔑我兒!我兒與你有什麼深仇大恨,原來是你在背後散播謠言!”

石母氣得要打人,近前才發現竟是那七年前的沈柔奸夫,她立刻想明白了,根本沒管場合,直接就痛罵過去:“好你個奸夫!你居然還敢出現在我們麵前!”

包公聽得腦仁疼,忙叫人將兩人拉開,才道:“肅靜!開封府重地,豈容你二人喧鬨!若再吵鬨,本府便要治你們的罪了。”

石母當即哭著跪倒,也沒看到石永靖難看的臉色,當即道:“大人,求大人替民婦做主啊。”

“老夫人起來說話。”

石母一聽,當即站起來道:“大人,便是此人,散播吾兒的不實傳聞,求大人狠狠治他的罪!”

柳青平卻絲毫不怕這老虔婆,揚聲道:“老夫人,什麼叫不實傳聞?小生不過是實話實說罷了,你問你的好兒子石永靖,他敢在包大人麵前否認嗎?”

石永靖確實不敢,而那脈案,也無從否認。

“這不可能!你胡說!”石母急得找兒子,喊道,“永靖,你說話呀!你現在又沒醉,怎的好賴話都說不來了!”

石父早逝,石永靖是被石母一手帶大的,骨子裡還是有對母親威嚴的恐懼,聽到這話,他才開口:“娘,你怎麼來了,這裡的事情,我能解決!”

“你能解決個屁!當年若不是為娘,你那優柔寡斷的性子,彆又被那姓沈的哄了去!”石母顯然非常不喜歡沈柔,說了兩句,才想起來這是開封府,便道,“你老實呆著,為娘替你找回公道,便帶清兒一道回家去。”

石母想得好,若有包大人替她背書,永靖的不育傳聞自然便能散了,還能叫這個奸夫吃牢飯。

柳青平見這刁婆子不到黃河不死心,當即假模假樣道:“若大人信不過小生呈上的脈案,可叫其他的大夫再來一診。當初的事情,小生礙於救命之恩,回家後日日愧疚,近些日子睡覺夢裡總能聽到那孩子的哭喊聲,叫得小生心裡苦痛,便急急收拾了行囊赴京。”

“石永靖雖對小生有救命之恩,可……他為人,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為夫不仁,為父又不慈,想那小兒柔弱無依,小生願意將那孩子帶回家鄉撫養,絕不會苛待,更不會動輒打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