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照沒多待,小李一直送她到樓梯口。
林晚照慢慢的走下樓梯,林傑在鍋爐房跟老張說話,光線有些模糊,這孩子自小就生的斯文,白麵皮,都說長的有些像大舅,其實除了白皮膚,眉眼五官並不像。
小李那孩子,年紀不大,出來打工掙錢寄回家,自己還這樣上進。
許多年後,一般管小李這種叫扶弟魔。
新名詞兒,是諷刺的意思。
林晚照從來不讚成讓閨女失學給兒子念書的事,可林晚照捱過難日子。
那會兒多難啊,幾個孩子離得近,老大比鳳女大兩歲,鳳女比老二大兩歲,老二比老三大六歲。
那會兒是真窮,尤其孩子十五六歲的時候,彆家孩子都往地裡掙工分兒了,林晚照死活讓家裡孩子念書,就她跟劉愛國兩個掙工分兒,孩子正在長身體要吃的時候。為此,林晚照劉愛國都做過不體麵的事,林晚照偷過大隊的苜蓿、麥苗兒,劉愛國秋天給大隊看場院時,偷過大隊的花生大豆。
全家都接濟他們。
那會兒老爺子是村委,就沾著老爺子的光,老爺子看這一家子日子實在過不上趟兒,私下總會接濟點兒。林晚照爸媽在村兒裡,她哥哥弟弟妹妹都是A市商品糧,不用爸媽操心,爸媽幫著養過老三。那會兒她媽原是想幫著養老二來著,結果她爸嫌老二吃的多,不要老二,要老三。老三那幅油嘴滑舌的樣兒,跟林晚照她爸簡直一模一樣。哥哥弟弟彆管是省下來還是在哪兒換的糧票,寄回來給林晚照。
說句良心話,要是沒一家子親戚幫忙,四個孩子讀不出去。
老大考上大學後,家裡負擔立刻減輕,不為彆個,老大不用在家吃飯了。孩子們那會兒真懂事,老大在學校什麼都是國家包了,每個月糧票菜票還有困難補助,那孩子總是能省下幾斤糧票和困難補助一起寄回來。
林晚照心疼兒子,讓他彆寄,在大學正是卯足勁兒學習的時候,吃不飽怎麼行?困難補助也留著,要是旁的孩子有些湊份子的花銷,自家孩子一分錢沒有,叫人瞧不起。
老大是真爭氣,往各處書刊報紙的寫東西,投稿子,掙稿費。家裡真的一下子就輕鬆了,老大投稿的書刊雜誌寄回家,整個村子都轟動了,說老劉家出了個秀才。林晚照特意花一塊錢買了本字典,就為了讀兒子的文章,把放下多年的小學文化重新拾起來了。
多年苦熬一朝有了回報,村兒裡誰不羨慕她!
林晚照也是得意的。
孩子是什麼時候變了的?
老大讀研究生那年,趕上劉愛國四十五歲生日,老大憋著心氣兒,不知道私下存了多久的錢,給花三十塊買了塊手表,送給劉愛國的生日禮物。
劉愛國在家罵了半天,罵老大亂花錢,罵著罵著自己哭了。劉晚照知道他是高興,孩子這樣孝順,哪個做爸媽的能不高興。
後來就不一樣了。
慢慢的,結了婚,有了孩子,花銷也大了。
林晚照體諒兒子,有了小家,就得先顧小家。能幫兒子的地方,林晚照都幫。兒媳婦生孩子坐月子,林晚照把老頭子撇下過去伺候。她有些習慣跟兒媳婦合不來,兒媳婦說,她就改唄。後來兒媳婦把自己媽叫過來,林晚照才回的村兒裡。
林晚照把門全部推開,老大回頭站起來,“媽,您來了。”
老張拍拍林傑的肩膀,笑讚道,“咱們傑子真出息。”
“大伯您看我是什麼都好。”
“本來就好。”
老大耐心的跟老張說話,告辭,出門時怕外頭冷,不讓老張送出來。
回家路上,哪裡有積水薄冰,會習慣性的伸手虛扶老媽一把。
這是打小兒的體貼。
真希望老大一直是那個重情重義的青年,而不是那個私心私欲錙銖必較的暮年人。
下午的風吹在臉上,林晚照這樣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