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章【捉蟲】(1 / 2)

穿越到抄家現場 南葦 8570 字 3個月前

兩個月後,被流放的眾人終於到達了寧安。

當看到寧安城門時,所有人都哭了。

他們一個個蓬頭汙麵,瘦骨嶙峋,人不人鬼不鬼的發出嘶啞難聽的哭嚎之聲,宛如鬼哭一般,透著數不儘的心酸。

哭他們終於活著到了寧安,更哭那些永遠都到不了寧安的人們。

寧安的百姓們對這樣的場景早已經習以為常。

每隔幾年,他們這裡都會出現這麼一群人,對著城門鬼哭狼嚎。

這有什麼可哭的?!

他們要哭的……還在後頭呢。

他們寧安地廣人稀,靠近邊境,不時有犬戎人和邏車人來騷擾不說,就說這一年當中足足有五個月的漫長冬季,重冰積雪、苦寒冰封,每年都不知會凍死多少人。

他們本地的寧安人尚且活得艱難,這些從京城流放來的“貴人”,一個冬天過去,能活下來的也就十之一、二而已。

因此,寧安的百姓們也沒有對被流放的眾人指指點點,隻是隨意的看了兩眼後,就扛著鋤頭、挑著糞,該乾嘛乾嘛去了。

薛明珠沒有哭,鼻頭卻也有些發酸。

雖然後半段路,因為李山的存在,她沒有再吃什麼苦頭,可是,前半段路的苦,卻是實打實的。她這小身板竟然能活著來到寧安,真的全靠薛家人全力相護……呃……還有謝孤舟的救命之恩……

不管怎麼樣,她至少活著到了寧安了,她上一世的老家。

這一路全靠他們,她才能活下來。

到了她的地盤,那就看她的吧!

她一定會讓她的家人還有謝孤舟平平安安活下來的。

薛明珠精神振奮,嘴角微翹,杏眼中精光灼灼,滿是鬥誌。

謝孤舟看著身邊不遠處的小豆丁,真的不明白,這小豆丁有什麼好高興的?

這寧安哪裡有半點能比得上京城?

小丫頭這個年紀不正是應該愛美愛玩愛吃的年紀嗎?

可是,這一路上,他從不曾見這小豆丁對於京城的繁華有半點眷念之意,亦沒有對薛父有半點怨懟之情。

似是在心裡已經接受了要在寧安這個苦寒的邊境之地呆一輩子的命運了。

每天總是笑臉相迎,活潑樂觀。

雖說流放的眾人都是各有各的苦,可是,看到薛明珠,卻總還能露出一絲笑容。哪怕是自己這顆冰冷的心,都總不經意間為她所暖。

可能,越是身處寒冷的人,對溫暖就越發的向往吧。

每天看到薛明珠甜甜的笑容,才能感覺活著還有希望。

謝孤舟脊背挺直,悠遠的目光落在寧安的城門之上,漆黑孤寂。

趙大沒有給大家太多的時間哭泣,便不耐煩的甩著鞭子催促著眾人往內城衙門走。

從京城一路出發押送這些犯人的差役們早已歸心似箭,一心想將他們與寧安府的人做好交接,他們好返回京城。

眾人哭夠了,也迫不及待的想要得到解脫,去掉脖子上這枷鎖,因此,不用再催促便自動自發的加快了腳步。

流放的這一路上,他們從不曾走得如此快過。

薛明珠也混在人群中,與眾人急迫想要得到自由不同,她更關心的是這一世寧安的風土人情,因此,小腦袋不停的轉著。

外城似乎是寧安窮人居住之地。

家家戶戶皆是矮矮的茅草和泥所築的房子,屋頂高高堅有一物,薛明珠知道那是煙筒。北地之人想要渡過漫長寒冷的冬季,都靠這玩意救命。

薛明珠眼睛閃閃發亮。

感謝老天,這個時候,寧安已經有了火坑。

不用她再費心去做出來了。

其它的都與薛明珠記憶中的老家很像,有一種莫名的熟悉感。

比如每家每戶的院牆都是木製的。

有些家境好些的,用的是處理過的板條,紮得密密實實;那家境差些的,用的就是山上掰下來的枯樹枝丫,稀稀疏疏,樹短柴柵。

家家戶戶都有一塊自留地。

或大或小。

裡麵都種著一些常見的小菜。

比如蔥、香菜、辣椒、黃瓜……薛明珠甚至還看到了土豆秧子。

那是她的最愛!

薛明珠已經開始流口水,幻想著排骨燉土豆了。

對了!

還有她的羊肉大蔥餡的包子。

她娘答應了她的。

這裡的院子裡,幾乎每家都種了一株或是幾株以上的果樹,杏、李子、野梨子什麼的,有的果樹上已經結了青青綠綠的果子。

果樹下麵散養著雞鴨,正“咯咯”“嘎嘎”的歡叫著。

薛明珠再一次沒出息的流口水。

他們走得很快,薛明珠腿短隻能拚命的倒騰才能勉強跟上,眼睛就有些不夠用了。

薛母緊緊的牽著她的手,生怕把她丟了。

已經到了寧安了,就是做樣子,也不能再抱著薛明珠了。

九十九步都走了,可不能差這最後一步,讓人挑出毛病來。

由於走得急,薛明珠還沒怎麼好好看看,就到了內城了。

內城應該是有錢人住的地方了。

這裡的房子一水的青磚瓦房,磚牆高高,讓薛明珠看不清裡麵,倒是往往有牆內的果樹枝丫伸出牆外,碩果累累,帶著酸澀的果香。

這裡也有商鋪。

門麵不算大。

薛明珠隱約好像看見了有布和胭脂的鋪子。

可是,她沒看到賣米麵糧油的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