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十七章(2 / 2)

“好,您試試。”

“咚咚咚,打罷了頭通鼓,聖賢提刀跨雕鞍,咚呀咚個咚,打罷了二通鼓,人有精神馬又歡,咚咚咚……”

“怎麼啦?”

“掉溝裡一個。”

……

“好啊,傑西這是還打了京戲底子麼,唱得這樣地道?”柳泉海拿著個大屏幕手機,上頭正是齊涉江的相聲直播。

孟靜遠在一旁讚同地點頭,“您不知道,會的多著呢,上回都沒展示全。”

他們今日沒有去現場,今兒是孟老爺子的壽辰,因為纏綿病榻,連弟子也不叫上門祝壽,唯有柳泉海得老爺子同意,來陪他說幾句話。

柳泉海和孟老爺子說了幾句舊事,老爺子就說要躺下了。

其實柳泉海還有很多話想和老爺子說,但也隻能歎口氣,和孟靜遠在旁守著老爺子,一麵想起傑西也不知怎樣了,就打開直播看了看。

“傑西是誰?”

孟老爺子的聲音響了起來。

“哎,您老又醒了?是不是我這聲音開太大了,這手機我也玩得不靈……”柳泉海擺動了一下手機,不知怎麼直接關機了。

“沒事……”孟老爺子說道,“迷迷糊糊聽到有人在說相聲,就精神了。”

柳泉海和孟靜遠都是一樂,“是麼,傑西是個晚輩,今兒給思禾墊場,這孩子雖然是海青腿兒,但功底紮實啊。我聽著,很有您台上的風采。”

孟老爺子回想起自己半夢半醒之間聽到的一小段,喃喃道:“是像……”

塵封了幾十年的記憶又浮現起來,孟老爺子在心底晃神,與其說像自己,不如說是像回憶中意氣風發的師哥齊夢舟呢。好多活兒,都是師哥一句一句給他說的。

一旁的柳泉海渾沒注意,還高興地道:“您看,我是說像!”

孟靜遠也點了點頭。

可惜隻聽了一段,孟老爺子吐了口氣,說道:“是好孩子,什麼時候有精神了,我也見一見。”

柳泉海和孟靜遠都驚了,老爺子可是多少年不理事了,打生病前就不樂意見那些晚輩。就現在說傑西如何如何的那些人,想上孟家裝孫子,都難得進門。

他們想再說什麼,可老爺子已經發出了微微鼾聲,再次睡著了。

隻是看上去,睡得似乎比平日安穩。

兩人對視一眼,輕聲道:“等老爺子大好了,就去指點一下年輕人。”

.

演出現場。

周思禾演過了三場,到這裡,節目就都結束了。

但是演完後,觀眾掌聲不斷,演員都走到側幕條了還不停,這就該返場了。返場就是正式節目表演得好,觀眾極喜愛,掌聲不停,演員便回到舞台上繼續給大家加演個小節目。

周思禾都走進台口了,觀眾還在鼓掌,他再回來,這就叫“幕後返”。

周思禾和搭檔一起給觀眾演了個小段,心中起意,說道:“今兒墊場的,有我徒弟,也有子侄,我把他們叫上來吧。我知道,也有些他們的粉絲。”

大家都知道,主要說的其實就是齊涉江。

觀眾當然是願意的,包括直播間的網友也是如此,他們都猜測返場時齊涉江會上來。

剛才齊涉江表演完節目就下去了,可大家特想聽齊涉江說說話,到底怎麼想的,原來不是不會柳活兒,甚至使得特彆好啊。

“來,這個,傑西,青年相聲演員,前偶像。”周思禾說完,大家都笑。

齊涉江又微微鞠了一躬。

“前麵和我徒弟劉卿演了個《批京戲》,演得非常好。”周思禾說道,“我看大夥兒都還沒聽夠呢,是吧?”

“對!!”

“再來一個!”

周思禾笑吟吟地道:“哎,剛剛唱的是京戲,但我知道,傑西的大鼓唱得也非常好,你唱段大鼓吧。”

現場安靜了一秒,隨即又響起了掌聲。

大鼓?

這不都說,齊涉江的大鼓一股怪味兒麼,要不大家也不會相信他柳活兒使得真的不好了。

但是因為齊涉江之前帶給大家的京戲,觀眾還是選擇了鼓掌,隻是難免交頭接耳起來,也不知唱出來什麼味兒,可彆把之前京戲帶來的好感都破滅了啊。

周思禾就是知道,才故意讓齊涉江唱大鼓的,他可是站在孟靜遠那邊的,憋著要讓齊涉江露臉呢。

他自己沒有親耳聽到齊涉江的大鼓,但相信師兄的品鑒能力,再說他也不像那些個瞎叫喚的同行,他是有內幕消息的,知道齊涉江還是子弟書傳人。

這也沒約好,都是臨時起意,齊涉江一聽,說道:“劉卿唱得也好,我和他拆唱一個吧。”

拆唱就是一個人唱的曲子,拆開,兩三個人,甚至四五個人一起演出。

這個就是投桃報李,周思禾捧齊涉江,他就把周思禾的弟子也捎帶上,大家一起露臉。排演的時候互相了解過,他知道劉卿的能耐。

劉卿愣了一下,被其他師兄弟推到了台前來,台下又是一陣掌聲鼓勵。

之前他們倆說的那段,屬於一頭沉,也就是基本都是逗哏齊涉江在說,作為主要的敘述人。但劉卿捧得也相當瓷實,把觀眾情緒都帶起來了。

也是這個時候,一些半懂不懂,此前也批評過齊涉江基本功的外行,也急忙在微博開麥了,仿佛十分睿智地道:“齊涉江想打個漂亮的翻身仗,但他太急了。他的京戲,模仿得還算是到家,但是大鼓,他唱的那不叫味兒啊!聽過《何必西廂》現場版的都知道,黃調黃到天邊去了。糊弄一下普通觀眾夠了,在行家裡手這裡,得把前頭掙的臉麵又都丟了!看吧,周思禾的粉絲好這口兒的多,不給他叫倒好就算他今兒走運了。”

一時間,原本直播間近乎狂歡的氣氛又黯淡了一點,尤其是齊涉江的粉絲,心都揪起來了。

誰也不樂意自己的偶像站在台上,被人叫倒好啊。

可他們偶像是個混血,在國外待了那麼久,會唱國粹京戲都叫她們驚喜萬分了,何況大鼓……這曲種,年輕一些的孩子都不知道欸。

那些個人說得有鼻子有眼,信誓旦旦,怎能讓她們不擔憂。

……

“就給大家唱段兒梅花大鼓的名段《琴挑》吧。咱一人兩句吧。”齊涉江正現場和劉卿拆詞兒,拆好了,便有弦師來伴奏。

“這段兒說的是北宋書生潘必正進京趕考,在女貞觀遇到了美貌尼姑陳妙常彈琴,二人漸生情愫,從此心心相印。”齊涉江先給觀眾介紹了一下劇情,他知道也有觀眾不聽大鼓,先介紹一下劇情,好叫大家理解情緒。

介紹完畢,再一清嗓子,齊涉江扶著場麵桌唱道:“暮春三月,鳥語花香,鴛鴦戲水在池塘。在那池塘後有一座廟宇叫女貞觀,有一位戴發出家的陳妙常……”

現場有聽慣了曲藝的老先生,驚愕道:“剛誰說這小年輕大鼓不如京戲的!”

正宗南板梅花調啊!

行腔華麗不失細膩,標誌性的高腔流暢開闊,情緒飽滿,韻味十足,堪稱儘得梅花大鼓精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