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第七十六章 可可托海(三)(1 / 2)

第七十六章可可托海(三)

順利解決了路上的小插曲, 節目組一行人終於在晚上十一點抵達了營地。

剛下過雪,天空晴朗一片,漫天星子灑滿夜空,映襯著腳下的雪地。

原本,幾位藝人還在擔心節目組會讓他們在冰天雪地中住帳篷, 沒想到節目組準備的住宿環境遠遠超出他們的預想——隻見在避風的山坳裡, 數十頂氈房連成一片, 每一頂的麵積都足有二、三十平米!遠遠望去, 這一整片白色氈房就像是一座巨大的行宮,氣勢恢弘。

“這是……蒙古包?”嚴長輝饒有興趣地說, “我之前在蒙古拍戲時, 住過蒙古包,還挺有趣的!”

“嚴老師你這話可不要當著主人家的麵說。”蘇紀時笑道,“這是哈薩克族的‘宇’,外表看上去確實很像蒙古包,但房頂和外牆裝飾都有一定區彆。”

對於不熟悉新疆風土人情的遊客來說, 總是會弄混這兩種氈房的區彆。但蘇紀時作為一條地質老狗,每次出野外前, 都會事先做好功課,避免觸犯當地群眾的忌諱。

留給五位嘉賓的氈房是其中最華麗的一座。

外表看上去普普通通,但進去後, 每個人都沒忍住“哇——”了起來。

地麵上鋪著華麗而厚重的羊毛地毯, 赤腳踩上去, 略微有些紮腳, 但格外舒服。牆上懸掛著長寬皆超過兩米的牆氈,每一塊都顏色各異,既可保暖,又可用來作為裝飾。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他們叫不出來名字的樂器、器皿懸掛在牆上,看得所有人目不暇接。

正中間的地麵上擺放著一張圓形的小桌子,五塊小地墊放置在桌子旁,旁邊已經架好了攝像機。

看到這個陣勢,大家當然明白這間氈房就是他們未來幾天的主要內景場地。

因為天太晚了,原定的“發放任務”環節便挪到了第二天再拍攝,今晚留給藝人們好好休息。

……

冬季的可可托海,九點半才日出。如果減去時差的話,相當於內陸地區的七點半左右。新疆的冬天太冷了,幾乎沒有人會在日出之前起床。即使起床了,還要再和被窩纏綿一會兒。

但蘇紀時從來沒有賴床的習慣。她生物鐘很準時,天還未亮她便睜開了眼,等到天邊露出了一抹嫣紅的晨光,她已經收拾好,精神奕奕地出門散步了。

她起床時,不小心把小霞吵醒了。見她要出門,小霞睡眼朦朧地從床上爬起來,明明困得東倒西歪,卻執拗地像個小尾巴一樣跟在她身後。

蘇紀時伸手揩掉她眼角的臟東西:“困的話就繼續回去睡,不用跟著我,我就在附近轉轉。”

小霞搖頭:“不行!放你一個人的話,不知道你又要搞什麼‘大事情’了。昨天你救了野狗,今天不會去救熊吧?”

“……這裡沒熊。”

“那也可能是狼、鹿、傻麅子之類的!”

一邊說著,小霞一邊打了個寒顫,仿佛已經預見到了蘇紀時被群狼環伺的模樣。

蘇紀時實在甩不開這個小尾巴,隻能帶著她一同踏出房門。

推開氈房厚重的簾門,白蒙蒙的冷空氣迎麵而來。這裡氣溫極低,零下三四十度是家常便飯,這種冷意裡還夾雜著冰雪的濕氣,深呼吸時,甚至能感受到冷空氣順著氣管流入肺部,浸透整個身體。

小霞打了個寒顫,僅存的最後一絲睡意也被凍掉了。

營地裡一片寂靜,地上布滿車轍與腳印,這是他們昨天來時走過的路。

蘇紀時裹緊身上的兩層羽絨服,戴好帽子、麵罩、墨鏡,找準方向,向著營地外走去。

晨光雖暗,但是在雪地的反射下,四周依舊亮的耀眼。

兩人在雪地裡深一腳淺一腳地走了二十多分鐘,小霞茫然問:“蘇姐,你要去哪兒啊?”

她原本以為蘇紀時隻是在營地旁邊轉悠轉悠,哪想到她一路走的筆直,很明顯已經鎖定了目的地的方向。雪地趕路,這讓小霞回憶起了之前被老穆總丟到郊區挨凍的悲慘經曆,小霞打了個寒顫,覺得自己可憐弱小又無助。

“到了。”

蘇紀時忽然開口。

轉過最後一道山坳,眼前豁然開朗。

小霞驚訝地望著眼前的景色,不知該用什麼語言來形容才好。

山巒疊嶂,綿延無限。但在山巒之間,有一道極為突兀的溝槽,貫穿在每一座山體之上。仿佛有一個看不到的巨人,揮起巨斧,劈開了山巒。

那道溝槽極為狹長,如果乘坐直升飛機從上空俯瞰的話,便會發現它綿延將近兩百公裡。在它的作用下,河流改道、盆地塌陷,巨石崩落、水漫成湖。

這,就是蘇紀時此行的目的地——可可托海地震斷裂帶。

而在地麵上撕開這麼大“傷口”的地震,足有八級強度——和汶川地震等同。

“8級地震?!!”小霞瑟瑟發抖,“咱們上個月剛經曆了海嘯和火山爆發,不會這麼倒黴撞上地震吧??”

蘇紀時笑她膽小:“這個地震都是一九三幾年的事情了,距今將近九十年。你啊,就彆瞎操心了。”

小霞依舊怕怕地望著那片山崖。

要說可可托海最負盛名的兩個地質奇觀,“地震斷裂帶”還要排在“三號礦脈”之前。

因為新疆地廣人稀,降水也少,故而這個斷裂帶經曆九十年風霜,依舊保存的非常完整,在世界都算是獨一無二的奇觀。

它具有極大的地質科考價值,如果不是場合不對的話,蘇紀時恨不得掏出紙筆開始畫“產狀圖”了。

小霞問:“其實我一直很奇怪,地震到底是上下晃,還是左右晃啊?”

蘇紀時答:“既有上下晃、也有左右晃,還有上下左右一起晃。”

“……”

蘇紀時:“這和地震波有關。”

小霞的提問,一下激起了蘇紀時當老師的熱情。她讀書時,也是給教授當過助教,解答過新生問題的!

蘇紀時耐心解釋:“你知道,地震的核心都在地下幾千米處,它的震動會從地底傳到地表。這種震動波被稱作‘體波’,體波又分為橫波和縱波兩類。

“橫波就是左右晃,縱波就是上下晃。因為縱波的傳播速度最快,所以每次地震時,地麵上的人都是先感受到房子上下晃動,然後過幾秒開始左右晃動。

“當兩種波都到達地麵後,威力就會混合加強再加強,成為‘麵波’。麵波就是震塌房子的罪魁禍首。

“不過麵波的種類就很多了。常見的有‘勒夫波’啊,‘瑞利波’啊等等……對了,我和你說個有趣的小知識吧!‘勒夫波’的英文原名其實是‘LOVE WAVE’,也就是‘愛之波’,這就是地質學家的浪漫,是不是很有趣!”

蘇紀時興致勃勃地解釋了一大堆,結果當她轉過身時,卻發現小霞瞪著一雙茫然的眼睛,正無辜地看著她,小霞頭頂無數問號,簡直是“我是誰我在哪兒”的絕佳表情包。

蘇紀時:“……”

蘇紀時真不想承認自己是在對牛彈琴:“我說了這麼多,你聽懂了多少?”

小霞小心翼翼比出一根手指。

蘇紀時:“百分之十?”

小霞硬擠出一個尬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