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智慧的唯一工具就是愚昧,一群好心好意來做誌願的醫生們就這麼被糾纏上了。
當然也有懂道理的村民,幫醫生們聯係當地政府,這才從村子裡出來。
“……應新君發生了創傷後應激反應,最開始小女孩試圖感染她時她就有了心理問題傾向,後來小女孩自殺更是加重她的問題,如今她處於對創傷事件的否認階段,不承認小女孩自殺事實,同時幻想自己得了艾滋病,開啟心理防禦機製,尋求安慰。”
並且事實並沒有那麼簡單,應新君媽媽沒有說的是艾滋病阻斷藥本身毒副作用就會使人易感抑鬱,一邊是副作用,一邊是創傷後應激反應,應新君的心理治療開展極其艱難。
尤其聽完應如是的陳述,應新君媽媽發現女兒有人格障礙的傾向,因為應如是不是應新君第一個告知她得艾滋病的人。
這種頻繁使用投射性認同的防禦機製,著實是一個危險警示。
應新君媽媽心累,又想到家裡一群搶著分家產的親戚,眼神淩厲,打起精神,“如是你不用擔心,阿姨家好歹是醫生世家,應新君的心理問題肯定會治好,HIV也不會感染上,隻是阿姨拜托你一件事——”
“什麼?”應如是快問,她一定會做到。
“暫時不要讓應新君接觸到大寶貝,如今她的心理情況複雜,等穩定後再讓她和大寶貝接觸。”應新君媽媽擔心女兒接觸大寶貝會乾擾心理治療,畢竟大寶貝也是女兒的乾女兒。
更何況自從那件事發生以後,女兒似乎連正常小女生都不能從容麵對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家裡的一群親戚才會找上門來,一邊假兮兮哭訴著侄女碰上這破事,一邊認定應新君以後沒法乾兒科了,既然做不了醫生那家族合資開的醫院股份也沒他們家事了,畢竟應新君是獨生女,獨生女沒法做醫生,占著醫院股份不大好,他們願意買下來。
應新君媽媽想到這裡就來氣,身為親人又是醫生的他們竟不盼著女兒好,道德心在哪裡?
“好。”應如是當即答應,沒有什麼比應新君健康更重要的了。
應新君媽媽又說了幾句,電話結束。
放下電話的應如是心情沉重,一邊慶幸好友沒有真正染上可怕的艾滋病,一邊擔憂好友的心理問題。
應新君從來是個富有同情心和憐憫心的人,不然她也不會成為兒科醫生,待在這個一次需要麵對兒童和家長多位“患者”的科室;也不會成為大寶貝乾媽,僅僅是擔心年輕的應如是照顧不好自己的孩子,甚至還讓大寶貝牽進她家戶口本;還是無國際醫生……
應如是可以想象到這次事件對好友的打擊,想象到好友心理負擔有多大。
她有點討厭那個小女孩了,哪怕對方是個艾滋病患者,是個沒能接受教育的可憐小孩。
她死了,卻把痛苦留給彆人。
應如是討厭她。
應如是表情蔫蔫,推開門。
大寶貝此刻正要回房睡覺,看見是是出屋很開心,她撲進是是懷裡,笑嘻嘻道:“是是你剛才和誰打電話呀?怎麼突然出來親我和爸爸呀?”
原戚生注意到應如是的表情,眯眼。
應如是扯嘴角笑笑,摸摸大寶貝頭,撒謊,“一個很久沒見的朋友。”
不告訴大寶貝是親外婆是怕大寶貝問她應新君的事,本一回家大寶貝問她親媽怎麼樣她就犯難,如今得知了好友身上一連串事情,應如是更是不知從何說起,並且不知道要不要和大寶貝說。
她看向悶騷原,目光迷茫。
原戚生將應如是反應收進眼底,他牽起大寶貝的手,道:“不是和小朋友約好明天早上一起去遊樂園玩嗎?早點睡才有精神。”
大寶貝成功被爸爸的話吸引走注意力,乖巧點頭,“嗯嗯,我要睡覺了。”
她小跑進臥室,貓貓尾隨入內。
爬到床上自己給自己蓋好被子,甚至不用聽故事了,大聲宣告:“我要睡覺了——晚安——”
大人們一一和她道晚安,替她熄燈。
等到應如是和原戚生回到臥室,應如是卸掉偽裝,轉身抱住悶騷原,頭埋在他的胸前,悶聲悶氣道:“好氣,想打人!”
原戚生像應如是摸大寶貝腦袋一樣摸摸應如是腦袋,“那就打吧。”
應如是聞言抬頭望向他。
原戚生輕聲關上門,然後背對應如是,反手指著他的背,“打這。”
兩秒後,應如是給悶騷原“捶背”。
原戚生站如鬆,一聲不吭。直到應如是不想打了,他轉過身,抱小孩一樣抱著對方來到床上,溫聲道:“什麼事,說吧。”
應如是癟著嘴,講述事情的來龍去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