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女心計38(1 / 2)

女配愛平淡 養心殿 15360 字 10個月前

李怡這些天操勞國事確實是有些累了,今天更聽到這種前無古人之論斷,險些沒被氣得背過氣去:“荒謬!簡直是強詞奪理,你們以為用兩隻兔子做借口,就可以逃過責罰嗎?兩隻兔子和先帝的遺物孰輕孰重?你們竟然膽敢,膽敢將二者相提並論!簡直是不可理喻!賢妃如此是非不分,你到底是怎麼當上妃子的?難道你隻會仗著有人撐腰任性妄為,獨行獨斷,視宮規國法於無物。”

賢妃幾乎是被罵蒙了,“皇上?”

李怡頭痛的說道:“現在念在你父親正在為國辦事,為押送賑災銀款一事操勞奔波。你這種行為也是初犯,朕罰你禁足半年。無事不要出來走動,就在你的仙居店好好靜思己過。”

賢妃受了這樣的懲罰非常吃驚,不過今日皇上真的是震怒,她不敢再多說什麼,隻能乖乖退到一旁。

劉三好也沒料到當今的聖主會如此決斷,皇上竟然聽到她們的理由,還降罪於娘娘。難道皇上不明白,她們是為了挽救活的生命才砸開死的基石!劉三好說:“皇上請聽奴婢一言,太宗當年斬異獸,是為了救人救生命,今日賢她也……”

李怡不想再跟她們糾纏下去,揮了揮手,“不用再說了,你這個司珍當時在場,竟然不知阻止,甚至有慫恿賢妃犯錯之嫌,你也難辭其咎。朕不願多管後宮之事,自己去太後那領罰吧。”

皇上早就嫌棄賢妃在後宮中攪風攪雨,好不容易等到她自出昏招,撞到他手裡,有機會罰她禁足宮中,自然不會放過機會。

清思宮,太後人在宮中坐著,見劉三好施施然前來,聽到她和皇上派來的公公將事情的始末說清,太後也大為意外。她看到劉三好一頭霧水的跪地來領罪,雖說是請罪,可是劉三好明顯還不明白她錯在哪了。

太後想到教導處這樣的宮婢,簡直是又羞又怒,恨鐵不成鋼。她剛剛升了劉三好的職,升她為司珍,就出這樣的紕漏!太後本來還想過幾日就讓阮翠雲升任尚宮之位。可是今天,皇上已經表明態度,劉三好不能不懲罰,這一下向太後舉薦劉三好的阮翠雲也被太後遷怒了,太後覺得阮翠雲識人不清,升任上宮的旨意也擱置下來。

萬夫人見到萬寶賢被罰禁足,而自家萬劍鋒與表哥馬元贄又分彆被皇上派了不同的任務,最近他們都不在京中,無人可以給寶賢撐腰,長此以往下去,寶賢豈不就是被打入了冷宮!萬夫人自言自語道:“我不能坐以待斃,眼看寶賢失寵,要想想辦法才行。”

萬夫人是一個後宅婦人,並沒有讀過什麼書,更沒有多少見識,能想到的辦法自然就和求神拜佛分不開。她聽說有一個叫牛家村的地方,那裡麵的人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一百多來都過得十分貧困。後來發現他們村的祠堂橫梁上麵放了一根竹棍和一隻破碗,原來是有人做法,讓他們日日請行乞度日。萬夫人得知這些,覺得靠做法很靈驗,便深信不疑,又聽說城外的飛升觀有道長就會做法,便去那裡求道長保佑,因此認識了一個神棍道長,問她所求為何,隻要足夠心誠也就是銀子給得足夠,便可以幫她做法,讓其心想事成。

萬夫人現在正在祈求老天保佑萬寶賢,自然沒能抵抗住這道長的說法,萬夫人跟道長說,女兒女婿家裡有小人作祟,影響二人和睦,花了一筆銀子讓道長幫著做法術,保佑女兒的夫君隻愛她一個人。

這種法術需要男子的年庚八以及貼身之物,還需要將施了法術的人偶放在男子的床下麵。皇上的寢宮不是萬夫人能進的,就算萬寶賢沒失寵的時候她也進不來這裡。萬夫人打算買通皇上身邊的包公公,包公公畢竟是馬元贄的人,聽說隻是取一點皇上掉下來的頭發,把一個布包放在皇上的床下麵,就有大筆的銀子可拿,便欣然同意。豈不知他剛放下東西,就被金玲發現不妥,讓人控製了起來。包公公當然不肯替人背鍋,當場說出萬夫人讓他這麼做的。

於是萬夫人孫家碧在後宮施行厭勝之術,被指認之後當場擒拿。皇上穩坐高位審問犯婦孫家碧,太後和王淑妃也在一旁,賢妃也被暫時解禁傳喚過來,跟在旁邊一同聽審。

在後宮施行厭勝之術乃是死罪,當年高宗皇帝的王皇後就是因此被廢,一乾人等全部處死。李怡不怒自威:“孫家碧,你還不從實招來,到底為何要買通包公公,竟然敢對朕圖謀不軌。”

萬夫人現在也知道怕了,當然立刻予以否認,“臣婦沒有做過,皇上不要聽信一個太監冤枉我。”

賢妃也說:“皇上,太後,我娘絕不會害皇上的,一定是有人栽贓嫁禍,請你們明察。”說著她看向王淑妃,覺得一定是她趁著自己禁足期間設計陷害萬夫人,以達到打擊賢妃的目的。

王淑妃可覺得無辜的很,她這次絕對沒有插手,她隻是來看熱鬨的,她倒是要看看平日裡仗著自家老爺和馬元贄那個太監就耀武揚威的萬夫人,今天怎麼倒黴,“栽贓嫁禍?看來萬夫人當真不得人心,否則為何這麼多人不嫁禍,偏偏要嫁禍於她呀。”

皇上威嚴說道:“萬夫人,宮中出入冊記載,你本月初六曾經外遊,到底所謂何事?”

萬夫人沉默不語,明顯的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李怡說道:“你不說,朕找人代替你回答,傳布小順上殿。”

小順上殿來,“奴才參見皇上。”

李怡說:“小順,你說你曾經在宮外見過萬夫人,你在哪兒見過萬夫人?”

小順說:“奴才出工辦貨,在飛升觀外麵見到萬夫人。”

李怡說:“宮裡也有道觀,萬夫人你出宮絕對不是拜神這麼簡單,還不從實招來,你若是不說實話,朕就派人去把飛升觀的道士都捉來,挨個審問!朕就不相信他們敢隱瞞真相,作假欺君。”

萬夫人經這一番恐嚇,立馬跪地說了實話,“皇上,臣婦錯了,臣婦是惦記女兒怕她不受皇上的寵愛,一時鬼迷了心竅想要找道士做法,讓皇上隻寵愛他一人。”

太後氣道:“荒唐!”

賢妃一臉的不敢置信,不相信她母親真的做出這種事,“娘啊,你怎麼不和我商量呢?竟然自作主張做出這樣的事。”她轉頭對皇上說:“皇上,我娘他隻是深閨婦人,隻是愛女心切,其實她並無歹意。請念在她一心為女,又沒有害人之心,饒過她這一次吧。”

王淑妃在一旁說道:“賢妃何必這麼快撇清關係呢,你們到底是親母女,誰知道萬夫人的此等做法是不是經過你的受意。”

賢妃說:“我就算再無知,也知道在宮中施行厭勝之術,乃是事關重大。”

淑妃說:“果然是夠無知的,不過就算再無知也應該知道,何止是事關重大!宮中嚴禁邪術巫咒,違者立斬。而且萬夫人當真是膽大包天,對著皇上施咒,已經等同謀反了,賢妃再為她求情,你們便是亂黨!其罪當誅,應該母女一同正法。”王淑妃得意地看向皇上,發現皇上並沒有給她一個眼神,當真是一點默契都沒有。

王淑妃雖然重新當上了妃子,但是她自己知道怎麼回事兒,兩人並無夫妻之實,隻不過是皇上和她做的一個交易,讓她在後宮中牽製住賢妃,皇上並沒有對她傾倒或者被她的魅力折,所以王淑妃不敢放肆,轉向太後:“太後,您說臣妾說的對不對?”

太後嚴肅的點點頭,說:“萬夫人,哀家問你,真的是這樣嗎,賢妃知不知道你做法一事?”

萬夫人說:“太後娘娘,賢妃真的不知道,這都是臣婦一人所為,我真的知道錯了,太後

恕罪。”

皇上說道:“現在事已查明,萬夫人也已親口承認在宮中施邪法,厭勝之術一向罪不容諒,且此法還是對朕施,萬夫人藐視皇威,罪大滔天,不容饒恕!”

賢妃連忙叩首:“求皇上原諒我娘愚昧無知,法外開恩。”

這件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本是意料之內,李怡本來心中已經下了判處的決定,誰料到孫家碧突然站起來,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說:“皇上,我表哥是神策大將軍馬元贄,我家老爺是懷化大將軍萬劍鋒。全靠他二人對外平定邊疆滿族,對內穩定皇上威信,大唐才能得享太平,皇上才得以平穩坐擁江山!倘若皇上要將我處死,就是恩將仇報!”

李怡聽了這話不由得大怒,原想放她一條生路的想法也淡了。

太後怒的站了起來,“放肆,你在要挾皇上是嗎?!”太後轉向李怡說道:“皇上,如此刁婦,死不足惜!”王淑妃在旁邊添油加醋。

金玲暗歎這孫家碧真的是個豬腦子,明明可以有轉圜的餘地,卻偏偏要被她自己說死,自斷生路。如此在大庭廣眾之下威脅皇上,戳痛皇上的傷疤,皇上又怎麼可能留下她,本來有心也變無心了,留下她豈不是正應了那句話,皇上是因顧忌那兩個大臣不敢殺她。

果然,盛怒中的李怡說道:“孫家碧罪大滔天,不知悔改,令即時收押監牢,依法判處絞刑!”

賢妃再怎麼哭求都沒有用了,皇上的金口已開,聖旨已下。

等眾人都散了許久,李怡仍悶悶不樂。金玲說道:“皇上還在慪氣呢,何必和個愚婦人一般見識,看她的所作所為,就知道她不值得皇上為她生氣。”

李怡說:“朕豈是在氣她,而是在氣我自己。朕的皇位得之不正,全靠馬元贄和萬劍鋒二人擁立,他們一個有權,一個有兵,可惜朕不甘於做一個傀儡皇帝,登基以來隻是想為萬民謀福祉,未能同流合汙。按照佛家的說法就是有因有果,現在朕麵臨的局麵就如刀架頸。”

金玲小聲說:“所以殺一個萬夫人,也解決不了什麼問題。”

李怡詫異,“你想替她求情?”

金玲說:“就像太後所說,如此刁婦死不足惜。不過她要死也應當死得有價值。”李怡示意她但說無妨。金玲道:“萬夫人隻不過是馬元贄的表妹,馬元贄為人冷血自私,為了權勢可以不敬君上,六親不認,何況是一個表妹。相信萬夫人的死對馬元贄不會有什麼影響,頂多是覺得皇上動了他的人,損了他的麵子,惱羞成怒罷了。皇上是依律斷案,在明麵上他也不能說什麼。至於萬劍鋒,我沒接觸過,倒是要問問皇上對他是何看法。”

李怡想了想說道,“萬劍鋒這個人,朕是覺得是個可造之材,他帶兵打仗的本事無人能及,至於為人,看起來也算耿直忠厚,很有愛國憂民之心,隻不過識人不清,與馬元贄攪和在一起,實在是人生敗筆。他若肯棄暗投明,為朕所用。那是再好不過了。”

金玲說道:“皇上既然有拉攏萬劍鋒的心思,要殺萬夫人就請三思,一個愚婦人死不足惜。可是對萬劍鋒來講,就是殺妻之恨。馬元贄和萬劍鋒他們兩個的同盟現在到底有多堅固,我不知道。不過,若是萬夫人一死,萬劍鋒或許會徹底倒向馬元贄,為報殺妻之仇,被蒙蔽,連一點為良臣的風範都顧不得了。”

李怡皺眉道:“你是叫我不要殺她?”

金玲說:“若能暫時留著萬夫人一命,等到萬將軍回來之後向您求情時做個順水人情,再以君臣之彆,以國家大義曉之。或許可以將他和馬元贄分化開,至少會起到鬆動的作用。”

李怡若有所思,說道:“讓朕好好想想,今天直接判處萬夫人死罪,確實是一時氣昏了頭,君無戲言,這話也收不回來了。”

金玲說:“皇上著相了,你是判她絞刑,又沒說立即處斬,自然可以延後待斬,對皇上的威信並無影響。”

李怡已經徹底不生氣了,“那就傳旨說,朕顧念萬將軍替朕在外賑災,準他差事辦好之後回來見一麵再執行,你幫朕草擬詔書。”

“是。”金玲坐到一旁的案上開始寫詔書。

李怡說:“還是你想的周到,多虧有你提醒,朕才沒有錯失一個好機會。”

萬將軍回京之後,知道孫家碧犯了王法,在宮裡給皇上施邪法,判了絞刑,隻等著見他最後一麵。當他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對皇上覺得萬分愧疚。萬夫人是他多年發妻,不能不救,主動說願意以自己的將軍之位告老還鄉換萬夫人的性命。

皇上認為這個時候天下未穩定,可缺不了萬將軍,一再挽留,終於對萬夫人網開一麵。君臣二人終於有機會摒棄成見,好好的懇談了一番。

萬將軍這才知道,之前對皇上多有誤解,都是因人誤導所致,皇上並非昏庸之人,反倒是一個一心為民為國的好君主,而他之前一直認為是忠賢典範的恩師才是禍國殃民的奸佞。萬劍鋒並不傻,這些日子察覺到不對的時候,已經秘密派人去馬元贄的家鄉察訪,得知他在那裡良田千頃,豪宅無數,絕對不是他的俸祿能支付得起的,貪贓枉法,魚肉鄉裡的事情也沒少做。

萬劍鋒投桃報李,向皇上說出,馬元贄曾經跟他商議,送寶賢進宮為妃之後,等寶賢生下太子,就輔佐新君即位,想到萬寶賢進宮之後鬨出了許多事,而且他的夫人也跟著幫忙爭寵,攪得後宮不寧,驚擾皇上,萬將軍愧疚萬分說出這個秘密。

李怡這一驚不小,甚至慶幸自己早就心有所愛,對後宮妃嬪不假辭色,更不可能有人身懷龍胎。否則,不知不覺間一場殺身之禍已經到了眼前。

馬元贄尚且不知萬劍鋒已經暗中投靠了皇上,不過就算知道他也不會太擔心,因為他結黨營私,朝中文武百官,將領將,見到他的勢力龐大,投靠他的人不在少數。除了一個萬劍鋒,他手下出身收買的武將還掌握距離京師不遠,多地的軍權。

所皇上要對付他,勢必要做出周詳計劃,一舉殲滅,否則若死灰複燃,必然會引起不知多少的兵禍,引得天下百姓卷入戰爭浩劫。

對孫家碧的處置最後決定是皇上有感於萬將軍愛妻情深,於國有功,免其死罪,奪其二品夫人的誥命封號,並且不可再在宮中居住。萬將軍和萬夫人一起搬出皇宮,皇城夜晚的禁軍統領,也由皇上重新指派,是個與馬元贄無交情隻忠於皇上的忠臣良將擔任。

馬元贄泰山祭天回宮之後,這件事情已經塵埃落定,他更是氣得跳腳。他在路上已經生了一肚子氣,就算得知萬夫人要被處死,也並沒有急著回京救援。因為這次萬劍鋒和高顯揚押運救災的銀兩到外地周州縣,本來這筆錢是馬元贄打算全數貪汙下來的,中間使了不少手段,都被他們破解。甚至馬元贄中途讓山賊截了振災款,以為萬無一失,不會有人把自己這個朝廷大官和山賊聯係在一起,必然將著大筆的錢財收入囊中。沒想到萬劍鋒窮追不舍,親自帶兵將上山剿滅了山賊,奪回賑災銀兩,發放到百姓手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