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楚國夫人……會是……楚國夫人嗎……
聖上原是那般寵愛她,那般愛重她腹中的孩兒,可是她去夏落水流產,一口咬定是楚國夫人推她落水,理應憐惜愛護她的聖上,不但沒有懲治楚國夫人分毫,反而還下達禦令,稱此事與楚國夫人無關,不許宮人再議……
當時,她以為聖上如此做,是為了維護皇後娘娘,是因為楚國夫人是武安侯的妻子,聖上是為了結發的妻子和要好的兄弟,才對楚國夫人如此寬容……
……是她,想得太簡單了嗎?
說來“楚國夫人”這個誥命封號,也是聖上特賜的,按理說,命婦封號與丈夫官職對等,依武安侯當時的工部侍郎一職,溫氏應是三品淑人,就算聖上看重武安侯,對武安侯恩重些,封個二品郡夫人也足夠了,可聖上,卻直接破格封了一品國夫人……
一個青州小吏之女,一躍成了一品國夫人,這是有梁開朝以來,從未有過之事,世人隻以為,曾在人前言稱沈湛為至親兄弟的聖上,是待武安侯府恩重,故而如此,可聖上如此恩重,真的是因對武安侯“愛屋及烏”嗎?還是僅僅是因為那溫氏本人?……
溫氏是生得很美的,並與京中的女子不同,自青州山水間而來,眉眼間似也蘊有蓊鬱的清氣靈氣,眉若春山,眸若秋水,嫻靜時其神皎皎,如月射寒江,腹有詩書氣自華,雖出身低微,卻不卑不亢,容止得體,端抵似世家貴女,不僅沒有半分小家子氣,還有一種世家貴女所不擁有的靈動性情。
她與溫氏在大小宮宴上打過多次照麵,在覲見皇後時,也見過多次,說過一些話,她猶記得第一次見溫氏莞爾而笑時,如雲開雪霽,明燦流光,就像是美人畫突然活過來了一樣,看得她微微一怔,當時在心中,就有幾分明白,為何武安侯放著那麼多京中美人不要,單單癡戀一個青州女子,非她不娶。
天下美人雖多,但傾國傾城者難求,才情絕世者罕見,她出身世家,後又入宮為妃,見過不少美人,也知道,有些所謂的美人,不過空有一副好皮囊,性子卻似木頭,著實無趣,可楚國夫人不同,人前溫雅清婉,與丈夫武安侯在一起時,又彆有韻致,眉眼彎彎,眸中笑意如璨璨星子,一顰一笑,都甚是動人,既是溫香可人的解語花,又慧黠可愛地,似一隻靈動不羈的白狐。
這狐狸,不會真把聖上的心,也給勾去了吧……
猶記得去年冬日,她有次與聖上在禦花園偶遇,原想伴駕同行,但見聖上沒有此意,便知趣退下,後來她去了聖上默認要去的清平館,卻發現,聖上並沒有去過那裡,當時便猜測,聖上其實是與那女子私會去了……
如今想來,那一日,皇後娘娘正好宣召武安侯夫婦入宮用宴,聖上有無可能,是在宮中某處,與楚國夫人私會……
馮貴妃想到此處,悚然一驚,殿內炭火燃得再旺,也覺遍體生寒。
如果真是楚國夫人,便可解釋她心中長期的疑惑——聖上既能為那女子冷落了她這個寵妃,為何不給那女子名分,不將那女子光明正大地納入宮中,隻讓她隱在人後,隻與她悄悄地做一對“地下鴛鴦”……
……之所以隱在黑暗中,是因為見不得光……是因為,那是武安侯的妻子啊……
若此事被當眾揭開,那將在朝野掀起多大的非議,若聖上真的納楚國夫人入宮,那不就是頂著覬覦臣妻的惡名,與武安侯的所謂兄弟情義,也就成了天大的笑話!!
馮貴妃心如擂鼓,強忍震驚的同時,種種謀算,亦在心中,飛快掠過。
若她推斷無誤,若那野女人真是楚國夫人,她不能由著此事繼續發展,如果她所想為真,聖上與楚國夫人,已暗有苟且至少半年,長達半年的時間,還沒叫聖
上膩味下來,可見聖上對楚國夫人,是真的上了心,長此以往下去,她這所謂的寵妃,不知要淪落到何種不堪境地,她必須,設法斷了此事,重新贏得聖上的歡心。
但她,也絕不能自己出手,在明麵挑破此事……
聖上能為楚國夫人,摒棄兄弟情義,可見甚是在乎楚國夫人,如果她出手被聖上發現,定會惹得龍顏大怒,且此事若在明麵上被揭開,聖上無法再遮掩後,可能真會順勢將楚國夫人納入宮中,屆時她當如何自處……
得借他人的手,將此事悄無聲息地按下,就當從來沒有存在過……
……武安侯?
武安侯是否知道此事?……應該不會,沒有哪個男人,能忍受這樣的奇恥大辱,武安侯為迎娶溫氏,忤逆華陽大長公主,費了那樣大的功夫,成親以來,身邊無一妾室,是出了名的癡情人,如若知道聖上與他的愛妻暗有苟且,對聖上,怎麼可能還和從前一樣,毫無異色,對溫氏,又怎麼可能,依然愛護如初……
設法讓武安侯意識到他妻子與聖上之間的不對勁,武安侯出於顏麵,定然不會將此事鬨到明麵上,而是會私下悄悄調查解決……
調查……她會暗中助他一臂之力,解決……那奸|夫是當今聖上,武安侯就算氣恨交加到吐血,應也不會喪失理智,直接衝到他的“好兄弟”——當今聖上麵前,說破此事,要求聖上給個說法……
知道此事的武安侯,再怎麼驚怒,應也尚且留有理智,知道所謂的兄弟情義,在皇權麵前,不堪一擊,不會難忍怒恨地跑到聖上麵前質問找死,同時,他定也難忍這奇恥大辱,無法容忍自己的妻子與聖上,繼續保持這樣的秘密關係,更無法容忍某一天,聖上冒天下之大不韙,納他妻子入宮,當著全天下人,給他武安侯戴上這樣一頂鮮綠的帽子……
武安侯不是蠢人,他心裡應該明白,聖上越是對他妻子戀戀不忘,他的處境就越是危險,畢竟,比起納一臣妻入宮,明晃晃地告訴天下人,堂堂天子竟然早與人|婦暗有苟且,不如納一遺孀入宮,如此聲名將比前者好上不少,譬如當今太後娘娘,不就是這樣的出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