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3 章(1 / 2)

上海的國營舊貨商店很有名氣,人氣並不比那些大商場來的小,甚至人氣還更旺一些。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裡很多商品都不要票——舊貨商店,自然是有舊貨的,舊貨不要票是常理。這個時候的人可不會覺得用舊貨哪裡不對,反而是勤儉節約、會過日子呢!

周圍的人不會因為一個人用了舊貨嘲笑他,反而一個人打腫臉充胖子,不懂得量入為出會被人認為是不會過日子、不值得結交。

另外,這些國營舊貨商店也不隻是賣舊貨,甚至不主要賣舊貨!

真說起來這年頭大家都不寬裕,一件東西肯定是會珍惜使用的。以衣服為例,絕大多數老百姓都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甚至有些人會大人穿了孩子穿,哥哥姐姐穿了還有弟弟妹妹揀去穿!最後實在不能縫補了,那也是用碎布漿袼褙、做打補丁用的材料。

舊貨?收破爛的恐怕也收不到什麼東西了。

國營舊貨商店主要是一些‘處理品’,比如工廠生產出來的不合格產品,甚至殘次品,這既包括最終產品,也有一些零部件。

毛思嘉就看到不少賣收音機零部件的...這甚至不比自行車,自行車個人就能修,日常損耗又大,零部件成氣候有情可原。收音機就是另一回事了,一年到頭修不了幾次,理論上來說應該沒什麼商店賣零件才對。

事實上也確實沒什麼商店賣零件,賣收音機零件的,集中在特定的國營舊貨商店,都是所謂的不合格產品,走工廠弄出來的。

之所以有這麼大的量,一方麵是玩收音機的人多,顯然組裝收音機不隻是首都孩子的愛好,上海小年輕也喜歡這個。另一方麵,是這幾年各廣播器材廠的廢品率越來越高(這一時期很多工廠都有管理上的問題)。

其實很多處理品並不妨礙使用,又不要票,又相對便宜,上海本地人自然願意來!外地人一般不了解上海的國營舊貨商店,這又不像是幾十年後,資訊發達,可以通過提前‘做功課’來弄清楚這些。

毛思嘉之所以知道這個,還是因為毛爸來過許多次上海,對這些有了解,和她有說過呢!

另外,國營舊貨商店也有一些普通百貨商店的商品,不過這些商品的售賣方式也和普通商店差不多。該什麼價就什麼價,該要票的也一樣要票!

毛思嘉買了兩盞台燈之後就看不到什麼讓她有購買欲的商品了,上海貨流行歸流行,她卻不是特彆get這個的。而要說一些日常所需,上海有的,首都基本上也有,不存在非要在上海買的。

不過最後一天她還是買了一些東西...類似‘來都來了’的心態。

比如襯衫,男式的和女式的她都買了兩套...國營舊貨商店這邊買是不要布票的,按照售貨員的說法這是瑕疵品,但就毛思嘉的眼光來看,看不出和普通襯衫有什麼不同。

男式襯衫沒什麼可說的,即使是上海也做不出花來。但是女式襯衫就有些意思了,上海人即使是在這個年代也是儘力在條條框框裡追求一些小細節的。風聲緊的時候就不說了,這兩年沒有那麼嚴苛了,這邊立刻表現在了服裝上。

剪裁有了曲線,達不到貼身的程度,但確實有了審美需求。至於領口、袖口上麵的小細節,比如打不打褶子、尖的還是圓的、大領還是小領...乍一看和北京商場裡的襯衫沒什麼不同,上身後才能發現小心機!

還有圖案也有不同,這兩年北京也不像是前些年全是純白襯衫、黑白灰藍罩衫了,但在圖案上依舊非常保守。上海這邊風氣開放許多,年輕姑娘們穿的基本上是各種小碎花,就算是格子的,顏色也沒有那麼沉悶。

逛街買東西還是挺愉快的,對於毛思嘉來說這一天唯一不太好的地方就是身邊總有一個陌生人晃來晃去。

留在上海的最後一天是純粹的自由活動,毛思嘉吃完早飯就出了招待所...然後就和沈同誌他老婆同路了——毛思嘉肯定不想和不太熟的人一起,但沈同誌老婆太自來熟了,就說自己沒來過上海,亂玩兒了幾天,還沒逛到點子上。

沈同誌好像也不隻是為了結婚來上海,可能來這邊也有一些要辦的事,這兩天他老婆都是自己打發時間的。

“我也是第一次來上海...”毛思嘉說是這麼說,人家卻不當回事,依舊要和她一起。

或許之前也不知道國營舊貨商店,來了之後沈同誌老婆就像是老鼠掉進了米缸裡,根本出不來——看什麼都想要!

這邊很多商品是不要票的!

毛思嘉見她毛巾都買了四條...實在弄不懂來一趟上海帶毛巾回去是什麼思路。

不過考慮到她也帶了幾件襯衣回去,也就不好說人家什麼了。

“毛同誌不再買點兒什麼嗎?是不是沒帶夠錢?”沈同誌老婆這樣說著,就像是要借她錢一樣...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兩人不過是萍水相逢而已。

“也是,年輕同誌都攢不住錢...你是剛剛結婚吧?結婚之後的青年都要窮兩年的。”

這話就說的不合適了...毛思嘉剛剛結婚?相比之下她才是新鮮出爐的已婚婦女吧?

她說話不好聽,毛思嘉也隻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兩個人又不熟,這次回北京之後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再見的人,就算是喜歡得瑟炫耀又如何呢?反正對自己不會有什麼影響。

等到沈同誌老婆的注意力又放在一些不知道用處的商品上之後,毛思嘉被另一邊的一個櫃台吸引了注意力。

這是一個舊貨櫃台,雖然是舊貨,卻專門設了個櫃台,櫃台後還有一個戴著眼鏡的售貨員——說是售貨員不合適,這人特彆有風度,做的是售貨員的活兒,卻有一種老專家的感覺。

不過這也不奇怪,有些特彆昂貴的舊貨本就需要一些專業人士確定價值、維護保養、修理。

這個櫃台的東西很雜,非要說有什麼共同點,大概就是那種西洋風了。

應該是建國以前的舶來品。

當時上海是中國對外的窗口,有很多留存是正常的。而這些東西那時都是有錢且趕時髦的人家才有,或者乾脆就是生活在上海的外國人所有,對於普通人來說是不敢問津的奢侈品。

不過現在麼,時代變了!這些東西值不值錢還真不好說。對於某些人來說值得一看,有些人則是不屑一顧——這些基本上都不是‘日用品’,還處在溫飽階段的市民是不太可能花太多錢弄這些的。

毛思嘉首先看中一盞風燈,請售貨員拿出來看看。

風燈很有藝術風格,毛思嘉看了看商標,是德國貨。再過幾十年,這應該會成為這一類小眾收藏者的手中愛物。不過現在的話,沒人覺得這個有多少價值。

毛思嘉被消費衝動控製了幾秒鐘,最後放下了這盞風燈...這個東西好是好,但她日常生活中用不上啊!

毛思嘉又看了一些鋼筆,品質都挺好的,都是幾十年前的老東西了,能保持這樣的品相不太容易。根據售貨員所說,應該是還能用的,但是不讓蘸墨水了試,要試就得買!

看來看去,毛思嘉看中了一隻懷表。

這個懷表一個是顏值高,另一個,毛思嘉細看的時候看到了表盤上的徽記,某奢侈品品牌...她有點兒意外,這個奢侈品品牌是做珠寶的,真沒想到還有做鐘表的時候!更重要的是標注的年份...如果她沒記錯的話,這個年份正是這個奢侈品品牌成立的那一年。

之前這個品牌就有了,但主業是彆的,而且規模很小。是後來生意被女婿繼承,這才開始發生改變的——這一年正是這個品牌真正的誕生年!

算是很有紀念意義的東西了,就算她今後不喜歡這個懷表了,也可以看作是一個投資——這種有紀念意義的東西是很容易出手的,民間收藏家,甚至官方都願意出大價錢!

這個時候沈同誌老婆也買東西回來了,湊了過來:“毛同誌看表呢?怎麼看舊的啊!這種東西還是買新的好!”

她說著還擼起袖子給毛思嘉看,她手腕上正式一塊鋥光發亮的新表,還是外國貨!

其實毛思嘉手上的表比她的要好,隻是用了幾年了,她又不像某些愛護東西的人用的特彆小心——對於很多人來說,手表是很重要的家庭財產,使用的時候不可能不小心,但對於毛思嘉來說,這就是一個計時工具,她肯定是做不到彆人那樣精心的。

所以手表的表帶多多少少有些磨損。

對比之下就有一些失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