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六章(1 / 2)

中午吃飯的時候,林愛霞悄悄地從書包裡掏出一小半兒鹹鴨蛋放在了韓曉熙的鋁製飯盒裡,那是她姐姐趁礦廠休假,特意去月亮灣邊上的草甸子裡尋摸的野鴨蛋。

她姐是個能耐人,到礦上不到一年,就站穩了腳跟兒,雖然自己沒什麼文化,但連跟廠裡的乾事們都能說上幾句話。這輩子她最崇拜的人就是大姐,就連她媽在她姐麵前都得靠後站。

韓曉熙看了一眼手邊醃得流油的鹹鴨蛋,也沒客氣。隻是從自己的飯盒裡嘩啦出一半兒菜劃拉到飯盒蓋上,推到林愛霞麵前,又把早上沒吃的兩個玉米麵菜團子遞給了她道:“這些菜我吃不完,玉米麵兒我吃不習慣,你幫幫忙唄?我要是剩回家,我媽準得嘮叨我。”

她說的是真話,這時候炒菜都不舍得放油,就是再好的手藝也做不出什麼上的了台麵的菜,她是真的吃不習慣。玉米菜團子就更不用說了,現在的玉米麵可沒有後世磨的那麼精細,吃下去的時候拉嗓子,噎得慌。再說她那麼些年養尊處優的,可不再像小時候那會兒一樣能吃的了苦。而且她有條件,就更不願委屈自己。

不過如果王桂蘭給她帶的飯菜她吃不完,她媽就會擔心她生病胃口不好,愁得連飯都吃不下,所以她通常都會把剩飯剩菜藏起來,回家的路上接濟給老城隍廟那塊兒的老人和孩子。

林愛霞看著麵前堆得高高的白菜燉豆腐紅了眼眶,使勁兒地憋住了眼淚,接過韓曉熙遞過來的玉米菜團子,低低地道了聲謝,小口小口地吃了起來。

她不是傻子,這菜裡參雜著肉片兒還飄著油花兒,沒有人會吃不下這麼好吃的東西。

儘管眼淚一滴一滴地滴到桌麵上,可是她的心裡卻很甜很甜。

晚上放學的時候,韓曉熙像往常一樣拐了個彎,來到老城隍廟。

這一片兒住的有很多都是解放前的資本家,地主豪紳,是被新ZG遺棄和唾棄的那一部分人。這些人解放前過的有多風光,現在就過得有多屈辱。不同於本時代人思想的激進與偏頗,韓曉熙因為經曆不同,所以對這些人的看法更為客觀。也正因為此,對他們的生活條件充滿同情。

老城隍廟的逼仄不是一般人能夠想象。從遠處一眼望過去,全都是密密麻麻雞窩狀的木棚子,連條清楚點兒路都看不到。這裡最寬的主路路麵也不過隻有兩三米寬,有些岔道甚至隻有一米多點兒。

韓曉熙對這一片兒地方已經相當熟悉,很輕巧地便能避開各家門口堆起來的各種垃圾。

“西西,來啦!快過來看,老頭子今天可是幫你淘換了不少的好東西。”住在街頭的楚老頭似乎老早就在等著她來,她大老遠的就看到他站在巷子口那兒東張西望。

楚老頭其實並不算老,是個四十幾歲的瘦削漢子,長期的搓磨和勞作讓他早早就白了頭發。解放前他也曾是大戶人家家裡的少爺,後來捐了所有的家產支持抗日,而自己卻以教書為生。沒想到,解放後土改那會兒卻還是被人給把老底兒翻了出來。他媳婦兒被生生摔死,死後還連褲子都給拔了下來,分給旁邊看熱鬨的婦人。兩個孩子一個被丟進了河裡淹死了,一個被打壞了腦袋,活了沒兩天也死了。一整個家就剩他這一人,還瘸了條腿,說是人間慘劇也不為過。

他家十幾平的木棚子裡麵堆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垃圾,這些都是他現在賴以為生的東西。靠牆角的位置有一張各種木料拚湊起來的木板床,床邊有一個少了一麵的木頭箱子,木頭箱子上麵卻擺放了整整齊齊的一疊書,相必就是他這一次的收獲。

“《資治通鑒綱目》,萬曆官刻本,道光年間的《校補金石例》,宋寶祐刻本《通鑒紀事末本》三卷……怎麼樣?收獲不錯吧?嘖嘖,這老頭的家底可比我家當時的厚多了,想當年我怎麼就沒看的出來呢?”

“……”韓曉熙其實不太能聽懂這些什麼都是什麼,她又不懂文物古董,隻是想著能有借口接濟點兒糧食給他,沒想到到最後占了大便宜的卻是自己。

她跟這“黑五類”之間的關係說起來還是剛穿過來那不久時就建立起來的。

當時她還在讀小學,從學校到礦上就要穿過長長的城隍廟,可這片兒的巷子東彎西繞,根本不是如城區一般南北通徹,橫平豎直。不多久她就迷了路。

正準備找人問路的時候,就看見巷子裡不少人都焦急吵嚷著往一間門戶不大的小屋那邊湧了過去。

韓曉熙承認當時她隻是抱著看熱鬨的心態圍過去的,可等她看到一位衣著襤褸,骨瘦如柴的老太太,抱著鼓脹的腹部蜷縮在地上打滾,哀嚎的時候,她是真的被震撼到了。

後來,她知道了,那老太太是吃了觀音土又排不出去,肚子才漲了起來。而把她家裡所有的糧食,都省下來寄給了正在農場改造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