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第四十八章(1 / 2)

我們這狗血的一家 穆幕 10169 字 3個月前

去年過年的時候小閨女還傻兮兮要容氏幫著洗澡換衣服,家裡家外都是她一個張羅,雖然丈夫和兩個兒子都能做事情,但總沒有女子那麼細心。

今年大著肚子容氏反而萬事不操心了,家裡家外楊嫂和劉嫂都能安排的妥妥當當的。

每次看到楊嫂安排家裡的事情,再詢問她的時候,容氏也要忍不住感概命運,當真是神奇。

這兜兜轉轉的,曾經給她培養的內宅大管事,最後又回到了她身邊。

沈家院子前棚子放下一半,院子裡亮堂又擋風,廚房的兩張桌子被搬了出來並排放在院子裡,沈清鸞拿著剪刀站在一邊裁紅紙,沈風沈華一左一右站在桌子的兩邊,一個寫對聯,一個寫大大小小的福字和橫幅。

堂屋裡堆滿了山下人家拿來的東西,也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就是一些農戶家裡自己產出的農家物產,手裡緊巴一點的送來的就是各種冬菜,醃菜,菜乾,稍好一點的送一上雞蛋紅糖,家中相對富裕的送的臘肉,鹹魚,還有活的老母雞。

這些東西大半是過來沈家啟蒙的孩子家裡送的年節禮,還有小半是村裡人拿過來請沈家兄弟倆給寫春聯的。

給的也不多,一副春聯兩三個雞蛋,幾把菜,還有自己做的豆腐,二合麵饅頭,一兜炒豆子都可以,沈家也不挑,也有帶了紅紙過來了,拿了對聯剩下的紅紙就給留下了。

不過雖然看著一個人給的不多,但是連著兩三天除了飯時都有人過來,人多的時候還在院子裡排起了隊。

收到的東西也就堆了起來。

往年沈家供著兩個讀書郎,小閨女還要吃藥,日子不算苦但確實也不富裕,村裡人送的東西讓沈家不但可以好好過一個年,開春青黃不接的時候也能補貼一點。

但今年不同了,家裡最大的開銷沒有了,反而還有不少進項,他們自己就置辦了不少年貨,村裡人送的東西就變得太多了,並且很多像是饅頭包子這種,哪怕是冬日裡放的時間長了也不好。

等到二十九的下午一家人合計了一下,決定吧東西理一理然後舍出去,謝謝老天讓小閨女清醒過來,也為容氏肚子裡還沒有出生的雙胞胎祈福。

當然這種事情最先惠及的肯定是清涼鎮附近的村民,趕著時間理了東西還放了不少對聯福字,用馬車直接拉到了鎮長家裡。

鎮長自己就在和兩個兒子盤點東西,每年過冬那些孤寡老弱病中的人家,鎮長都要去送一些東西,也沒有多少,就是一個心意,這附近就那麼幾個姓氏,隨便扯扯大家都是親戚。

鎮長送這些東西一來是做一些功德,二來也是給自己刷政績,三來嘛也是收買人心。

每年鎮長送溫暖的時候還有鎮上的商家富戶摻一腳,倒也不是彆的,就是要一個好名聲,修橋鋪路弄不起,過年了舍出去幾袋子粗糧就能讓自家在周邊十裡八鄉賺個好名聲,有啥不好的。

沈家這一馬車的東西來得正好,雖然都不是什麼好東西,但都是實在的,能讓人吃飽的,紅薯豆子粗糧還有做好的饅頭包子,鎮長一看就知道是怎麼回事兒,也不讓過來送東西的沈天賜和車夫回去,就拉著一起照著自己擬的名單去送東西。

做了好事就要留名,讓人知道感謝,心裡嘴裡念叨著,明年才會有更多的人效仿。

楊嫂和劉嫂之後又理出來一堆,打算等主家回來再拉出去。

這一車也是已經商量好的,也不送到彆處,就送到落霞城北邊十裡處的一座寺廟裡。

這座寺廟一年都要布施好幾次,落霞城裡不少富戶貴人不願意自己麻煩設粥攤送東西,就直接把東西送到寺廟裡,在送上一些香火錢,寺裡的和尚就會幫著在城裡城外布施,每一次布施還會抄經供奉,這些經書後麵還有布施的人家名字。

這些經書會隨著布施送出去,也把這些名字一起散布出去,很得城裡富戶貴人的心意。

沈家東西都整理好了,結果鎮長家的孫子跑來說人被鎮長拉著一起走了,那怎麼辦?

就在沈風打算用驢車將東西送過去的時候,謝家送年節禮的馬車過來,謝忠看見院子裡堆的東西一問,立刻拍胸脯表示這事包在他身上,謝家也要往寺廟裡送東西,等等他把這些東西拉回去,送寺廟的時候一起就行了。

容氏一聽自然願意,這樣可就省事多了,大過年的不好留人下來吃完飯,又已經過了午飯,謝忠幾個也趕著要回城,於是招呼楊嫂和劉嫂兩個人把自家過年做的點心鹵肉這類的吃食裝了滿滿一盒讓謝忠帶回去。

謝家送來的年禮裡有不少點心果乾這類小吃,沈家自家也買了做了,所以也沒有打算留著慢慢吃的意思,就直接讓楊嫂整理一下,把這些不好放的東西拿出來隨意放在堂屋,想吃自己拿就行。

沈華和沈清彎這對吃貨自然是這些小吃的消耗大戶,也不知道之前的午飯吃去哪兒了,兄妹倆搬了一堆小吃窩在沈清鸞西房的南屋。

這裡之前是楊嫂祖孫和劉嫂的住處,前幾日她們搬到了廚房南邊新蓋的那間廂房去了,這間屋子就空了出來,容氏讓村子裡的木匠打了一個大門的大櫃子,櫃子好幾層裡麵還有好些抽屜,專門用來放家裡貴重的東西。

平日裡櫃門鎖著,從上到下蓋著一塊粗布,再頂上放著家裡不用的罐子筐子,一點不顯眼。

這間屋子不算大,這個大櫃子一放就放不下其他東西了,這間房的炕是和沈清鸞裡麵的連在一起的,平日裡也不能放其他什麼東西,就被沈華和沈清鸞兄妹倆占領了。

這裡以後可以當起居室,這個冬天我就在這兒讀書了。沈華比起鋪了皮手的竹榻,還是鋪了褥子的火炕更加舒適,話說回來,為什麼我和大哥的房間沒有炕?

一家子一大一小兩張炕,怎麼他和大哥就沒有呢?

我們小時候就是睡這裡的。沈風進來正好聽到弟弟的疑問,知道他對於十歲前的記憶很模糊,於是開口解釋,那時候爺爺睡在堂屋後頭,我們兄弟倆誰在西屋後頭,爹娘帶著妹妹睡前頭,東屋是第二年才蓋的,本來就是蓋了給我們兩個大一些分房的時候睡的,炕也打算是要搬進去之前在盤的……對,你應該忘記了,是你自己吵著要睡床的,嫌炕太硬。

呃……作為一個上輩子生活沒有炕地方的人,想要床是可以理解的,再加上這裡冬天還沒有上輩子冷,要床不要炕還真可能是他能乾出來的事兒。

說起來剛恢複記憶,意識到自己穿越並弄清楚自家大概位置氣候的沈華,在這個家裡第一件不理解的事情就是,家裡居然有炕!

十歲那年的冬天沈華又期待又害怕,期待是對冬天燒炕的好奇,害怕是也不知道會冷到什麼程度,不知道他習不習慣。

結果∶就這?

就這也值得盤炕?

不過後來想想又覺得很正常,這又不是上輩子有很多取暖手段的現代,這個時代隻要有心人願意推廣,火炕在南方流行起來其實也很正常。

沈風也上了炕喝了一杯熱茶,跟著弟弟妹妹磕了兩粒瓜子後,就給他們講舊朝蕭家的開國皇帝,以前他隻覺得聽這位開國皇帝的發家史猶如聽神跡,如今再回過來看,這位開國皇帝八成也有些特殊經曆。

玉米,紅薯,土豆,辣椒這些都是那時候傳過來,遠洋航海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的,當然火炕也是,香料雖然依然貴,但也是從那時候才開始用來做菜的,以前那就真的隻是香料和藥材。沈風順了一些他曾今讀到過的舊朝開國皇帝本紀,至於其他方麵倒是並沒有什麼特彆……女子可以隨意出門,家奴不得隨意打殺,商戶匠人也能考科舉應該也是。

畢竟在太元之前商戶匠人都是賤籍,隻有良民才能讀書識字,但考科舉還需要人推薦,整個朝廷九成官員都是來自大大小小的世家。

那時候的女子哪怕是在鄉下也不能隨意出門,更彆說大戶人家了,像現在一樣外出逛街做活更是天方夜譚。

而那時候的奴籍也是很嚴格的,一旦入了奴籍那就再沒有放良這回事了。

現在的奴仆雖然也算主家的私人財產,但是有明確規定奴仆傷亡是要到官府報備的,奴仆買賣也隻能走有憑證的官牙,殺奴雖然不會死,但是要賠一大筆銀子還要坐牢,嚴重的還要流放。

本紀上說皇帝說∶虐殺生命,不管是動物還是人命都是惡鬼所謂,誰家要是養出這種惡鬼,讓旁人如何安心生活,人生在世世事無常,你是想跌落深淵後被惡鬼口口,還是能有機會重新爬回來?

當時太元剛立朝,站在朝堂上的世家大族不少,但是在戰亂中跌落淤泥的世家同樣很多,而世家之間沾親帶故的也不在少數,誰也不想看著過去的親眷為奴為婢被人隨意掌握生死,再說唇亡齒寒,這些人的今天準說就不能是他們的明天。

開國皇帝手裡握著軍權,還有那麼多例子在眼前,再說隨意打殺虐待奴仆,本來有規矩的人家也是不允許的,隻是把這些默認的規矩直接白字黑子落在律法上而已。

好像也不是那麼難以接受。

後麵同樣因為戰亂人口銳減,青壯更少,那麼女人不出來拋頭露麵怎麼辦?百姓全都關在家裡等著餓死嗎?

同樣的原因,基層小吏緊缺,皇帝還提議要用女人,那簡直是戳了朝堂上男人們的肺管子,於是皇帝主動退一步,那就用寒門百姓,麵對皇帝這進一大步退一小步的手段,朝臣們最後妥協了。